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建设提速!被低估的业绩股?内镜耗材第二股,利润3年翻了5.3倍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8

消化道早癌筛查率提升的受益者!海内外同时发力,新品不断,其中独创的双极产品放量在即

海豚读次新(解读次新风云变化,挖掘成长潜力牛股)

文/海豚音

写于2024.5.7晚间

01业绩股崛起!站上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风口快速反弹

节后两个交易日虽然指数连续2日收红,但是板块热点快速轮动,出现了合成生物等新热点,其中川宁生物作为海豚之前重点剖析过的低位业绩股成为新龙头,4个交易日涨幅超70%,是业绩与题材齐飞的又一典范,所以对于还没爆发的业绩股还是要稍微有点耐心,毕竟要始终相信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

此前关于川宁生物剖析链接:超级绩优股!生物经济小龙头,利润增速翻倍

此外近端次新方面那些业绩优异的硬核股也都表现亮眼,实现了属于自己的估值回归,这其中尤以新材料股表现突出——

海豚之前剖析过的守护线束与管路安全的骏鼎达因为一季度继续亮眼的业绩表现(扣非利润同比大增108%)终于成功完成V形反转。

此前关于骏鼎达的剖析链接:小米汽车产业链异动!这只标的守护汽车线束及管路安全,还叠加5G+服务器等概念

斯瑞新材作为我们从23年三季度预告就跟踪的隐形新材料冠军今日也底部放量大涨超10%!从基本面看其不仅新进入火箭、光模块领域,更是少数CT 和 DR 球管零组件厂商,可以说叠加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双重风口。

惠柏新材则因为有碳纤维预浸料用环氧树脂产品(可用于无人机、汽车轻量化、医疗设备、机器人手臂)沾边上了大热的低空概念今日20厘米,下一步就看同样硬核的近端新材料股肯特股份是否还会有表现?

不过在今年经济形势不太好的大背景下,能像骏鼎达这样业绩优异的近端次新不多,但是像盛景微这样的低位股未来或仍有较大反弹潜力,毕竟民爆行业持续高景气,多股一季度业绩大增,其中高争民爆更是已悄然三连板。

02国家持续加大ICU建设!医疗器械板块绩优股丛生

这两日消息面上最引起海豚关注的还是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我国将设置国家重症医学中心,到2025年末、2027年底,我国重症医学(ICU)床位分别将达到15张/每10万人、18张/10万人。而2021年我国重症医疗床仅为4张/10万人,也就是3年内,足足有近4倍的增长空间。

2023年,全年ICU设备公开采购金额达628亿,随着未来2-4年的ICU翻倍扩建将迎千亿增量空间。

根据《综合 ICU 设备配置标准》,每 10 张 ICU 床位需配置的设备包括监护仪(10 台)、心电图机(1 台)、彩超(1 台)、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3-5 台)、无创呼吸机(2-4 台)、有创呼吸机(6-10 台)、一次性气管镜(6 台)、连续血净系统(即 CRRT,3 台)、ECMO(1台)等。

从采购金额看内窥镜、超声影像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39%、37%、呼吸机占比为7.7%。

受此消息影响血净设备龙头山外山今日早盘大幅高开,虽然之后高开低走,但是这个位置确实吸引力较高。

此前关于山外山剖析链接如下:

唯一主打血净设备标的!行业里的一匹超级黑马,连续2年利润增速200%

除了山外山,不得不说低迷已久的医疗器械板块也是业绩股的聚集地,也因此近期不少已在底部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或是不错的未来布局方向之一。比如之前海豚提过的业绩大超预期股迈普医学,正悄然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引来无数机构密集关注。

03聚焦消化内镜耗材领域!集采影响较小,超额完成业绩考核目标

今日海豚就继续给大家剖析一只硬核的医疗器械股——安杰思,其为继南微医学后的内镜耗材第二股。

众所周知内镜领域发展潜力巨大,且“东方内镜”们正在加速国产替代中,不断是软性内镜龙头澳华内镜还是硬性内镜龙头海泰新光上市之初时都曾是科创里的趋势龙头,不过2022年在疫情冲击下澳华内镜在2022年扣非利润一度下滑近80%,之后股价也一落千丈,而海泰新光则受制于大客户史赛克的节奏23年业绩有所放缓。相比澳华、海泰这样的内镜设备股,显然内镜耗材的需求则更为稳定。

此前相关剖析链接:

澳华内镜:软性内窥镜小龙头,打破外资垄断!进口替代加速进行中....

海泰新光:荧光腹腔镜龙头,深度绑定全球硬镜巨头史塞克,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

安杰思作为一只小而美的标的,近年来业绩增长更为稳健,收入3年翻了近3倍,利润表现尤为突出,3年翻了5.3倍,2023年安杰思更是100%完成了之前设定的业绩考核目标,收入同比大增37%至5.09亿(考核目标为5亿以上),扣非利润同比大增48.4%至2.12亿,净利润同比大增50%至2.17亿,大幅超过此前设定的1.95亿考核目标。且公司设定业绩目标仍将持续高增,2024、2025年收入分别同比大增32.6%、35%;净利润增速则将达14%以上,到2025年利润规模有望突破3亿。那么这只业绩优异的医疗器械股质地究竟如何?是否初具性价比,且看海豚今日为您深度剖析!

04随着筛查率提升!消化内镜诊疗器械将达百亿规模,且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2023年全球内镜微创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60亿美元,其中胆胰管疾病、消化道癌症治疗占比分别为32%、28%,消化道出血治疗占比为14%。预计2021-2026年全球增速为7%,其中应用于胆胰管疾病、消化道癌症和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器械市场增速分别为7%、3%和8%。

2021年我国消化道癌发病人数约占新发癌症数的38.8%,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第六,且上市趋势明显。

消化内镜诊疗为消化道病变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对消化道癌的早筛早治至关重要,数据显示内镜检查可使胃癌死亡率下降 50%至 67%,能有效提升五年生存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医保负担。韩国、日本的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已分别高达50%、70%。但2020年我国胃癌和结直肠癌筛查率分别仅为21.6%、16.4%,远低于发达国家,预计到2030年将分别提升至56.5%、39.8%。。

随着筛查率的提升,预计我国消化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37.3亿增至2030年的114亿,且随着产品需求不断丰富,ESD/EMR、ERCP 等微创治疗术式占比将不断提升,预计到2030年将分别达50%、42%。

内镜微创诊疗器械市场集中度较高,波士顿科学(36%)、奥林巴斯(34%)、库克医疗(13%)三家巨头全球市占率超七成。2014年前国内高端市场主要被外资垄断,国产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目前南微医学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内镜耗材医疗器械厂商,收入规模已近24亿,拥有扩张(包含非血管腔道支架与球囊类)、 止血闭合、EMR/ESD、活检、EUS/EBUS、及 ERCP 六大类近30项核心技术,并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

更多内容欢迎点击如下链接:

内镜耗材第二股!利润3年翻了5.3倍,被低估的业绩股?

全部讨论

05-08 15:59

行业壁垒不高,叠加集采

05-08 09:03

icu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