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菲利普•费雪的投资哲学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回复:1喜欢:8

之前有一句话很流行“我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在投资中,也是如此。很多人学习了很多的交易方法和交易理念,但在实际的投资中却依然做的很糟糕,非常困惑与苦恼。正如菲利普•费雪所言“要了解任何严守戒律的投资方法,有必要先知道这种方法设计的目的”,失利原因往往是没有掌握方法和理念背后的哲学。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的最后部分,菲利普•费雪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投资哲学,可以作为大家理解和学习菲利普•费雪的重要参考。

1 菲利普•费雪投资哲学起源

菲利普•费雪写道:没有一种投资哲学能在一天或一年之内发展完全,除非抄袭别人的方法。就我的情形来说,它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发展出来的,其中一部分可能来自所谓合乎逻辑的推理,部分来自观察别人的成败,但大部分来自比较痛苦的方法,也就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因此,菲利普•费雪的投资哲学的形成过程对投资者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投资哲学大有裨益。

菲利普•费雪告诉我们兴趣是如何重要,当自己的祖母随意聊天中透露出来的股票消息就已经足以让菲利普•费雪迷上投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剩下来的就是失败和成功带来的反思和喜悦:.

1929年,菲利普•费雪在准确预测对行情的情况下,买入了本益比很低的股票,最后大幅度亏损,给其带来以下几个启示:

l  看一家公司的书面财务纪录,不足以研判那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精明谨慎的投资人必须做一件很要紧的事,也就是从直接熟悉某家公司的人口中,了解那家公司的经营情形。(注:闲聊法的由来)

l  决定一支股票价格便宜或昂贵的真正要素,不是它的价格相对于当年盈余的比率,而是价格相对于未来数年盈余的比率。

l  不管投资政策或一支股票适合买进或卖出,推理得如何正确,除非付诸实施,完成特定的交易,否则一点价值也没有。

另外,菲利普•费雪在1932-1934年股市行情非常低迷的时间段,收入极低,用费雪的话来说“或许当个报童,沿街叫卖报纸,我也可以赚到这么多钱。”但是他却依然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它们可说是我一生中获利最丰盛的两年”。这里投资者需要看到的是一个投资者对于内心信仰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他没有被外部花花世界或者是蝇头小利所吸引,而是一直在自己的领域里面耕耘。而这是现在大多数投资者都缺乏的,过于浮躁且不够有耐心。

2 菲利普•费雪的经验之谈

菲利普•费雪谈到:我一直相信,愚者和智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智者能从错误中学习,愚者则不会。而菲利普•费雪就是智者中的智者,因为其一直从经验中学习。

在投资食品机械公司的时候,菲利普•费雪逐步强化了自己对于一个好公司的思考:好品质的产品、极强的营销能力、高效率的经营和战略规划能力、管理人员诚信正直的特性

在经历多项投资以后,菲利普•费雪强调了自己对于投资的理解: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金融圈都向左转时,有能力正确地转向右边的人,才能在投资领域获得最大的利润。”“背离一般投资思想潮流时,你必须非常肯定自己是对的。”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经验原则:

l  保持足够的耐心,看的足够长远;

l  每个原则都有例外的时候,但这种例外很少;

l  买卖价格不要过于苛刻;

3 菲利普•费雪投资哲学的成熟

菲利普•费雪在自己的多年投资生涯中也有很多错误,也正是这些错误才帮助菲利普•费雪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哲学,其过程具有普遍性,值得参考:

l  道氏化学:一个要关注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思想高度,追求专业与高效

l  1954-1969丰收年:调查工作一定要做的彻底,价格也是非常重要

l  市场不确定性:预测短期比预测长期困难的多,不要过于在乎短期的涨跌,快进快出只能够消耗自己的利润。

l  股利:不要过于看重股利,派发股利低或者根本不派发股利的公司,可以找到更多值得投资的机会

菲利普•费雪:市场真的有效率吗?

在市场有效性方面,菲利普•费雪倾向于认为市场并不完全有效,即价格并没有充分和务实地反映一公司所有已知的事情。因为如果市场是充分有效的,股票价格就不应该有巨大的波动。

千万不要小看关于市场是否有效的判断,因为这种判断会决定一个投资者是价值投资者还是技术分析者,进而会选择不同的方法和路径来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而选择的方法和路径是否有效最后就决定了长期投资的成败。

