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掏265亿,中投保险版图又添中汇人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半梳 晓月 平襄

6月28日,传了好久的中汇人寿终于落地,获批开业。

天量注资332亿,跃居人身险公司注册资本金第二位,仅次于平安人寿的338亿元。

其中,中投旗下的中央汇金出资265.6亿元,持股比例为80%;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出资66.4亿元,持股比例为20%。

至此,存在重大风险的天安人寿接管工作画上句号。这距离2020年7月17日的接管,几近三年。

加之承接华夏人寿的瑞众人寿的出现,和比亚迪接盘易安财险,原新华系高管出任君康人寿董事长、顾问消息的涌现。

这意味着继安邦之后,随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成立,存在重大风险的保险公司处置加速,且进入尾声。

显然,这一波出手稳定重大风险问题公司的主力,依旧是国家队。联想往昔保险行业曾出现重大舆情或经营风险隐患的公司,亦如此。

期间,中投成为绝对的主力,先有中再集团,后有新华人寿,连续纳入两家国内保险巨头、世界500强级保险公司后,这一次中汇人寿的成立,80%的控股,和发布会上中投一把手和中央汇金一把手的到场支持,或许均意味着另一家中投直属保险公司的出现。

恍然间,近日登顶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的中投,已经拥有一个大大的保险版图,且不同于其持股类的大型国有银行,其对保险企业有着绝对的管理权,一定程度上对行业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版图一:2007年临危解囊40亿美金救中再,中投第一家直管保险大厂

中再保险集团,乃国内唯一的国字号再保险集团,一度是世界500强之一,早年有着可媲美国寿、人保、太平、出口信保的江湖地位。这五家同源,皆来自1949年成立的老人保,在1996年老人保分拆独立运营。

2003年成立的再保险集团公司,下设中再产险、中再寿险、中国大地保险、中再资产、华泰经纪等六家子公司,业务涵盖再保险、直接保险、保险资管、保险经纪等保险全产业链。

试想上述同样脱胎于老人保的四家保险公司,尤其是前二者的行业地位可想中再的江湖分量。

介于早年中国市场的不成熟和中再法定分保业务的保护,这家国字号再保险集团直至2006年方才真正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那也正是中国保险行业,尤其是财险行业第一个至暗岁月:

由于车险的恶性竞争、财险再保险面对原保险的低价竞争和寿险业务的投资巨亏,2007年前后的中再集团陷入经营困境,旗下大地保险甚至一度因偿付能力不足被监管机构暂停部分省市业务。

在当时中国保监会的推动下,2007年10月,刚成立1个月的中投公司遂以40亿美元注资中再,成立中再保险集团股份公司,一举令之成为亚洲最大再保险集团,注册资本超过300亿。

两年后的2009年6月,中再集团党组织关系和领导人员管理划转中投公司。与此同时,由原保监会直管的国有保险公司由五家变成四家,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中国信保,三年后这四家明确升格副部级央企。

中再也在之后的时期迎来刘丰、李培育、袁临江、和春雷等四任董事长,并于2015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21年首次登陆世界500强,位列497位,居全球再保险公司第4位。

相对中再这家主要面对B端的再保险集团而言,旗下直保公司大地财险同样备受市场关注,也在先后经历了多伦人事调整后,引资百亿战投,且一度冲击国内第五财险公司之位。

最近一个完整年度——2022年中再集团保费收入1697.65亿元,净利润15.25亿元。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更能体现一个国家保险的硬核实力,伴随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目标的提出,作为一个保险大国必须有着与之匹配的再保能力。

版图二:中央汇金收编新华保险,第二家直管保险大厂

新华保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6年,彼时在保险业传奇人物 的长袖善舞下,15家股东共同发起成立新华保险,也成为我国《保险法》实施后第一批商业性、股份制保险公司。

