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弟子,冯仑侃友,孙宏斌力邀,王志纲面赞:读书人全忠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王石逼他创业,孙宏斌诚邀多次,冯仑笑称全大爷,王志纲口中大才子……你不曾知道的全忠。

●●●1●●●

少年得意

好多年,全忠身份标签一直在变,始终不变的是《万科周刊》第四任主编、成全机构创始人。风像一件往事,《万科周刊》纸质版于2012年休刊,成全机构在2013年解散,始终处在地产媒体C位的全忠随之在地产江湖沉寂了好些年,这段时间传媒风向几经变化——微博兴起,自媒体迭代,视频当道。

是否知道全忠这个名字,或许可以识别房地产营销人的从业年份。工作十年以上的行业人士,或多或少听闻过他。全忠嘴上和笔下功夫都是一流,筹建中国城市开发商策略联盟(简称“中城联盟”),担纲主持中国住交会,在多家报纸杂志开设地产专栏。王石笑言,全忠是中国地产长袖善舞第一交际男。

须知少日拿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全忠少年得意,16岁进南开大学,20岁毕业,起步就比同龄人早了两三年。上世纪80年代,是传说中中国文学最耀眼的时代,或许是受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的父亲的影响,全忠大学选择的是最受热捧的中文系。在“白衣飘飘的年代”, “破自行车在吱嘎吱嘎地伴随着细碎的月光行走”,顾城、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朦胧派诗人,是那一代大学生的精神偶像。

在《八十年代访谈录》、《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这些书中,我们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涌动的文化气息,一代年轻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需求,是北岛的代表作《回答》里的那一句“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同样来自山西,出自南开中文系的王德源,被全忠带入地产行业,他们一起参与过深圳万科十七英里的推广工作,这个项目slogan曾经在业内名噪一时——我能与这个世界保持的距离,更像是一句朦胧诗,来源于王德源某次内部沟通会上的灵感乍现。

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光辉给亲历者们都打下了烙印,正处白日放歌的青春年华,全忠不免浸淫其中,一度想考过朦胧诗推手、评论家谢冕的研究生。而他倾慕的对象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

黄霑一生,狂狷不羁,率性至性,才华和豪情泻于笔端,嬉笑和怒骂奉与世人。这位风流鬼才、登徒浪子,如椽大笔、如流口才,公开出版过的《不文集》,其实是他各种荤段子的合集,创造印刷60多版的记录。

全忠同样舌吐莲花,演讲常常成为脱口秀表演,在会议和酒桌上全忠喜谈各种明星八卦,段子齐飞。全忠的一些轶事尝被人提及,唯一爱好体育运动为“口腔运动”,会议间隙常常见缝插针补觉。

●●●2●●●

王石门徒

毕业后全忠工作待遇优厚,90年代初,他在天津就经常开着公司配置的“公爵王”到北京建国门赛特刷卡消费。还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安分的他在1994年辞职去了深圳,一度无所事事,居无定所——蹭住在女朋友的男同事宿舍。那时的全忠,对于未来十分迷茫,年少得志的他似乎已泯然众人,直到有一天看到《万科周刊》对外招聘编辑的信息。

全忠与《万科周刊》相逢,正是金风玉露时。

《万科周刊》是国内第一本专业房地产周刊,却并不简简单单地是一本企业内刊,它记录着中国新兴企业的成长与变迁。《万科周刊》在万科的地位特殊,属于王石的“子弟兵”,前三任主编都来自北大,此后都被派驻地方重用。

1995年9月,全忠入职《万科周刊》,自此他和房地产结下不解之缘。半年后,27岁的他即任《万科周刊》主编,正是风华正茂,此时《万科周刊》由企业内刊嬗变行业内刊,在业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他提出的“企业视角、人文情怀”办刊宗旨,后来一直被刊物沿用。

