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德视佳(01846):能对标爱尔眼科的10倍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6喜欢:8

总体情况:德视佳 $德视佳(01846)$  是一家视力矫正连锁诊所,创立于1993年,总部德国,业务覆盖德国、丹麦、中国,共26间诊所。19年市占率德国第一、丹麦第一。2013年进入中国,目前在国内有6家诊所 //上海(2013年)+北京西(2015年)+广州(2016年)+深圳(2017年)+北京东(2019年)+杭州(2019年)//。上市后计划5年内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每年开1-3个诊所,预计新增10-15间。区域:重庆、成都、武汉、南京、上海(浦西)、天津、西安、哈尔滨、沈阳、宁波、厦门等。

主要业务:三焦点晶体置换手术(45岁以上,目前最高年龄客户98岁,以老花眼、白内障手术为主,价格8-12万);ICL植入术(18-45岁,高度近视600-2000度,价格4.5-5万);屈光手术(18-45岁,近视600度以下,包括全飞秒、飞秒等,价格2万左右)。

主要成就:三焦点晶体置换手术量世界第一,ICL手术量欧洲第一,Smile全飞秒手术量德国第一。

行业数据:中国老花眼(45岁以上)人群数量从14年3.4亿增加至18年3.92亿,CAGR3.4%,2023年有望到4.6亿,CAGR3.3%。但18年每百万人口中只有82人做了三焦点晶体置换手术,德国是354人,是中国的4.3X。低度近视(18-45岁)人数从14年2.42亿增加至2018年2.6亿,CAGR1.9%,预计2023年2.93亿,CAGR2.3%。18年中国每百万人口只有669人做了全飞秒手术,德国1424人,是中国的2.1X。高度近视(18-45岁)人数从14年的6500万增加至18年7160万,CAGR2.3%,预计2023年7910万,CAGR2%。18年中国每百万人口只有616人做了ICL,德国2651人,是中国的4.3X。 (公司在中国未来的重点是三焦点晶体置换术,未来的营收占比会超过50%以上)

-------------------------------------------------------------------------------

Q:北京和上海这两个中国区主力诊所的情况现在如何?

A:北京和上海已经比较成熟,北京二店(东诊所,2019年开业)净利率当前已经有15-16%,北京老诊所(西诊所)和上海诊所净利率能达到20%-30% 。北京和上海在中国区营收占比很大。

Q:目前单诊所手术量增长情况:

A: 手术量北京30-40%增长,上海15-20%增长,深圳今年和去年持平,以往没有疫情的时候是15%增速左右。

Q:北京、上海的过往几年同店增长情况?

A: 2019年上海增速有点慢,营销策略有点问题,只有个位数增长,2020年做了一些改变,提升很多,在疫情情况下,还有15-20%增速。北京西已经比较成熟,新开东诊所之后,北京整体增长不错。

Q:中国地区几家医院的产能利用率?每家盈利能力情况?

A: 产能利用率:上海65%,北京50%,广深杭35% 。对于我们德视佳的诊所,产能利用率到50%相对来说是已经有一个比较好的盈利水平,但是未来还有增长空间,我们希望未来能达到80%的产能利用率。杭州是2019年新开的,目前还没有盈利。深圳目前盈亏平衡(年轻人太多,三焦点晶体置换的手术量没有上来)。北京新店不到一年已经盈利。

Q:德视佳中国业务的营收/市占率的目标是什么?

A: 中国的营收占比从2016年的10+%提高到现在的30-40%,未来至少占到5成以上,目标是7成以上。

Q:公司未来几年整体的增速目标?

A: 营收增速:预期30%左右同比复合增长率;

毛利润,净利润增长会更明显(固定成本摊销更小);

新诊所成熟以后,整个上市公司净利率能到15%-20%以上;

Q:这个整体目标怎么拆解?

A: 德国15%左右自然增长率,中国未来预期30%以上,丹麦体量小30%增长也没问题,原有诊所的增速20-30%;另外新开一些诊所,加上的话整体增速达到30%,这个增速不考虑并购因素。

Q:德视佳的手术全部是德国(欧洲)医生来做,有没有手术产能的瓶颈?

A:对于做激光手术的眼科医生来说,产能不是大问题,全飞秒手术5-10分钟,三焦点晶体置换术10-15分钟,一天20-25台手术/医生,500台/医生/月的产能,一个医生一年最大产能可以做几千例,目前德视佳一年整体才2万多例,所以产能不是问题。

Q:市场营销手段有哪些?转化率如何?未来销售费用率的趋势?

A: 主要是通过患者转介绍,通过口碑传播。近两年也做一点线上媒体、线下推广、我们更偏重内容,减少表单类的和线索类的投放。到诊率30%左右,转化率95%,其他医院到诊率60+%,转化率30+%。

比同行高的原因:服务和运营前置化。线上分诊中心人员培训,每个环节给患者超预期的感受,很多患者都是来之前那已经想好要在德视佳做手术了。

德视佳未来销售费用率是下降的。

Q:我们的手术价格和同行有差距么?平时是否有很多打折促销? 

