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文:每次底部都是最后猎杀一批杠杆,踩踏大跌筑底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转一篇今晚的热门文章《量化是如何崩盘的》

鬼故事的开篇,是从雪球敲入开始的。伴随着年初的指数逐步下行,雪球开始零星敲入,然后在自媒体的渲染下,很多人开始恐慌,想先跑,结果进一步触发了指数下跌。雪球背后的券商交易台止损盘被点着,开始集体平仓中证500和1000股指期货,由于平仓的量太大,期指的贴水被越扯越大,最大的时候到过年化百分之四五十。这么大的贴水,市场中性产品扛不住了,中性的收益是超额,成本是贴水,这种贴水下再做下去,铁定亏死,所以赶紧得平仓。然后大家开始平,结果发现,所有的中性都拿了一堆的小票,流动性很差,稍微一卖,股价蹭蹭往下掉。要命的是,指增也拿了这些小票,还有DMA,小票一砸,本来正超额,瞬间集体变成负超额。谁跑的慢,谁更吃亏。大家都不顾一切地抢跑,结果只能是集体踩踏。最惨的是DMA,交易端在券商自营盘上,还自带高杠杆,负超额一来,平仓的冲动最大,但是又受到了某些不能说的特殊制约,不让卖平不了仓又带了高杠杆的DMA,最终成为笼中之鸟,被活活困毙。雪球也好,指增也好,中性也好,DMA也好,大家之前都在中小票上讨生活,本来其乐融融,但只要有一个人开跑,就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把所有人都拖下了水。所有这一切就是个链式过程,就发生在几个交易日以内,好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卷入深渊,粉身碎骨。如果不是国家队出手开始救中小票,这个反噬链条不知道还要吞掉多少人。这场风暴值得全行业去反思。风险是怎么在不知不觉中累积起来、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摧毁一切的。每一片雪花都是无辜的,但结果就是雪崩了。这里面有人做错了什么吗?好像没有。大家都很理性,都对市场变化做出了合理反应,问题是,个体的合理反应加在一起,就变成了整个市场的过度反应。GJD此次救市行动结束,最后以量化行业的均值回归为短期结果。但是我们仍然关注节后的几个核心矛盾:1.流动性的分摊占比,看市场节后的真实买单意愿。2.几个宽基ETF出货的情况,看国家队的坚持意愿。3.市场这波被动量化的调整仓是否会形成一定的负向抱团。4.市场是否会形成高轮动结构。$赛力斯(SH601127)$ $中际旭创(SZ300308)$ $药明康德(SH603259)$高新发展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天孚通信新易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