王石“耿直和自律,没有中国人普遍的圆滑和世故”的性格深深影响了全忠。王石曾专程找他谈话,让其改变秘书出身的唯上习惯,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要老是唯唯诺诺。在万科将近三年的工作经历,是全忠自认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从万科学习到“健康丰盛的生活理念、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职业经理的操守规范”。

全忠推崇魏晋名士风流,原先行事做派恣意率性,在万科的企业文化感召中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职业经理人的蜕变,“像洇湿了的宣纸上一抹不易察觉的墨痕”,曾经有一段时间,全忠言必称万科、王石,即使离开万科,王石一直被其视为导师,执弟子礼。

全忠一直深受王石赏识和器重,《万科周刊》时期,王石曾经拿着香港《信报财经新闻》,从报纸第一版怎么读,一直到第48版怎么读,一版一版地教他。离开万科创业后,王石出外考察、会友、跳伞,全忠时常相随左右。王石具备理想主义和人文情怀的企业家精神,强烈的企业社会责任感,言传身教于全忠。全忠在文章中回忆道,与王石一起蒸桑拿的时候,无论是在干蒸房还是在冰水池,都是一种煎熬。王石说,当你在桑拿房里难受的时候,想想做企业的艰辛,你就觉得这种难受是暂时的。当你做企业的时候,再想想蒸桑拿的难受,你会觉得做企业也没那么难。

顺驰被转让前,王石特意委托全忠做了《顺驰透视》专题分享,在万科季度高管会上进行了交流。中城联盟成立前夕,王石推荐全忠作为筹备组织者,与冯仑、朱孟依、吴亚军、孙宏斌、胡葆森等一干地产大佬定期风云际会,指点江山。

2015年全忠在伦敦与王石见面时,仍然被劝前往剑桥读企业家深潜班进行充电,王石终身学习态度并一直践行,让人心向往之,景行行止。

●●●3●●●

成全机构

1998年7月,派任成都万科任总经理助理的全忠一时意气离职,2000年的一天,王石找全忠吃饭,问其近况,听闻在小网络公司做副总,激动起来, “给我丢人”,再不离职创业,就不要和他往来了。

早在万科时期,内部就有人说,全忠有江湖气,不太适合万科文化。

离开万科,王石一再督促全忠自己创业,你的诸般缺点,做职业经理人永远改不了,只要自己创业当老板,一夜之间能改90%,回到你熟悉和熟悉你的房地产行业吧。

萌发于成都,全忠创立,这是成全机构名称由来。公司初始于2001年,当时主营业务是服务于地产行业的营销咨询,也兼有一些公关活动、论坛策划和企业内刊业务。彼时,地产营销还没有形成体系和标准化,作为单独存在的策略顾问机构,能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地产策略顾问为目标,随着业务发展需要,成全机构经历了区域和业务形态转移,从深广到华东,面向全国,业务范围从策略顾问发展到含有广告、代理、品牌等多个方面,相继成功服务成都麓山国际社区、深圳红树西岸、天津顺驰太阳城、无锡万科魅力之城、天津泰达时尚广场、融创时代奥城、北京运河岸上的院子、亿城西山华府等全国知名项目。

成全机构有着业内独有的接单模式,凭借强大的个人磁场,全忠常常是业务的最初谈判人,他出面指点江山,折服甲方团队,再由成全的团队跟进提报。当年面对顺驰管理团队四十来号人,全忠现场侃侃而谈《大盘操作的二十个要点》,事先没有任何准备,现场讲第一点,同时想第二点,从下午两点一直讲到晚上十点,会后顺驰人都说,咱们这个2000亩的大盘(《顺驰太阳城》)不跟全忠合作跟谁合作?