A: 过往手术价格平均下来没有太大的变化,今年三焦点晶体置换术从6W涨到8W,屈光价格比较稳定,近视手术竞争还是比较大的,比较难涨价,激光全飞秒价格2.28W,比行业贵10-15%左右。

比较少打折促销(有些节日会搞活动),偶尔有检查费的减免。

Q:近期的开店规划?资本开支情况? 盈亏平衡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A: 重庆下个月开业。上海二院在建设当中。北京准备开非手术的门诊中心,拓宽其他业务如视光。成都武汉正在考虑筹建。手术中心一年2家左右,门诊中心会随着每个城市的成熟度去看,比如北京比较成熟了就准备开门诊中心。手术中心未来将把一周2-3天的手术量拓展到5天左右,门诊中心主要覆盖患者术前术后的复查和视光业务。每个城市尽量一城二院,北京上海甚至一城三院。

每家店的资本开支:2000万左右,主要是设备投入。

盈亏平衡:因地而异。北京东算上疫情9个月就盈利,杭州再有40%的增长就可以达到盈利的水平。总体来看,没有特殊情况,2年达到盈亏平衡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三焦点置换术手术量大的区域更容易实现盈亏平衡。

Q:和香港医思医疗合作,未来是打算拓展香港市场吗?有什么策略?

A: 因为疫情原因现在没有在继续进行,现在是搁置的状态。香港有医生资源,香港老龄化严重,消费水平较高,认为是个比较好的市场。

Q:德视佳希玛眼科 $希玛眼科(03309)$  爱尔眼科 $爱尔眼科(SZ300015)$  、公立医院对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A: 公立医院基本不用三焦点晶体置换手术,大型的公立医院包括民营中的爱尔眼科,也只有几家医院有这个手术,但是量也不多,只有10+片。我们在三焦点晶体置换手术的用量是非常大的。

未来三年三焦点晶体置换手术收入增速:30% GARC。

单从三焦点晶体置换手术来看,不仅能治疗屈光,也能治疗白内障。目前公立医院因为医保控费的原因没办法带量采购晶体,私立医院治疗白内障只是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愿意在这个之上花钱做三焦点的人比较少。我们的治疗概念“提升视觉质量,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比较好在市场推广,目前没有太多竞争对手。渗透率会逐渐提高,在大的人口基数之下,能保持每年30%的增速。去年大陆900多片,今年算上疫情到目前已经有30-40%的增速,超预期。2015年中国刚开始做第一片的三焦点晶体置换术,我们今年下半年月均片数三焦可以达到120片以上,去年同期也就60多片。

希玛眼科对比:和希玛模式不一样,希玛在屈光做的不错,香港整个市场年华增长率也有20%,但是对于老花晶体置换的治疗还是比较少的,我们主要针对老花晶体置换,没有直接竞争对象。能做晶体置换的医生也不少,但是把治疗理念、运营模式、患者适应症的选择、术后跟进、营销方式都融合在一起的只有德视佳一家在做。

Q:医疗事故的风险?

A: 手术风险不多,没有发生过医疗事故。

Q:我们有没有哪些手术是纳入医保体系的?

A: 德视佳不做医保。

Q:选择香港上市的原因:

A: 中国市场是战略意义上最重大的市场。在A股发行概率比较低,既然要打开中国市场,在港股上市是最合适的,知名度、关注度、市场认可度、流动性等。

Q:创始人的背景:

A: 医生,93年开设屈光性私人诊所,后续在欧洲每年拓展,逐渐做到丹麦德国最大,然后认为中国是最大的眼科市场,来中国开展业务。没有其他产业。 @今日话题   

Q:徐旭阳减持:

A: 徐先生是普瑞眼科董事长,普瑞眼科准备要上市,A股这边规定持股比例要降到5%以下。

竞争关系:两家公司定位和模式不一样,现在没有实质性的合作。

Q:股权激励:

A: 每年都有做,包括股票授予都在正常推进。

Q:老板增持:

A: 从老板的角度一直认为股价很低。

全部讨论

2021-01-19 23:34

2021-01-19 17:55

无论阿猫阿狗都要对标爱尔眼科。

2021-01-19 15:15

一直感觉德视佳单店复制速度有待提高,另外高端眼科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容量有限

2021-01-19 14:20

如何看待德视佳定位诊所而非医院?根据现场调研,德视佳对比较严重的眼疾疾病(特别视网膜疾病)没法治疗,要去眼科专科医院治疗好后才能做屈光和白内障手术?这会不会影响其竞争力或品牌力?谢谢

2021-01-19 14:05

选择A股上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