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3

看过 $腾讯控股ADR(TCEHY)$ 季报,非常漂亮。接下去季度的广告收入还能继续增长。腾讯 已经成为各类虚拟物品的交易平台,有走向垄断的可能。音乐、长视频(只要不像阿里那样贪腐,内容买手是可以买到好资产的)、短视频(视频号)、文字(微信读书可以加好友、公众号、看一看)、游戏(内容)、小游戏(平台)、数字货币(微信支付)、货币基金(也是一种虚拟物品)、App(应用宝、小程序),凡是能想得到的虚拟物品,基本腾讯都有的卖。

虚拟物品比较不足的地方,包括 位置服务(加强腾讯地图)、Podcast(腾讯音乐可以发力于这里)、ToC 云存储与办公生产力软件绑定(用户有付费意愿,不赚钱不要紧,有助于提高腾讯文档文件格式的粘性)、IoT 设备(智能音箱 + 混元)。

另外,如果监管允许的话,收购 $哔哩哔哩(BILI)$ 绝对有非常强的协同效应。对于 腾讯,这点市值是小钱,溢价 50% 收购都划得来。

全部讨论

05-16 17:29

腾讯要是能收购b站,对两边都不错,可惜b站被陈睿锁死

怎么可能,人家阿B也不会卖的

05-17 05:47

接下去的思考就是,为什么虚拟物品越来越赚钱?
我觉得原因就是实物越来越不赚钱,这个和人这个物种的五感限制有关。比如食物,80块一顿和800块一顿真吃不出味觉的区别,餐馆的价格区别主要在虚拟物品,装修服务之类的。6块钱的啤酒和60块的啤酒区别也不是很大,当然,当年2块一瓶的啤酒是真难喝。衣服类似,美感差不多就很难分出来了。房子住太大也麻烦。试想一下,如果有种五感特别强的外星人,他们的实体经济活力会更强。
实物过剩的情况下,注意力(讲故事)才值钱,毕竟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经常在想三体人的世界经济学是怎样的,如果信息传递是瞬时且不需要能量的,那么很多虚拟经济就玩完了,中介服务包括平台也玩完了。当年虚拟经济怕盗版,但是现在不怕了,因为注意力更值钱了。不肯看广告就交费,总有一种兑现的方法。实体经济的竞争变成了注意力竞争。最近在看一本书《如何获得真正的财富》,书名比较low,但是内容不错。里面提到,淮海路的流量和电商首页的流量,是类似的。
刚才在看 $索尼(SONY)$ 的财报,其中音乐的利润率不低,见附图。我还没很理解这种业务模式,感觉还是一个网络效应,因为集中度高(三大经纪公司),可以有效的防止多租户效应(店家在几个平台开店)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