“地产在地产之外,营销在营销之前”,全忠才思敏捷,擅以妙语解读地产与营销,“品质感大于品质,价值感大于价值”、“现场无遗憾,细节有震撼”,可谓对体验营销的概括和总结,“重建项目的业界坐标,重设项目的区域坐标”一语道尽项目定位的重要性,成全机构内部总结的营销词典“四书五经”一度被当作营销圣经流传于业内。

受王志纲发言启发,全忠内部开会时要求大家凡事讲三点,这其实是锻炼个人说话抓住重点,突出发言效果的一招。会议纪要也是成全机构的一大特色,要求事无巨细、言无轻重地记录下与会人员的发言,会议纪要成为会议现场记录,万字以上是常事。

进入2012年,房地产市场下行,线上推广开始式微,渠道逐渐开始成为导客主流。仍然以营销顾问为主营业务的成全机构,服务项目受到极大压力。正如老员工谢一威所说,成全不能提供和控制工作的最终效果,因此成全无法用结果事实去说服甲方接受。换句话说,成全只有通过过程中的,未必能奏效的“点子”来表明成全的价值。

成全机构2004年进入上海南证大厦办公,这成为成全总部办公最久的地方,最后被员工称为“难挣”大厦。“成人之美,全力以赴”这句带有理想和情怀的企业理念,做的更多的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这个“快乐的专业小公司,活泼的人文小团体”,在走过12 年后,于市场寒冬期星散。

●●●4●●●

成全参考

1989年7月,全忠作为中国第一批编辑学专业的科班生,大学毕业时没有分配进新闻出版单位,但是编辑这个情怀,或者这个情结一直在,后来他到哪个企业,基本第一个事就是办个内刊。

《成全参考》沿袭了《万科周刊》的大部分做法,一是这份内刊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自己员工撰写,二是这些文章都与企业实践、专业视角和人文情怀有关,三是坚持每月出刊。

这本杂志,全忠是真正意义上的主编,他对于这本杂志有着非常高的期许——《书城》的儒雅,《财经》的专业和《新周刊》的新锐。虽然最终《成全参考》只是实现了一个小企业的快乐成长记录,记录和沉淀,但《成全参考》后面成就了成全40%业务量。这本杂志实现了名副其实上的文本营销。

因为生动,所以记录。《成全参考》作为成全机构的内刊,其生命大致在八年左右。如今企业不在了,但曾经被阅读过的文字,仍然以这样或那样的形态存在于读者的记忆中。《成全参考》作为展示企业文化的最好载体,是最好的企业招聘广告,曾经吸引了相当一批人才主动投靠。

全忠曾经这样总结,就创业而言,成全的功德并不圆满,但就自娱和娱人的角度看,《成全参考》算是沾了一点立言的边。《成全参考》中有知识体系的沉淀和总结,有营销策划人的日常感悟和积累,有操盘实践的学习和分享,受到地产圈营销人的极大关注,连行业外的北大教授张颐武也称每期必看。

全忠积极鼓励大家写稿,开会曾经专门说,一篇文章定终身,你可能就写一篇稿子(《成全参考》上),我就认识你了,下次有什么机会我就给你了。老成全回忆杀中最深刻的事之一就是被主编丁毓(大家口中的的帮主)各种催稿。

《成全参考》曾被评为十大地产内刊,成全机构也对外承接品牌地产内刊编辑业务。那时,大小地产企业都有企业内刊或者客户通讯,智能化手机兴起以后,这些原先由文本承载的对外沟通媒体演变为现在项目基本都设有的微信公众号。

全忠曾是最早开设博客和微博的一批地产人,他说,未来只有一种企业,是互联网企业;成全机构时期,约稿的报刊杂志让他应付不过来。十年前如果有房地产自媒体,他肯定是超级大V。

《成全参考》作为成全机构对外交流、分享的平台,萌发了一拨出自成全的自媒体人。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成全机构解体后,地产操盘手、黄章林升级课等业内知名公众号接棒,继续知识总结沉淀、分享传播。

●●●5●●●

才子失色

全忠创业起步阶段,经媒体朋友介绍介入广州南国奥园项目时,负责项目策略总顾问是王志纲,第一次会议见面时是在会议桌上,他当即对奥园老板郭梓文说,全忠你算是找对了,大才子啊!

