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苔花如米小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1喜欢:34
谢谢博主这么细致的分析,也是我的重仓股。有这么多优点,那我说点缺点吧,为了平安更优秀。1、面临互联网新类型的保险(比如相互保)以及腾讯微保(与泰康合作)的竞争侵蚀,尤其是对年轻用户群(首次接触保险的渠道在发生改变),目前暂时没看到平安的应对表现,这块目前很小,但成长起来很吓人(想象一下微信支付反超支付宝);2、平安的布局之间协调整合得一般,做了N多个app,却没一个真正做得好的,互联网产品经理一大把,跨界去理解学习金融保险也并不难(看看招行的app),平安也并不缺钱,为何几个app产品都做不好值得深思,这里面有负责人或者操盘团队是否真正理解科技和互联网的隐忧,不理解就很难重视到点子上,(汽车之家是例外,因为原开发团队在收购后被保留下来,嫁接了平安的管理),平安证券、好医生,好车主这几个都下了,为了开户注册后就从来没用过。国际投行对平安的几个业务协同给了折扣估值是有道理的。据说平安申请的区块链专利仅次于阿里,但平安云是否被金融(或者至少保险)行业广泛使用呢?没有数据和应用,光有专利,不是商业公司应有之义。3、人口红利会在未来数年逐步下降,尽管我们有保险深度和密度的空间,但也架不住长期出生率下降的趋势。保险行业需要思考如何应对,今天的银行业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出了高速增长期,保险业可能也快了,今年几个公司NBV数据就可见一斑。平安已有布局,但感觉还是慢和散,尤其是科技,储备专利可能不少,但呈现出来的产品太弱了,多年不见进步,令人焦急。4、跳出保险老大的布局,学习链家做贝壳的思路,整个整个保险行业的产品,这才是真正的生态和平台,且很难被撼动。但这有个前提是互联网能力要足够强,如果平安早两三年做这件事,还有今天众安保险和微保的机会嘛? 不过以上4个因素都不是近期就会结算的,还有一两年的缓冲期,期待看到平安的进步

热门回复

1、面对互联保险,平安是有应对的,外部联合二马组建众安,内部推出平安e生保等等。面对互助产品,平安还没有看到应对。无论是互联网保险还是互助产品,个人觉得平安无须太多应对,这两者对行业的影响还是皮毛,未来也很难影响到根基,未来真正能影响到根基的很可能是未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所以平安非常重视科技,大资金投入。
2、平安的互联网产品做得确实一般,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说平安好医生做得还是挺不错的,我也是使用了多年。我以前算得上是互联网产品经理,对互联网产品的运营还算有点了解。传统金融公司做科技,做互联网难度很大,平安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平安在十几年无论是财险还是寿险,也一般,但过去这些年一直在进步,才有目前保险业江湖地位。今年平安科技也是一直在进步,方向对了一直在进步就好办,只是这次面对的竞争对手更强了。不用着急。
3、人口红利确实在下降,但是中产阶级人口在上升。寿险还是消费升级的产物,所以人口红利下降带来的影响也不大。寿险业虽然已经过了最好的时期,但是仍旧可能有十几年时间中高速的发展,最近两年NVB数据一般,和政策监管以及宏观经济形势有关系,寿险业负债端和政策息息相关,前几年政策给力,增速快了,这两年严监管,缓一缓,夯实基础。
4、“跳出保险老大,学习链家做贝壳的思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贝壳”不是恒碧万融做的,而是链家做出来的。如果平安早两三年前做这个事,腾讯的微保仍旧做得好,人家资源太好,众安,仍旧做得不好,众安的问题太多。互联网的能力已经不那么重要了,IABCD组合拳的科技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这点大多数人没有看到,平安高层早就看到了。
过去这些年平安管理层已经做得很好了,无须过于操心,平安在我这已经属于免检公司,稍微跟踪一下就好了。

