散打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1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道琼斯指数回报为22.2% 合伙公司的回报率是45.9%

1961年合伙基金运行了五年,巴菲特一般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来看投资收益。但27-31岁之间5年间,老巴的投资收益可以说非常亮眼,他内心不得瑟肯定是不会的,在这两年的信中不停的晒成绩单,今年有个变化就是合伙人要求半年写一次报告,巴菲特其实不是很情愿,因为短期业绩不能说明什么,一般业绩要以5年为期,经过牛熊的考验。我写了几篇解读后感后觉得也应该有些转变,不能照本宣科,这样意义不大,还不如拿起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在读一篇,所以我决定结合当下有感而发,还请大家多指正批评。四川方言不是有“散打”一说,我也顶着投资大神的帽子来吹吹牛,如果以5年一个周期检验一次投资成功的化,首先5年的期限本来就不短,人生又有几个5年?吹吹牛皮,调整心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改善生活是为了自己开心,我们不能因为股票上下起伏影响心情,甚至生活,岂不是本末倒置,投资最后就是获利也没有意义,因为你并不快乐。

话说巴菲特1961年前半年还在担心上半年的上涨节奏继续下去,他仍然还是跑不赢指数,甚至还会落后。我目前的持仓仍然还好没后跑赢沪深300指数(参考510310),深指,沪指都没跑过。如果保持这个节奏下半年我会更落后于指数,学习就是好处就是当下和历史相似时可以看看先贤咋个看待这些问题是否对我们有借鉴意义,不知道会不会和1961年一样下半年反转,我认为概率很大,目前我的持仓市盈率12左右,而天天上涨的,跑赢指数的股票市盈率都很高,不是说它们不会继续上涨,只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涨到天上去,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一直跌,资本如同水一样最后肯定是流向低洼的地方

巴菲特一直把道指作为衡量业绩的标准,我们当下很多基金和大V习惯用沪深300指数作为衡量业绩的标准。这只是一种广泛认知的参考,就是沪深 300 指数包含了沪深两市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 300 只股票,具有较广泛的市场代表性。他们的利润额的大小应该是最强的,基本都是蓝筹,但增长额那不一定。不能保证你是市场最亮的仔,这好比2月份,沪指,深指,创业板的指数都高于沪深 300 指数,所以这种参考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如果你是百年不出的奇才那么这种参考就毫无意义。但就如老巴所说你以为这种标准很低,跑赢沪深 300 指数很容易那么你就错了,我们以510310为例,成立以来年化收益10%,巴神说道指的复合收益率在5%-7%,如果你想超过这个数可能会让你失望呢。我们年化收益率10%相当于复合收益率就是7%,看样子前10年基本就是最好的时代,未来收益率会怎么我们不得而至,但知道几乎不可能超过这个数。保持乐观看待这个事,2013我国GDP59.3,到2023年的126亿,每年6%增长,这两年政府工作报告这几年基本都维持在5%,所以沪深300指数未来年化收益维持在10%左右应该很难,但复合收益应该能达到5%+,年化收益率8左右。GDP增速<企业的增速<沪深 300 企业的增速。看看自己连续十年是否取得了大于10%的年化收益,就知道这个难度有多大了,能取得这个收益的人可以打败了95%人。所以说这种参照模式还是能检验一个人的投资水平。

巴菲特把自己的投资类型分成三类:1、低估类;2、套利类;3、控制类。我们重点来说第一类,其它二类普通人应该不涉及。低估类股票是老巴占比最大也是赚钱最多的类型,它即没有控制权,也掌控不了修复时间,但确实赚钱最多的一类。这时我想一定有人说“不可能”。现在的人基本达成了共识赚大钱一定有见不得人的手段,不是咋个可能我们都赚不到,凭什么他一个人赚。另一种人又说:“也要找找自己的原因,为什么这么多年了自己还是那样”。对吗?都对,这犹如瞎子摸象,都相信自己能接触的。但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反正要上当,读书上书的当,不读书上人的当”。我升华下“反正要上当,还不如上巴菲特的当,总比上其它人的当好”。想到以前的电影,台词中总有“能死在你手里,死而无憾”。呵呵,开开玩笑,一个成年人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看透事物的本质才行,这也是老巴经常念叨“Value investing is either in 10 minutes or it’s not at all.”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价值投资,要么在 10 分钟内就理解并接受,要么根本就无法接受。如果一个人缺乏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那么就成了常说的“愚者多疑”,老巴也没啥心情来骗你我,“买股票等于买公司”如果能理解的话,那么学习起来巴菲特的话就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