成全一直以来是以策略顾问和营销策划为主要服务内容,基本是营销的上游,高举高打。这种纯策略公司,放眼全国,最后存活下来的,也只有王志纲工作室。

马克吐温曾经抱怨“我往往是在机会离去时,才明白这是机会”。

回头来看,全忠入行时期,正是房地产营销的黄金年代。那是战略和策略先行的时代,房地产营销生机勃发,万物初始。没有全周期、快周转的套路化,大家有着激情和精力探讨一个项目怎么做出彩,并在过程中不断探讨改进。

全忠编辑专业出身,转身策划有着先天优势。他拿编辑和策划做类比,说两者有相似点,都是发掘和注入资源,对已经有的东西“出谋划策”,进行放大和传播,一样的道理,也是方法论。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作为中城联盟的组织者,住交会的主持者,全忠有着无与伦比的行业人脉优势,多次受到孙宏斌、黄其森等人邀约加盟,行业前辈冯仑笑称其全大爷。全忠的个人魅力,成全机构诸多名盘成功案例,很多地产项目都是慕名而来,按说早该赚的盆满钵满,实际情况成全机构是一直处于微利状况。

很多人都说,凭全忠在业内的才华和名气,在职业生涯上却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让人惋惜。其妙语连珠的组织策划能力,长袖善舞的信息整合能力,左右逢源的行业人脉,加上学养深厚的人文情怀,赶了房地产早集,公司却为何没有好风借力发展壮大?

“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奔波”,全忠改了东坡词句,对应自己日常工作状态,他戏称自己“打飞机的”。公司日常内部管理需要他人。全忠是成全机构的灵魂和基石,内部“CEO ”如何与之兼容和契合,一直是个难题。

全忠强大的个人号召力,公司一度“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却各种原因来去匆匆,人员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全忠私心里,“从来没想过要做大象,就做一只小蚂蚁”,他没有做大做强公司的愿望,而且本身就是喜欢打破规则的人,不愿太过约束,对内管理放任自留。

来自香江的中原创始人施永青,以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取得了成功,这位早期革命青年,成为地产大鳄后,媒体常客身份不变,每星期写五篇文章。

而在国内,业界好友陈劲松提供的成功模板是做大做强平台,“我们倡导平台建设,要求世联人成为组织中的人,以组织目标为出发点,这是我们的而基本出发点”。以企业信息研究平台、业务操作平台为核心的平台体系建设成就了公司,世联成为国内A股首家上市代理公司,世联报告一直是业内争相学习的行业模板。

世人多知世联而少知陈劲松,世人多知全忠而少知成全。成全机构始终没有摆脱掉全忠的公司,多少是企业最终没有走下去的原因。

此后全忠远赴昆明,后再转战北京,被他称为低谷阶段的过往五年,是静默期、暗淡期和消耗期。与君况是经年别,暂别城来又出城。2019年5月,全忠重新站在聚光灯下,入职泰禾负责品牌, 2020年8月泰禾引入战投,开启与万科的合作,看来全忠与万科的缘分始终未曾中断。

●●●6●●●

一介书生

身体壮硕却一直茹素的全忠业余生活只有跟书发生关系——买书、读书、晒书。“读书像吃饭,买书像抽烟。”这是全忠对自己读书生活的比方。“人不吃饭肯定不行,读书也一样,每天不读点儿东西,心里会空落落的。” 平日里他最爱的是书评杂志,以此顺藤摸瓜,顺瓜摸藤。朋友圈所发日常内容,基本是在晒书单。

于他而言,唯一不变的是像集邮一样的集书:生活中不能随意猎艳,却可以恣意猎书。略览其公开的2015年读书总结——共计购书1211部(其中纸质书924部,kindle电子书287部)(与2014年相比,数量减少460部)。这一年通读过的书在50部左右,跳读和泛读过的书大概在70部左右。

早期深圳创业时期,每个员工过生日他送的礼物是一本书。在上海,员工可以直接到他办公室书柜里找书看。他说,王石、冯仑都爱看书,读书是无用之用,这是大用。读书人,这个前缀词,应该才是加在他名字前最合适的头衔。