本来只是把自己平时考虑到的担忧理出来,没想到引发了这么大的讨论,谢谢,说明大家都很关注和爱护平安。:) 因为自己也重仓着平安,所以会经常从反向审视自己的结论是否真的足够经得起考验。昨天发的比较仓促,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把几个回复都看了一下,觉得还是有必要深入细说说。1、平安的布局意识,毫无疑问是保险公司里最优秀的,但既然跨界到互联网,就的用互联网行业的视角来评判产品做得怎么样。以平安的资源,和app起做的时间点,个人认为表现应该更好(抱歉好医生没用过,回头我去试试)。这是公司花多少钱多少时间办多少事才是有效率的一个评估。2、有篇回复讲到为什么不是房产公司来做贝壳而是链家,愿闻其详,个人推测房产公司触网难度可能更大一点,或者有其他的硬门槛,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平安在保险行业里,触网最早,有先发优势去做这件事,而这件事对布局影响深远(股份结构可以好好设计一下)。对比链家,在中介公司里最早建立独立的链家app团队,客观来讲,产品体验做得好于平安不是一点半点。前年开始链家意识到还是要自己做portal,这一步个人觉得完全改变了链家在竞争链里的位置,本来大家都要拼房源拼客户的,链家充其量是领先很多的老大,但有了贝壳,就是做了房源之源又进而是客户之源,优势地位完全不同了。当然有保险业的贝壳依然还会有微保和众安,只是留下的空间不一样,而谁掌握这个portal,谁就有了更深的护城河,相当于给自己的地盘再上了一个保险 3、还有一点讲到网络买保险难易问题,我自己的体会来讲,体验可以变迁很快(电商刚出来的时候,几个人相信电商上买东西呢,最近几年各个机构和用户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在加快,比如坐地铁用二维码普及会非常快、超市人脸识别结账的接受也很快)。我个人现在意外险医疗险是微保买,因为确实方便,重疾险因为很早买了就不提了,这几年身边同事朋友大多数购买重疾是先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信息,然后通过微信和代理人建立沟通,最后线下签约,可能签之前会再见一次聊聊细节。这里面已经有些微的变化了对嘛。今年几个保险公司代理人数量都有所下降,其实是个挺重要的信号,有互联网在提前做知识普及和教育,甚至是比价,互联网不能完全替代代理人,但会影响代理人的工作内容,比如可能需要更偏向服务,或者要求在知识层更专业能解答用户在互联网上找不到答案的问题等等。以上几点是把我想到的再细说说,疏漏不可避免,大家一起探讨

2019-09-06 11:31

互联网保险是小头,不做也没关系,你要理解你为什么不在网上买房就能理解为什么不在网上买一生最重要的保险,当一个东西对你的后半生至关重要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最专业最细致的了解,当产品复杂数额较大时,复杂销售就是必要的。

你这类比很奇怪,一个是实物资产一个是虚拟资产,你投个虚拟资产还要去实体店体验一番?

想当年p2p互联网金融来了,于是乎有人大叫颠覆银行了,现在看看是一地鸡毛,银行还是那个银行。保险也一样,互联网只是一个销售渠道而已,寿险是需要服务,出险需要人文关怀的产品,这些都需要销售员的服务。

谢谢博主[笑][笑]

2019-09-06 21:29

互联网金融是屌丝金融,可以参考现在的余额宝处境

2020-01-29 18:38

腾讯已经涨了一波了,对腾讯不太懂。。。

去年9-11月,把平安逐步切换到腾讯了,还保留了一点。平安在保险行业里依然是非常优秀的公司,我调整的原因在于更看好腾讯这支票在经历去年的低谷期之后今年的反转带来的收益率(游戏和云业务都有强进的增长),再一个要素是因为我自己互联网出身,对腾讯业务和数据的理解更深入敏感一些

2020-01-27 16:12

您讲得真好,其中第3点买重疾险的经历就发生在我们身上,所以想听听您综合考虑下来,平安还值得长期持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