最后,菲利普•费雪总结了自己投资哲学的八个方面:

l  买进的公司,应有按部就班的计划,以使盈余长期大幅成长,而且内在的特质很难让新加入者分享那么高的成长。【壁垒】

l  集中全力购买那些失宠的公司;也就是说,由于整体市况或当时金融圈误判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使得股票的价格远低于真正的价值更为人了解时将有的价位,则应该断然买进。【寻找烟蒂】

l  抱牢股票直到(a )公司的性质从根本发生改变(如人事变动后,管理阶层的能力减弱),或者( b )公司成长到某个地步后,成长率不再能够高于整体经济。除非有非常例外的情形,否则不因经济或股市走向的预测而卖出持股,因为这方面的变动太难预测。绝对不要因为短期原因,就卖出最具魅力的持股。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不要忘了许多公司规模还小时,经营得相当有效率,却无法改变管理风格,以大公司所需的不同技能来经营公司。【保持耐心】

l  目标在追求资本大幅成长的投资人,应淡化股利的重要性。获利高,但股利低或根本不发股利的公司中,最有可能找到十分理想的投资对象。配发给持股人的股利占盈余百分率很高的公司,找到理想投资对象的机率小得多。【股利和分红并不是最重要的

l  为了赚到厚利而投资,犯下若干错误是无法避免的成本,如经营管理最好和最赚钱的金融贷款机构,也无法避免一些呆帐损失。重要的是尽快承认错误,了解它们的成因,并学会避免重蹈覆辙。良好的投资管理态度,是愿意承受若干股票的小额损失,并让前途较为看好的股票,利润愈增愈多。好的投资一有蝇头小利便获利了结,却听任坏的投资带来的损失愈滚愈大,是不良的投资习惯。绝对不要只为了实现获利就获利了结。【截断损失,让利润奔跑】

l  真正出色的公司,数量相当少。它们的股票往往没办法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因此,有利的价格存在时,应充分掌握当时的情势。资金应该集中在最有利的机会上。那些介入创业资金和小型公司(如年营业额不到 2500 万美元)的人,可能需要较高程度的分散投资。至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如要适当分散投资,则必须投资经济特性各异的各种行业。对投资散户(可能和机构投资人以及若干基金类别不同)来说,持有 20 种以上的不同股票,是投资理财能力薄弱的迹象。通常 10 或 12 种是比较理想的数目。有些时候,基于资本利得税成本的考虑,可能值得花数年的时间,慢慢集中投资到少数几家公司。投资散户的持股在加重时,淘汰一些最没吸引力的公司,转而持有较具吸引力的公司,是理想的做法。务请记住: ERISA 的意思是“徒劳无功:行动时思虑欠周” ( Emasculated Results: Insufficient )。

l  卓越的普通股管理,一个基本要素是能够不盲从当时的金融圈主流意见,也不会只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当时盛行的看法。相反的,投资人应该拥有更多的知识,应用更好的判断力,彻底评估特定的情境,并有勇气,在你的判断结果告诉你,你是对的时候,要学会坚持【保持独立的思维】

l  投资普通股和人类其他大部分活动领域一样,想要成功,必须努力工作、勤奋不懈、  诚信正直。【投资是一个严肃的事业

菲利普•费雪:以上所说每项特质,我们有些人可能与生俱来优于或劣于他人。但是我相信,只要严以律己和投入心血,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述每个领域,“培养”自己的能力。普通股投资组合的管理,有时难免有些地方需要靠运气,但长期而言,好运、坏运会相抵。想要持续成功,必须靠技能和继续运用良好的原则。根据我的八点指导原则架构,我相信未来主要属于那些能够自律且肯付出心血的人


 @蛋卷基金@今日话题@阿里爸爸@中国基金报@指数基金@持有封基@价值小股东2016@价值at风险@爱思考的木头人@hackerneo@身没动心已远@小蛋散@张虎@觉醒awakening@鱼香基丝@只需要五次@刘轶南老师@罗宾八宝粥@林夕林夕@赤箭@小小辛巴@梁宏@zangyn@东博老股民@云蒙@释老毛@不明真相的群众@弱弱的投资者@价值at风险@银行螺丝钉@耐力投资@金融之王@草帽路飞@西点老A@流水白菜@闲来一坐s话投资@没干货不废话@但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钟华守正出奇@诸葛就是不亮@持有封基@岁寒知松柏@骑行夜幕的统计客@秃鹫投资@丁丁谈股@要闻直播@丹书铁券@ETF拯救世界

全部讨论

2019-11-20 19:26

在反复看了几遍《怎样选择成长股》我认为菲利普费雪的投资之道才是王道,以合理的价格或者略高的估值买入那些未来有很大成长潜力的公司长期持有会另我们致富,一个没有成长前景的公司虽然被低估了,但是买入这样的公司等待价值回归往往会浪费投资者的时间。当然买入成长股会犯错,但是没有成长的低估可能也是价值陷阱。即使会犯错成长也会获利丰厚!

看看菲利普费雪说的这段话:好品质的产品、极强的营销能力、高效的经营和战略规划能力、管理人员诚信正直的特性。
这简直就是在说A股大白马$格力电器(SZ000651)$ ,本人有幸2015年的时候跟着董小姐买入格力,而且当年董明珠持续的买啊买,但是后来我赚了1倍就卖了,感觉赚一倍很利害了,现在回头妥妥的四年四倍啊。看来符合费雪所说特征的公司真是永远都不能 卖出。如果后期高领进来不干涉经营管理只是财务投资角色那么格力还是符合一个费雪所说的标准的。$上证指数(SH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