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买入时机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内容要点:

1. 在进行价值投资时,买入价格当然越低越好,但是这里的价格指的是对于内在价值而言的相对价格,而不是绝对价格

2. 作为一个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每年的操作次数一定要足够低的,最好不要超过2次

3. 既然交易次数不多,所以一定要耐心等待好的机会,即指数跌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而在熊市比牛市多A股市场上,这种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我们从今天开始全新的一章,就是我们整个课程的第四章,我们称之为价值投资的核心法则之如何交易。可能很多一线操作投资人听了之后会很开心:终于告诉我怎么买股票了。其实课程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不会直接告诉你去买什么股票,因为教你在某个时间点去买股票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技术分析,比如各种股评家的奇谈怪论。我最近还看到有股评家开始研究什么周易八卦、星座来告诉你去如何去操作股票,这种奇谈怪论是完全不属于我们这课程的。

(关于如何交易)我们在第一节课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判断买入的时机?

这里再把我们之前讲价值投资时说到过的关于买入时机的判断再重复一下,即关于什么价格是最合适的,有两个要点:

第一,价格当然越低越好,但不是绝对价格低而是合理价格低。换句话说,你不一定非要等到价格低到了格雷厄姆所讲的烟屁股那个地步。

格雷厄姆的烟屁股故事各位还知道吗?格雷厄姆喜欢占便宜,虽然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概念的鼻祖,但是他的理念被巴菲特升华了(不能叫否定了),格雷厄姆的想法就是我一定要最便宜。

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总之就是一定要便宜,于是创造了一个所谓的烟屁股理论(捡烟蒂理论):马路上你跟着一哥们儿,哥们儿正在抽烟,然后你就跟在他后面,哥们儿抽一半不想抽了,把烟啪扔地上,你赶紧过去把它捡起来,还没抽完的烟屁股还能抽两口。听着有点恶心,但格雷厄姆的逻辑就是一定要足够便宜。

不过我们现在的基本想法是:可以期待价格更便宜,但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绝对等不到最低点,而是当价格已经足够便宜时就可以选择买入了。虽然在短期中可能会被套牢,但是只要你评估的价格和价值是准确的,那么不一定非要等到价格足够便宜。

这是巴菲特对格雷厄姆烟屁股理论的一个升华,所以在巴菲特进行建仓的时间节点上,有时候他买入之后也会被套牢,被套牢时间可能还不短。

以上就是第一个重要的要素判断买入时机,第二个要点则要回到价格投资的判断逻辑上,讲讲什么是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在理论上来讲其实是有一个非常规范的描述,具体来说就是假如一家公司可以存续——打比方100年,那么在100年的过程当中,这家公司每年能够创造收入的现金流,然后把这部分现金流进行折现。折现简单来说就是今天的1块钱,到明年可能你觉得它只有8毛了,因为你放弃了今天花这1块钱的权利,这就是折现。也就是明年的8毛钱就相当于现在的1块钱,这样的话明年能够创造100万的利润,相对于今年来说可能就只是80万了。

所以把未来100年这家公司存续期当中所有的收入的现金流,通过一个每个年度不同的折现率,全部折现,然后加总到今年到底值多少钱,这就是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

这个概念在我们财务学和投资的价值评估当中会多次提及,但实际上你完全不用去学这个逻辑,因为这概念一点用都没有,因为:

第一,你不知道这家公司能够存续多少年,也许5年就嗝(倒闭)了;也许它真的能干100年、200年的,但100年、200年你也已经嗝了对吧?所以第一个就不靠谱。

第二,每年的现金流的测算更是不靠谱,我估计连明年都不知道,何况后年,何况10年之后;

第三,每年给的贴现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投资人所给出来的贴现率的标准也不一样。一个风险偏好型的人和风险厌恶型的人给的折现率都是不一样的。

