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草样年华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1回复:54喜欢:24

1971年农历7月,我出生在华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五,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家中有五个孩子在农村非常常见。托毛泽东他老人家的福,没有采纳马演初先生的建议,我还是顺利地来到了人间。 一、童年生活 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物质和文化生活均相当匮乏。 记得上小学之前,我的衣服都是由姐姐们穿剩的衣服改的,记忆中好象上衣一直是一件略有脱色的红底黑花的洋布褂。我虽然是一个男孩子,但哥哥大我8岁,也只能穿三姐的剩衣服了。那时的孩子们穿得都乱七八糟,也没有见谁难为情。小时候个子特矮,主要是营养太差吧,反正上高中之前不知道菜花长得啥模样,更别说小学了。记忆中常年吃的就是萝卜、白菜和菜糊糊。糊糊是我最爱吃的菜了,应该是将小白菜剁碎后再掺点白面、放点盐熬成糊当菜吃。而萝卜一般是擦成片晒干了冬天切丝炒着吃,感觉口感还行。最讨厌的就是白菜了,基本是水煮,放不放油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只吃一点绿叶,白菜帮子是打死也不吃的。当然普通农家当时吃得最多的还是腌咸菜,肉是打小就不知道是啥味。主食平时吃的主要是玉米面饼子,在大铁锅里贴一圈,感觉非常好吃。偶尔吃一顿混合面窝头,白面馒头也就是春节能吃上吧。记得下午饿了时,将玉米面饼子从中间用刀切开,放点香油和盐,真是美食呀,那种幸福的感觉至今还记得。 最幸福的娱乐活动是听每天半小时的评书,刘兰芳讲的《杨家将》和《岳飞传》,当时能把《岳飞传》从头至尾讲下来,可惜儿时的好记忆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发,现在记性已经很差了!再就是看小人书了,不过当时一本也买不起,都是借邻居家的看。全村也就是大队部有一台大概是14寸的黑白电视,在晚上放映,但好象已经是80年以后了,记得好象有一部连续剧叫《加里森敢死队》,由于反面影响太大(许多青少年模仿剧情练飞刀、吸烟、盗窃),后来被禁映了。以后农村放露天电影便多起来了,放映地点在中心小学,小学生们放了学不回家,用粉笔划出一片片自己的领地,到了晚上,大人们买上一两毛钱的葵花子,一家家都来看电影,幸福极了。小孩们都没有花钱买的玩具,多是靠废物利用手工自己做的。课余活动女孩主要是丢沙包、跳绳,男孩子玩的活动要多些,弹玻璃球、滚铁圈、玩石子、鞭打陀螺等。当然上得了台面的活动就是打乒乓球了,当时的农村小学很多都有用水泥板垒的简易球台,不管男女老幼都能挥上两拍,这就是国球。 当时的农村小学还有一景就是可以带弟弟妹妹上小学。由于大人白天要到生产队出工挣工分,孩子没人管,只好让哥姐带弟妹上学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差,课桌是用水泥板搭起来的,学生自己从家里带小板凳来。我们家兄弟姐妹五个,只有最小的我考上了大学。我想了好长时间,这与大我六岁的二姐经常领我上学有很大的关系,使我四五岁时就对学校产生了想往,诱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姐姐们的课本很早就让我认识了很多字,上小学三四年级时我就开始看《三侠五义》、《红楼梦》等大部头小说了。记得小学时还没有电灯,晚上写作业看书都是在煤油灯下,鼻孔经常被熏得黑黑的。小学时课余时间我除了完成作业外是不学习的,也没有参考书,但学习成绩很好,期末考试经常考第一,被评为三好学生,奖品一般都是一张奖状或三好学生奖章,有时还发扣有大红“奖”字的作业本。那时家长一般不管孩子的学习,都是顺其自然,学习上竞争并不激烈,学习好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人。小学毕业后我顺利地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中学(当年全公社8个村子只考上了我们3个人)。 二、初中生活 时间已到了1983年秋天。我的初中是在离家五十里地的县城上的,当时只有12岁,第一次离家独自一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有几件既有趣又辛酸的事让我至今难忘。一是开学没两天,由于我们年龄太小,又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待新鲜劲一过,个别同学便在自习课上掉眼泪,感染得很多同学落泪,更有晚上熄灯后在被窝里偷着哭的,当时自己的心境真是糟糕透了,上课也时常由于想家而发呆走神,记得第一次摸底考试我只考了60多分,这是上小学以来从没有过的;二是班里有一个男同学身体有病,每天晚上尿床,只要天气好,他便将画有地图的被褥拿出来晒,后来终于由于年龄太小,无法自己照顾自己而被迫退学;三是班里另一个男同学由于身体较弱,整天感冒流鼻涕,人送外号“老粉”,有一次从老家回来临睡觉时大吐特吐,原因居然是在家里吃好吃的撑着了;四是班里还有一脑子特聪明的男同学,家里条件应该还可以。每周他母亲都来看他,带其下馆子吃一顿肉,然后将其脏衣服拎走。