行业内另一位以爱书闻名的宋家泰,曾相约在全忠书房,一起做了场网络直播,全忠把上海家里的地下室都做成了书房,足有100平方米,放了7000册书,这是最让全忠觉得满足和骄傲的事。

全忠一直心心念念的还是出版业,他买的书里面,关于新闻出版类的书有300多本。直播中,宋家泰问起他为什么还买些网络作家的作品,他回答说会站在出版人的角度看这些书,为什么受市场欢迎。

创业成立成全机构,全忠初衷是想挣钱开个出版社,类似三联那种。

在微信上晒购书单时,总有人问:买这么多书,看得完吗?回答是:购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见猎心喜,总想把好书收入囊中。至于能不能看得完,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就像淘宝达人们每每发誓剁手,每每又忍不住要伸手。他总认为,书籍算是最便宜的商品之一。即使作为家庭软装,也所费不多。现在全忠的13000多册书分散在上海、北京和洛杉矶的书房中。近几年,他又开始做个人电子书图书馆的建设,经他校勘并分类的电子书已达7万多册,分了1000多个一级文件夹,无论是PDF、EPUB,还是MOBI、AZW3格式,举凡文史哲政经法的经典著作和名家全集,大部分收集齐备。《魏书·李谧传》记载“每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坐拥书城,也是幸福的。

全忠也许没有说出全部心声。与梁文道论及读书时,江湖人称老六的著名出版人张立宪说,“读书其实是为了自讨苦吃,为了自己寻找那种折磨。并且读书的过程中,让你体会更多的是痛苦,是孤独、自我否认、迷茫,甚至是找不到路的那种绝望感。所以读书如果说有点用的话,就是能够让你体会到一种痛苦。这种痛苦,如果说它有一点积极意义的话,就是能够让你抵达思想和心智的更深处。”

全忠从第一期就订购的《读库》创始人张立宪的创业历程,是他一直想走的另一条人生路径。

与全忠同龄的的张立宪在 2005年底创办杂志书《读库》,到2020年3月,《读库》第100期完成。《读库》每期约30万字,一共3000万字,都经由他亲手编校。他为《读库》制定“三有三不”准则:有趣、有料、有种;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有趣、有料、有种,应与全忠心有戚戚焉,还有,“凡事讲三点”。

●●●7●●●

燕处超然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全忠在五十岁时与成全机构旧部在浙江安吉聚会分享人生心得时,以周作人《五十自寿打油诗》开篇。

他曾经写道,地产行业是个繁华转眼冷清的健忘的行业,地产江湖是个只听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江湖。新知旧雨,伏惟帮扶。全忠摆不脱的江湖气,却始终有一帮知己朋友理解、认可和支持。

左起:红鹤沟通李雪凇 揽胜广告杨海华 全忠

长沟流月去无声。回顾全忠三十年职场生涯,有过高光和低谷。五十知天命,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作为资金密集型房地产行业,利益至上衍生诸多潜规则,派系、关系、套路,遍处行业暗礁。

“天下乌鸦一般黑,惟独这只有点灰”,在成全,有着和睦友善团结的同事关系,无障碍交流的上下级关系,“成人之美,全力以赴”的口号是把利益变成“利义”。老成全撰文怀念公司曾经的品格和气象,是风中绝响。

成全机构解体后几年,是全忠的至暗时刻。罗永浩曾经说,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最有可能蜕变成一个坚定的犬儒主义者,改变就发生在信念崩塌的那一刻。

全忠从未曾被驯化。世事洞明后仍有初心,人情练达外不改本色。虽有蹉跎,坚持真率。已经成为见证行业浮沉活化石的全忠,参与过开启中国大盘时代华南板块的崛起,见证过风华正茂的万科时代,启发过意气风发的顺驰时代,也同样拥抱过阿那亚社群时代,在不同的时期主动寻求变化,这么多年,他不曾停下脚步。岁月正华发,宝剑依旧亮。