三个不靠谱的原因使得这个公式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按照巴菲特的逻辑来讲,我们需要努力地去根据行业的评估、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能力、公司竞争的状况,以及公司历史的财务报表和未来的发展战略,去比较准确地测算公司未来几年的营收和利润状况,这个还是有可能的,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价值投资者要做的一个核心的事情。

当然也特别要提到所谓的真实价值和公司的账面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之前讲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成为著名的投资机构、著名的保险公司之前是做纺织的,巴菲特买这家纺织公司的时候,它的账面价值可能很高,因为当年买了纺织机械、纺纱原材料,另外还包括纺成品的存货等,看起来价值都很高,但这些都是虚的,账面价值如果要变现的话可能要打个5折、6折,这是一种情况。

另外一种情况是这家公司内在价值(比账面价值)更高,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撒韦公司,变成投资公司之后下辖的子公司非常多,子公司的员工数量也很多,就要去评估每家子公司所投入的股权价值和现在真实价值的差,这就是所谓的真实内在价值。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核心点。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要话题当中来:如何判断买入时机?总结几个重点结论:

第一,(一定要记住,拿出小本准备记)作为一个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每年的操作,即买和卖的次数一定是足够、足够、足够低的。

我本人作为价值投资的一个倡导者,结合A股的二级市场——各位可能习惯了蠢蠢欲动,摩拳擦掌,永远闲不住的操作手段,但我给大家提到的建议已经降到最低的一个标准了,那就是大家在二级市场、在A股市场,作为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每年操作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2次,每年你认为有可能参与的投资机会最多不要超过2次。这是在交易机会上,我们对于A股市场的一个建议。

第二,即便是这样的交易机会,也要耐心等待相对的指数跌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这种机会)在A股市场还是比较多的,A股市场永远是熊市比牛市多,所以阶段性的低点机会真是挺多的,这是A股市场给我们的福利。

第三,我想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是我讲的,是我有一次和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巴曙松博士一起参加一个活动,在活动上他讲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就符合我们所说的关于买卖点的一个判断,非常有意思。

巴曙松曾经在香港工作很多年,在香港的中联办以及其他一些金融机构都工作过,他说自己在香港见到过一个香港老头(用上海人的话来说叫老克勒),老而有腔调的一位老绅士。这老男人在香港的投资圈当中挺有名,每个人都很佩服他,已经70、80岁了每天就是唱歌跳跳舞喝早茶,然后四处闲逛,并且居然还有好几个女朋友,总之就是看起来老年幸福的一种状态。

然后巴曙松就跟这老头聊,问他:您现在这种幸福的状态是怎么来的?大家都说您投资很牛,请问您的投资是如何做到的? 

这位老先生说其实我这“一生”当中就只做过三四次投资,而且我也不买个股,我只买香港的恒生指数,也就是香港大盘

然后巴曙松又问:您只做这么几次,然后只买指数,您是怎么做的?

他说很简单,我就等。怎么等?等到恒生指数的总体的指数的市盈率跌到8倍以下,我就全仓介入,甚至不排除会加一些杠杆。买入之后我又等。我会被套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涨,但是只要指数的市盈率跌破8倍到7倍多,当然越低越好,那时我就会介入。等到市盈率能够翻到12倍、13倍、14倍,接近15倍的时候,我就会全仓卖出。然后又继续等,等下一次指数跌破8倍.

按照这个逻辑我去翻了翻,大概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算,恒指出现市盈率跌破8倍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可能也真的就那么三四次,所以老先生讲的三四次的投资应该指的就是这么几次。他人生只抓住了这么几次机会,对他来说这是只赢不输,另外再通过放杠杆,实现财务以及收入上的大幅度的收益率的提升,几乎可说是无风险。

当然短期风险是有的,因为买入之后会被套牢,这段时间当中你的财务成本、现实的财务压力和经济压力、心理压力还是有的,但是如果你愿意这样去操作,从长期动态角度来讲,他说这是没有风险的,而安享晚年的生活就是由此而来。我用这故事来给大家讲解所谓价值投资者判断买入点的时机,可以说是非常形象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