这君日子过得很潇洒,每次吃完肉,用一塑料袋将骨头包好,待其想吃肉时拿出来舔舔解谗。可惜的是,这么聪明的一个孩子最终因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管束连高中都没考上。再说说自己,因为太小,没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是吃尽了苦头。冬天的双手冻得象学校的玉米面窝头一样,又肿又裂,无法握笔;双脚患了严重的脚气,整天血肉模糊,走起路来疼得龇牙咧嘴,几乎贯穿了大半个初中生涯;由于初中三年几乎没吃过炒菜,患上了严重的夜盲症,还以为是天气原因使晚上变黑,直到一天晚上踢了家里的饭锅才被家人发现,结果吃了几粒鱼肝油便一切OK;更可气的事是由于吃过一次劣质冰棍结果卡住了嗓子,但不知道去看医生,结果是痛不欲生了近一个月才自然痊愈。 痛苦的经历往往是一个时代给予的烙印。当时学校的条件差得让现在住在城里的孩子真得难以想象。每天早饭吃一分钱的咸菜,午饭是水煮白菜之类,里面还经常有“肉芽”(我们当时都这么称呼菜里的白虫子),主食几乎永远是玉米面窝头,硬得能砸死人,吃起来剌(lá)嗓子,记忆中从来没吃过炒菜。当时绝大部分同学肯定是营养不良,但学生们似乎又有得是劲,每天打饭时挤得很凶,记得有一次将支撑石棉瓦雨棚的柱子挤塌,砸伤了很多人。中国人永远没有秩序观念!学生们住的一般是大教室改成的宿舍,记忆中好象冬天也生火,但经常灭,盖两个甚至是与同学合盖三个被子,当时还没有羽绒服,反正记忆中的冬天就是一个“冷”字。学校里没有澡堂,冬天偶尔跟要好的同学去其父亲的工厂洗澡。学校偶尔也在周末放露天电影,但非常少,记忆最深刻的是张艺谋的《老井》。那时学校举行的主要活动就是歌咏比赛,以班为单位举行大合唱,那时还没有流行歌曲的概念,唱的都是现在红歌会上唱的一些革命歌曲,如《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等,最激动人心的还是春季和秋季运动会,当然蓝球和乒乓球参与的人也很多。有钱的人家开始有了自家的电视,记得寒暑假回家后经常晚上到邻居家看电视,一屋子的人,看香港拍的《射雕英雄传》、《霍元甲》、《上海滩》等连续剧,非常过瘾。 由于小学时的学习就是顺其自然,上了初中后仍然没有人管,不知道主动去学习,再加上班里有一大半都是全县的学习尖子,我的学习成绩也就是中等偏上,从来未引起过老师的重视。有一个学期由于整天和县城的孩子瞎玩,一度还到过班里的40名。到了初三下学期由于面临中考,才稍稍用功一点,最终以班里第15名顺利考上了高中。 三、高中生活 时间进入1986年秋天,还是我生活了三年的中学,但生活好象一下子变得好起来了。虽然我们还是从家里拿咸菜,但一般都是早饭吃,午饭和晚饭有了很多种炒菜,青椒炒肉、茄子、西红柿炒鸡蛋等等,且味道很好,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菜花,学校小卖部后来还有袋装的榨菜卖了。主食一般是机器蒸的馒头,偶尔还有包子,真得感觉挺幸福的。学校盖起了女生宿舍楼,高年级男生也住上了分里外间的面积稍小的宿舍,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仍住在教室改的四处透风的大宿舍,但住宿条件明显在一步步改善。 中学校园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除了体育运动之外,其他娱乐活动几乎没有。知道港台的流行歌曲那是上大学之后的事了。但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开始在中学校园大肆流行。记得初三时我们班便有许多人开始看武侠小说了,到了高中一年级,武侠之风越刮越盛。因为大部分书都是同学们想尽办法借的,许多人都排着队在等,我们经常是上课偷着看,下课在宿舍熄灯后打手电偷着也看,真是不舍昼夜,看得天昏地暗,什么也顾不得了。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致命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给我的印象一直都很宽松,老师们教学水平也不是很高,那几年的高考升学率还不到15%。我们班是一个乱班,从以下事件中可以看出来:一是当时的班主任个子很矮,不知是哪个既聪明又损的学生,给老师起了个“根号贰”的外号;二是学习风气不好。男生普遍不爱学习,记得有一次我玩累了,准备去教室学习一会儿,可一到门口看到教室全是女生,只好扭头出来;三是高二文理分科后,曾在高一时考过全年级第一的男生分到了我们班,结果高考时连大学都没考取。我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这三年的大好时光,最终以高出普通本科录取分数线几分的成绩考上了一所不太满意的大学。这就是我的中学时代,浪费了大把青春的中学时代。从来没有真正努力过的人生,最终留下的只能是深深的遗憾。而那85%没有考取大学的曾经的同窗,他们的遗憾又有谁能知道。 在艰苦的环境中自生自灭,没有家庭的引导,没有学校老师的鼓励,这就是一个70后度过的暗淡的草样年华。愿生活在当下的所有年轻人能够充分了解我们国家七、八十年代的那段历史,从我们过来人身上吸取教训。珍惜时间,珍爱生命,认真度过自己的花样年华,不要让人生再留下任何的缺憾! $中国平安(SH601318)$$格力电器(SZ000651)$$兴业银行(SH601166)$

