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云图》系列(三):中国数据要素区域竞争力研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 者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

目录

一、2023年产业发展概述

二、2023年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评价

三、区域产业吸引力评价

四、区域企业实力评价

五、区域人才水平评价

六、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七、区域产业潜力评价

2024年4月17日,赛迪顾问在第二十五届IT市场年会上重磅发布了《IT2024》系列研究的最新成果:《2024IT云图-中国IT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在数据要素方面,赛迪顾问围绕产业吸引力、企业实力、人才水平、创新能力、发展潜力五大维度,系统性评估中国省级行政区的数据要素区域竞争力水平,客观反映各地区数据要素发展基本情况,为数据要素的政策制定者和产业建设者提供决策参考和战略依据,从而更好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助力中国加快建设安全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赋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跃升发展。

近两年,中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尤其2023年后,国家数据局成立,统筹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和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各地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发布数据要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相关文件,中国数据要素产业政策从中央向地方推进,产业发展进入全面的体系化建设阶段。在国家政策引领、地方试点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企业主体积极参与等多方合力作用下,中国数据要素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数据要素产业建设成果逐步显现。

一、少数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多数地区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2023年,31个省(市、区)数据要素产业区域竞争力整体上可分为四个梯队,北京、广东、上海的整体实力具有绝对优势,远远领先于其他省(市、区),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包括江苏、浙江、山东、贵州、四川、福建、重庆。在前两个梯队的10个省(市)中,有5个位于华东地区,3个位于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显著。在第三梯队中,海南、湖北、安徽、天津发展势头较好,在数据交易、数据产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布局,产业实力正在不断提升,第三梯队后的省(区)发展较慢,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未呈现较大的发展差距。

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6个省(市)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位于引领者象限。贵州、四川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实力较强,位于可期待者象限;福建、湖北、安徽具有较好的大数据产业基础,数据要素产业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在创新孵化能力、产业链布局、政策环境生态等方面表现较好,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位于挑战者象限;大部分地区处于跟随者象限,中国数据要素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多数地区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二、华东、西南地区数据要素产业基础较好、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产业吸引力较强

2023年,数据要素产业吸引力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贵州、重庆、海南、天津、四川,华东和西南地区都有三个省(市)上榜,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在营商环境方面,上海、北京的数据要素投融资规模、市场规模等指标方面均较高,为数据要素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营商环境。在数据要素载体建设情况方面,贵州具有最多的大数据产业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广东、重庆,分别为二、三位。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上海市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具有雄厚的数字经济基础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同时近年来,持续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全国的数据交易中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强调提高数据要素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能增值,鼓励数据跨境流动,及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与协同创新,依托超大城市海量数据、市场规模和应用场景优势,以数字技术创新带动科技变革、产业变革和城市治理方式变革。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数据条例》是国内首部省级人大制定的数据条例,上海出台了数量最多、覆盖最广的数据要素专项政策,全面推动和保障数据要素产业的发展。同时,上海也积极推动国际数据港和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两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促进数据高效合规流通。

02

广东省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将“建设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列入全省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清单,并且在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上专题研究,谋划部署全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2021年广东省出台全国首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文件《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对改革任务进行全面部署。广东省出台了多项数据要素改革相关政策,全方位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三、广东、北京企业实力突出,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2023年,数据要素企业实力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其中6个省(市)分布于华东地区,2个省份分布于中南地区。整体来看,区域企业实力发展水平分布不均衡、存在较大差距,广东、北京处于领先地位,其它地区与广东、北京有较大差距。在企业基础实力方面,广东拥有最多的数据要素企业,其次是北京、江苏;上市企业数量排名最多的为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广东、北京、上海、江苏的创新型企业数量最为领先。在企业引领能力方面,北京、广东、浙江发展水平最为领先。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广东省

拥有最多的数据要素企业数量和创新企业数量,同时上市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位列第二,企业总体实力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率先提出数据经纪人概念,将数据经纪人分为三类:一是技术赋能型数据经纪人,通过技术平台促进数据供需对接,二是数据赋能型经纪人,将自身数据资源与供方数据融合,提供满足相应需求的数据经纪人,三是受托型数据经纪人,受数据权益人的委托经营数据。深圳出台《深圳市数据商和数据流通交易第三方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数据交易活动进行规范,引导数据交易合规、高效发展。同时,广东拥有广州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两大数据交易所,通过数据交易所签约各类数商企业,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发展。

02

北京市

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拥有最多的数据要素上市企业,创新企业数量仅次于广东省,位列第二,同时龙头企业最多,龙头企业发展引领能力最强,数据要素企业实力仅次于广东省。2023年6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鼓励数据商进场交易,鼓励数据经纪商、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为数据交易双方提供数据产品开发、发布、承销和数据资产的合规化、标准化和增值化服务,促进提高数据交易效率。2021年,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立,积极探索建立集数据登记、评估、共享、交易、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数据流通机制,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交易枢纽,加快培育数商企业和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助力北京市在数据流通、数字贸易、数据跨境等领域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