人的一生也许只是像夜航船一样顺流而下,岁月就像行舟,周围漆黑一片,心中所求的那把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丢失,行文就是刻舟,犹记岁月短长。

从入行开始,全忠笔下地产相关文章不少,以短文居多,且多应笔之作,较之口中万千气象,笔下锦绣文章太少,实为憾事。读书已破万卷,下笔却要经历人间百态,他曾经一度想写“四姨太”——“每个人心中都有四姨太。但是我没经验,体验不到那种感觉。”

不变的还有如流口才,相伴爽朗的魔性大笑,全忠常常妙语连珠、妙思天成,某次提及买椟还珠,恍然说道,这其实说的是外立面的事。2019年10月,老成全聚会,全忠到场,环顾左右,开口第一句就笑倒全场。

“坐在这里,怎么有复辟的感觉?”

●●●8●●●

本色不改

回首过往,全忠最为歉疚的是家人,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工作,曾经最高记录一个月二十七天在外地接洽业务,一年153张机票,与太太的沟通只能以电话为主,她的工作和生活基本是没有办法关心,即使回到深圳,也是经常半夜两点才能到家。后面从异地到异国,错过了女儿的成长期。女儿11岁的时候,在上海给全忠发了一封邮件,郑重提出要求周末召开家庭会议。那个周末,全忠从昆明返沪探亲,家庭会议如期举行,女儿取得了不再按照妈妈的意志学钢琴,而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学琵琶,同时还让妈妈因教育方式不当向她道了歉的“会议成果”。今年,赴美读书7年的女儿如愿考入了伯克利大学,修经济学。

全忠曾在某次演讲中提及,太太挑房子最着意阳台,喜欢站在阳台看下雨,如此,全太太是讲究生活情趣的,而全忠的日常轨迹,大多跳脱于家庭生活之外。太太曾言,全忠对外是个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对内却算不上好先生。

在给好友袁昆新书作的序中,全忠将最喜欢的两句诗集联自勉:万物静观皆自得、百战归来再读书。前句出自宋人程颢之《秋日偶成》,后句源于清人曾国藩之名联。青年时,一路狂奔,一日看遍,一往无前,容易忽略人生道路上的风景,容易为了事业目标,顾此失彼。年长些,开始真正的思考人生、感悟生活,希望做一个平衡的人。

他与生活讲和了,既见岁月馈赠,也是时间舍利。看得出,全忠如今已经活在自洽阶段。历数过往职业生涯,他劝诫旧部:每个人都会有高光和低谷期,只要不离开主航道,不离开好平台,不离开充电桩,不离开优势区, 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成全机构在公司层面已早已不在,“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峰青”,云南、成都、安吉,曾经成全的同事这几年一再相聚。

《南方人物周刊》名记卫毅在报道中写道:“青春终将腐朽,人世终将腐朽。可我们居然呼啸过,在山梁磷火和千秋月光之间盘旋过。这样的年月何其饱满,何其光芒,何其满面风尘,何其拈花不语。”

是的,成全人还是满满的怀念过往,是因为那些成长过程中的彷徨、激情、快乐、煎熬,曾经同声相求、同气相应。

员工陈哲勋一直记得年终告别宴上,微醺的全忠拍拍他,“我一直觉得,我们的缘分还未尽”。

黄霑有一首歌词《问我》:问我欢呼声有几多,问我悲哭声有几多,我如何能够一一去数清楚,问我点解会高兴,究竟点解要苦楚,我笑住回答,讲一声 ,我系我……

这是他自述的一首歌,结尾写道:

愿我一生去到终结

无论历尽几许风波

我仍然能够讲一声 我系我

“盖其心清如水,故物来毕照”,黄霑词以明志,里里外外是是非非不过沧海一声笑。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三十年职业生涯,全忠几度浮沉,本色不改,终究还是“我系我”。

往期回顾

郑州楼市新政30天,效果几何?

融创孙宏斌,大圣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