精彩讨论

高股息策略实践者2020-02-16 22:37

我也70后,农村,家里从来没管过上学,下课都是同学一起玩,上初中后全校九个班考中专,就考上了10来个,有我,我分数全校第三。当时兴奋的不得了,跟中举差不多,家里人脸面有光要请客的,因为这意味着毕业后铁饭碗,还是干部,脱离农民了,毕业后顺利包分配进了国企。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现在学历歧视,刚毕业进厂的大学生都比我重要,尽管他们啥也不懂,提拔还是提拔他们。一开始想不通,这些年进入不惑之年想通了,时代造就命运,得认,赶上文革那批人不更惨吗。当然,自己也没闲着,九十年代就炒股,一开始瞎炒,没赚什么钱。直到07年大牛市掘了一桶金,尽管赚钱那时候还是以炒为主,不是投资。12年以后深层次转变,逐步搞投资,一级市场投资,这个三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幸好苍天不负我,所持股份有的上市,有的在冲刺上市,算来也算接近财务自由。现在还在国企上班,虽说没搞个一官半职,但资历在这,工作很轻松。现在就是一边上班一边看身边同事为了些许利益拼尽手段,反正自己置身事外了。70后大体都有这些经历,生活条件不好,我穿补丁衣服贯穿了整个小学时代,后来逐步好转的。这些东西也没处讲,没人愿听,尤其年轻一代。看了楼主帖子,由感而发。

达摩流浪者752020-02-16 22:10

同龄人啊,89年高考,人生如梦,回首已早生华发

全部讨论

2020-02-16 22:37

我也70后,农村,家里从来没管过上学,下课都是同学一起玩,上初中后全校九个班考中专,就考上了10来个,有我,我分数全校第三。当时兴奋的不得了,跟中举差不多,家里人脸面有光要请客的,因为这意味着毕业后铁饭碗,还是干部,脱离农民了,毕业后顺利包分配进了国企。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现在学历歧视,刚毕业进厂的大学生都比我重要,尽管他们啥也不懂,提拔还是提拔他们。一开始想不通,这些年进入不惑之年想通了,时代造就命运,得认,赶上文革那批人不更惨吗。当然,自己也没闲着,九十年代就炒股,一开始瞎炒,没赚什么钱。直到07年大牛市掘了一桶金,尽管赚钱那时候还是以炒为主,不是投资。12年以后深层次转变,逐步搞投资,一级市场投资,这个三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幸好苍天不负我,所持股份有的上市,有的在冲刺上市,算来也算接近财务自由。现在还在国企上班,虽说没搞个一官半职,但资历在这,工作很轻松。现在就是一边上班一边看身边同事为了些许利益拼尽手段,反正自己置身事外了。70后大体都有这些经历,生活条件不好,我穿补丁衣服贯穿了整个小学时代,后来逐步好转的。这些东西也没处讲,没人愿听,尤其年轻一代。看了楼主帖子,由感而发。

2020-02-16 22:10

同龄人啊,89年高考,人生如梦,回首已早生华发

2020-02-17 01:04

78的路过,苏北农村的。
农村的条件确实差。我们那个时候也是差。

2020-02-16 22:42

有点《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上学的味道。

2020-02-16 21:59

我是71年农历5月出生在华北平原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的经历都一样的,感同身受。我初中毕业就打工了,当时全校四个班,有十多个同学上的中专和师范学校,三四个同学上了高中,最后两个上的警校,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现在我应该比他们过的都好吧!咱们这一代人正好是买房便宜的时候,比九零后好多了,现在雪球每天学习,看各位老师的文章学习价值投资,使自己的资产增值。(以后有时间仔细写写人生,工作,理财,生活。)

2020-02-16 20:54

环境影响很大

2020-02-16 20:53

同龄人,86年上的高中 还是县重点高中,我们应届文科生全班五十几个,只考上8个(含中专生,我就是其中一个),不过后来其余三十多个同学都通过二年三年的复读,大部分都上了大专和大学,没考上的一般都是城镇非农业户口的,高中毕业后可以直接参加工作。那时示范院校最好考,有时都降分录取,最难考的是经济类学院,能考进商学院之类就觉得很厉害。

2020-02-16 17:57

身体向上生长与国家经济向上发展加上科技突飞猛进,那感觉,回忆都是带着香气的……

2020-02-17 16:45

同龄人,感同身受!

2020-02-17 14:31

同龄人,许多经历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