四、地区间数据要素人才水平尚未呈现明显的发展差距,东北地区有较好表现

2023年,数据要素人才水平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辽宁、贵州、天津、黑龙江、湖北,其中辽宁、黑龙江表现突出,具有较多的数据要素人才。从人才规模及结构来看,广东、北京的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最多,其次是江苏、山东和上海。从人才培养来看,辽宁、湖北、云南、上海的相关专业就读人数处于第一梯队,主要是大数据相关的高校数量和人才数量较多。从人才环境来看,贵州、北京的人才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人才发展环境较好。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北京市

北京的数据要素人才在产业人员从业总数、高端人才规模、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相关高校专业数量、人才专项政策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体现了北京数据人才的强大优势。尤其是高端人才规模、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方面相比其他省(市、区)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北京有大量高校,使得人才质量水平较高,相比其他省(市、区)数据人才匮乏的情况,北京数据高层次人才供给较为充足。同时,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数据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数据要素的专项政策,如人才引进计划、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等措施。

02

贵州省

在人才规模及结构、人才培养两方面均处于中等水平,但贵州数据要素人才环境得分较高,主要得益于大数据是贵州重点发展产业,近年来,贵州紧跟国家政策,发布了诸多与数据要素相关得人才政策,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发展。2021年,贵州省大数据局颁布实施《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大数据局加强服务管理,积极推进省级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培育建设工作,培育了一批具有实训场景代表性强、设备设施齐全、指导老师专业、人才团队力量雄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等特点的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培养和聚集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平台载体。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实训工作质量与实效,贵州省大数据局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出台实施《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五、广东、北京在数据要素的创新环境、投入、产出等方面均展现出较强实力,整体创新实力相当

2023年,数据要素创新能力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区)分别为广东、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四川、福建、贵州、浙江、广西。一方面这些地区数据要素专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大数据产业基础较好,具有较多的产业载体和创新企业,在政策、载体和企业多种因素的协同推动下数据要素创新能力较强。在产业创新环境方面,贵州、广东、山东、北京在数据要素创新政策、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产业创新投入方面,除第一梯队具有较大优势外,其他省(市、区)差距并不明显。在创新产出方面,北京、广东、上海、山东、江苏的数据要素相关发明专利申请量最高,是中国数据要素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北京市

作为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龙头,北京在数据要素探索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北京积极打造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在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入表、交易、融资和司法保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突破,北京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已经形成完整链条。北京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北数所支持落地全国首个获批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案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在2022年牵头设立了国内首个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并发放首批数据资产登记证书;北京市国资委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参与数据要素市场试点工作,支持拥有合法数据来源的国有企业主体以数据资产作价、出资入股相关企业,进行股权、债权融资,支持市属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面向个人或企业的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服务试点工作。

02

广东省

拥有广州和深圳两个一线城市,作为全国经济改革的排头兵,在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多个全国首创。一是广东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并在全国率先印发省级数据要素改革行动方案,明确工作思路;二是首创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在13个省有关部门和11个地市开展首席数据官试点;三是首创数字空间,通过创新用数模式,构建数据安全流通环境,在粤省事上线个人数字空间、粤商通上线法人数字空间;四是首创数据经纪人,依托专业中介服务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新模式,广州海珠、佛山顺德两地率先推出数据经纪人,涉及电力、电商、金融、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生态协同、数据运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服务优势,形成了65个场景的数据产品,促进数据产品和服务多领域流通,进一步激活数据活力。

六、广东在四个维度方面都具有较高的领先优势,位居产业发展潜力榜首

2023年,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潜力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山东、湖北、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其中有6个分布在华东地区、2个在中南地区、1个在华北地区、1个在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初步形成,发展潜力最强。在产业发展潜力方面,广东在创新孵化能力、企业成长潜力、产业未来潜力、政策生态环境四个维度都具有较高的领先优势,位居产业发展潜力榜首。其次,上海在企业成长潜力、政策环境生态两个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位居第二。在第二梯队中,湖北、浙江、福建、安徽具有一定优势。

典型地区案例分享

01

湖北省

在探索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发力,发展潜力位居全国第六。2023年6月湖北数据集团成立,着力打造湖北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助推湖北成为全国数据资源汇集地。在具备数据交易平台的承接后,交易与流通生态有望与数据交易产业链深入融合,拉动跨区域的流通与交易。2023年8月湖北印发实施《湖北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在智能制造、节能降碳、绿色建造、新能源、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以及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引进一批精通行业的特色数据服务商,对接市场需求,开发数据产品,为数据交易双方提供数据产品开发、发布、承销和数据资产的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服务,提高数据交易效率。

02

浙江省

近年来把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关键力量,通过数据要素赋能,扩大其他产业要素连接范围,促进市场公正公平竞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其中,杭州与宁波作为浙江省表现较好的两个城市,均在数据应用方向上各自发挥产业优势。杭州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杭州的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集聚众多数字经济头部企业,促进数据要素供给水平的提升,也培育形成了智能制造、数字营销等数据应用场景。借助数字经济的产业基础,杭州在高新区(滨江)成立了“中国数谷”,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为突破,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未来,浙江依托较好的数字经济基础和企业实力,数据要素产业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滑动查看报告全文>>>

下载完整报告,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码登录赛迪满天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