1998年,关国亮履新董事长,在其独到眼光和大胆运作下,仅仅过了5年,新华保险已跻身成为国内第四大寿险公司。

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正在其高歌猛进之际,新华保险股东之间的矛盾,牵引出内部资金运用违规问题。关国亮于2006年年底被免去董事长职务,其涉嫌侵占、挪用巨资案也被视为“中国保险第一大案”。

随即,当时的保监会于2007年5月宣布,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以市场价收购新华保险问题股东手里的股权,以解决资金挪用问题。

到了2009年11月,中投旗下的中央汇金以40.58亿元受让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持有的新华保险股份,持有38.8%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这也标志着新华人寿成为国内第二家国有的寿险公司。

中央汇金接手后,年过60岁的康典从深圳发展银行监事会主席任上,火速赶至新华保险担任董事长。而后的董事长万峰、刘浩凌和徐志斌,也为中央汇金从市场上物色而来,或者直接来自中央汇金。

传奇公司的传奇故事也未曾停止,这一时期的新华人寿一路扶摇直上,于2011年年底,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并且长期位居行业第三,成为寿险业当仁不让的巨头。

直到2016年万峰担任董事长之时,在其价值为先、渠道可控个险主导的理念下,开启了转型。那一时期,整个寿险业都在高现价产品的热潮中疯狂扩大规模,而新华则专注长期与高价值业务,一度保费市场排名下滑,却也形成了比重极高的续期特色,成为备受行业关注的转型特色公司。

在经历转型阵痛期后,新华保险于2019年李全主导后,确立了“二次腾飞”、“进入第一梯队”的目标,并且提出“规模价值全面发展、资产负债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重启银保渠道。同年,新华保险关于党的组织关系划归中投公司党委。

如今新华保险在寿险市场的排名也有所回升,也重回世界500强,并且也于康养领域着重发力,在探寻增长第二曲线的同时,不断稳固着自身市场头部的江湖地位,但也在遭遇新业务价值率、盈利能力下滑等苦恼。

版图三:又一次百亿级的出手,成为中汇人寿控股股东

这应该是中投的又有一张保险牌照,又是一家故事颇多的人身险公司。

不同于新华的治理结构之殇导致的管理危机,这一次天安人寿则因治理机构的问题导致了巨大的经营亏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寿险公司,最早乃合资公司。

由美国恒康人寿保险公司和天安财险合资组建,各持股50%,故名为恒康天安人寿。如同其母公司天安财险的故事一言难尽般,天安人寿亦是如此,2009年恒康天安的外方股东退出,将其持有的50%股份转让给四家中方股东,从而恒康天安由中外合资改制为中资公司,并更名为天安人寿。

后几经周折,始终难逃亏损泥淖,甚至在2013年产生约7亿元的大亏。随后,伴随中国保险市场一段可遇不可求的日子,天安人寿和其兄弟公司们走上了一条极具扩张的路径,依靠短平快的中短存续期银保产品开路,保费规模激增。2012年不过28亿元,2016则近700亿元,个险亦开始上量,走上华夏人寿之路。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转向,一场调整不期而遇,市场环境大变。2019年,其亏损近70亿。直至2020年7月17日,天安人寿被接管。

事实上,此前已经有多家媒体报道,天安人寿即未来的中汇人寿的干部主要来自中投直管企业,董事长任小兵曾任中再集团副总裁,中国建投党委副书记、监事长等职务;总经理为原新华人寿分管销售的副总裁李源。

根据公开报道,总精算师、财务、投资等跻身班子的业务干部也多来自新华保险

如是,回看世界知名保险集团的巨头路,不断吸收并购恰是之主路线之一。迄今中国依旧缺乏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保险集团,海外承保能力和投资能力皆考验着500强险企的成色。

这两点结合中投之特点,和旗下大型寿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财险公司的多布局,同为中投有着绝对话语权的保险企业,加之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的角色定位,未来的保险市场上这或许是一只不容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