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9喜欢:0
回复@李健波-汽车观察员: 首先科力远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布局新能源产业链的,拥有完整的混动技术,市场只知道丰田混动技术,但其实这技术的源头是科力远,只是因为某种协议(我猜测的),丰田对外从来说过科力远,所以市场认知有偏差,市场一直觉得科力远就是给丰田供应电池的,技术是丰田的。

其次,之前因为战略方向错误吉利的CHS入股,把科力远坑惨了导致常年亏损,从去年开始重新回归主线,发力镍氢动力电池产业,所以你可以看到的是今年有正收益了,对于科力远而言这属于困境反转。

再看新能源行业,锂电池在没有完全解决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未来的汽车行业,一定是混动+纯电,不可能被完全的纯电所替代,而这个市场的体量有多大,可以去查相关数据。

综上所述,科力远值得长线投资,这是我年初3月重仓科力远的核心逻辑

1.安全边际足够
2.行业拐点即将来临
3.有想象空间。//@李健波-汽车观察员:回复@碗9ka:大牛,请分析一下。
引用:
2021-08-25 10:41
$科力远(SH600478)$ 为啥连续连个板?看不懂啊,利好消息是科力远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但问题是获得此殊荣的企业有2930家,科力远只是其中之一,这是太公分猪肉,啥利好?

全部讨论

大方向跟你的观点一致。

安全边际足够(丰田THS混动国内销量已破120万辆,全球销量超1400万辆,且无一例电池事故。丰田混动国内业务由科力远代工。)

行业拐点即将来临(纯电动只是补充,目前销量较高的是以五菱EV为主的微型车和特斯拉为主带有“标签”车型,主流市场不接受纯电动,更接受混动,比亚迪DMi销量超过自己纯电动可证明。)

至于想象空间不好说,虽然参照2020年的乘用车销量2035万辆来推算,2025年预计乘用车销量2200万辆,其中混动汽车(HEV+MHEV+PHEV)销量将有924万辆。再考虑到欧盟将于2025/2026年实施更为严苛的排放标准,中国国七排放标准又会紧跟欧标,MHEV弱混模式很可能无法满足排放标准,故MHEV弱混模式会逐渐被(HEV+PHEV)强混模式所替代。

但混动系统其实也分很多种,除了丰田THS混动和本田i-MMD混动已被中国消费者接受外,目前自主研发混动技术时间不短,都有十年以上的积累,不过各家针对混动技术的研究方向并不一致。

比亚迪DM混动进化到第四代DMi系统(已量产):采用的是P1+P3双电机结构;
上汽EDU混动进化到第二代(已量产),采用的是P2.5单电机结构;
长安蓝鲸iDD混动系统(刚上市),采用的是P2单电机结构;
广汽GMC混动平台进化到第二代(未量产),采用的可能仍是P1+P3双电机结构;
吉利与沃尔沃合作研发epro混动(已上市),还有与雷诺合作、与科力远合作的混动方案;
科力远除了代工丰田THS混动外,自己也有与吉利合作研发行星齿轮式机电耦合系统(或已放弃)。

混动技术路径其实像是通罗马的条条大路,路虽然很多,但最终比的是谁能以更低的价格,更优秀的性能,更低的油耗,让消费者接受。

我们只要筛选市面上主流的PHEV跟其燃油版作比较就知道了。
秦PLUS DM-i、唐DM-i节油效果明显;除CR-V锐·混动e+ 2.0L外,其他PHEV的0-100km/h加速时间也比燃油版车型快,其中威兰达高性能版、唐DM表现强悍,零百加速5秒级。
价格上,扣除购置税后与燃油车价差最小的是秦PLUS DM-i 55KM 尊贵型,秦PLUS没有燃油版,与车身尺寸几乎相同的秦Pro 超越版 自动尊贵型比较,价差1.49万。

我们都知道丰田THS混动强,强在哪?
其实是高效的能耗、可靠的品质以及亲民的价格。
丰田老早就在中国市场引入HEV的普锐斯,国产凯美瑞也推出了HEV,但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以更加亲民的价格推出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缩减了燃油版的价差后,丰田HEV销量才开始迎来质的飞跃。截止到2020年7月底,中国的混动车型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如今已破120万辆。
雷凌1.8L E-CVT双擎豪华版与雷凌 185T CVT豪华版,价差1.41万。
与之对比,现在秦PLUS DM-i 55KM 尊贵型与秦Pro 超越版 自动尊贵型,价差1.49万。
消费者能接受雷凌双擎,自然也能认同秦PLUS DM-i。现在秦PLUS DM-i已满足了高效的能耗和亲民的价格这两点,所以最近几个月大卖。

这点看,科力远不具备竞争力。毕竟到现在实车没见到一辆,大概率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成本偏高。
所以我才说,想象空间不好说。

2021-08-25 17:49

清奇

2021-08-25 16:42

什么理论???科力远就是供电池,确切地说科力美供应电池,科力远供应原材料

2021-08-25 15:20

不懂就问,为什么丰田的混动技术,源头是科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