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老股民:一个新技术的诞生,意味着对旧技术的颠覆,机会可能我们很难去抓住,但是,对于将被颠覆的公司我们完全可以去避免
比如氢能,太阳能,风能在快速发展,取代传统能源(石油,煤炭)只是时间问题,从长远来看,投资传统能源都不是个好主意。
那么固态电池的量产会对哪些行业和企业有巨大冲击呢?
很多的卖方报告故意没提,老股民在这里抛砖引玉——做电解液的上市公司
国内企业中,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企业在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度上领先;孚能科技、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赣锋锂业半固态电池产品已实现装车;多家厂商半固态电池产品具备量产能力。2023年8月,清陶能源完成与上汽联合开发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装车试验,测试车辆最大续航里程达到1083公里,将于今年在上汽智己汽车平台上实现量产。其计划在2027年实现第三代全固态电池量产。孚能科技2023年11月宣布,搭载其半固态电池的远航Y6正式下线,后者为大运集团旗下豪华新能源车型。孚能科技表示,其半固态电池已在多款品牌车型落地。2023年12月,蜂巢能源推出方形半固态电池,即二代果冻电池新品。蜂巢能源还透露,正在就二代果冻电池新品洽谈一项百亿级的合作。近日,某电池企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也表示,自2020年开始在固态电池材料、电极和电芯结构,以及界面改性等方面布局相关专利,目前其已拥有固态电池相关核心专利十余件。同时,其固态电池产品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后续将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配套量产。不过,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并非易事。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半固态是将电解液含量从1逐渐减少趋于0,但全固态电池完全去除电解液,整个体系就变了,要完全解决固-固(固态电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等各种问题。”事实上,自2008年就开始研发全固态电池的丰田,就将其全固态电池预计量产时间从原来的2027年推迟到了2030年以后,这也佐证了全固态电池研发难度之大,不容小觑。
固态电池需求将颠覆传统锂电上游格局市场方面,据粗略统计,2023年国内半固态电池出货量达GWh级别。国信证券预计,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含半固态电池)需求量或达2.3GWh,市场空间约19.5亿元。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有望达到220GWh,2024-2030年均复合增速或达114%;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162.3亿元,2024-2030年均复合增速约98%。在电池中国看来,固态电池远期具有高市场需求,而研发固态电池,尤其是全固态电池,并实现产业化,不仅需要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作,而且将对上下游带来颠覆性的挑战和机遇:一是电解质领域,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卤化物等多技术路线并行,目前布局硫化物路线的企业较多。各技术路线的研发和验证过程中,在固-固界面接触、界面反应机制与稳定性、电导率、制作工艺等方面,都面临大量技术难点,甚至需要与正极材料等进行联合研发和验证。二是正极领域,目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关键材料成为正极材料企业研发重点,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头部企业均已布局。未来,将从高镍三元,向高电压高镍三元、超高镍三元,再向尖晶石镍锰酸锂、层状富锂基等新型正极材料升级。三是负极领域,能量密度更高的硅基负极,是现阶段较具潜力的新型负极材料,杉杉科技、贝特瑞翔丰华等头部企业均已布局,部分企业样品已处于客户测试阶段。而未来,全固态电池负极则可能向金属锂方向迭代。四是隔膜领域,虽然半固态电池仍需要从传统隔膜向氧化物涂覆隔膜升级,但未来全固态电池时代,固-固界面影响下,隔膜将逐渐消失。五是设备领域,随着固态电池材料和电芯技术、工艺的革新,也将对制造设备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涂覆、叠片方式等势必需要研发新型设备。六是下游领域,拓宽固态电池应用场景,将更有利于加快产业化进程。如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将率先应用于飞行器等领域。当前,各国均处于固态电池技术和量产的闯关阶段,我国产业链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及头部企业,不过仍需持续提升关键材料等产业链研发和支持能力,从而打好汽车强国、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关键一战。
$杉杉股份(SH600884)$ $华友钴业(SH603799)$ $云天化(SH6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