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新股发行市盈率过高现象的博弈论浅析

发布于: iPad转发:0回复:0喜欢:0

目前,新股发行的市盈率显著高于市场行业均值,之前有说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市场会自动调节,加大供给,供过于求,价格自然降低。现在市场低迷,而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并没有降低。充分说明,并不是整体总量的供求问题,而是发行时受单个股票的供求关系影响。

发行的询价过程没有形成充分博弈,大股东,承销商,参与询价的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保荐人,和大股东利益一致,价格越高越好,询价机构报价过低则出局,虽然有三个月锁定期,但因为拥有大部分筹码的大股东锁定期更长,且大部分筹码被锁定,对市场资金来处于供小于求,这三方很容易达成共同利益推高发行价,不利于市场长期发展。

因此,需要构建一套能使这三方充分博弈的规则,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

1,大股东及各种原始股东ipo上市当天,全流通,利用其天然的套现欲望,增大单一股票的供给,对高市盈率发行形成天然的空头威慑。甚至可以当天卖完。相当于市场给的是全体流通股份的合理对价,而不是目前这种少部分股份流通产生的畸形高溢价。

2,保荐人可为询价对象,若参与认购则持股锁定期不少于一年

3,参与询价并最终获配售的机构不低于10家,配售比例每家不低于0.5%,锁定期均不低于半年,且锁定期3年的不低于5家。

4,参与询价的机构报价方式采用期限和数量分档形式,半年期,一年期,三年期三档,且认购数量均不得低于0.5,充分博弈,并最终只能选择一档认购不低于0.5的比例。

可能有人会担心大股东全流通,当天完全套现走人怎么办?客观的说,全世界范围内,公司上市都是为了融资和套现,没有财富效应,就不来上市了。既然减持套现不可避免,那么能不能选一种合适方式让其从长期的角度看对市场影响最小?不说以后公司的发展情况,这个对市场长期有益的节点,必然是上市的时候。此时让IPO的公司定价合理,不拿超出自身发展需要的资金,而又不失财富效应,吸引更多的优秀公司来上市,从而实现市场的良性循环。

要想在Ipo时实现多空双方充分博弈定价,只能是原始股东不限售,全流通,询价配售机构获得股份限售并要满足一定比例。让股份的买方和卖方充分博弈,才能有效解决定价过高,以及以后的减持问题,直接在上市的时候就大面积解决,而不是把限售解禁高峰推迟到2年后,既然迟早要面对,不如一开始就解决,为市场上涨扫清压力。

当然,保持对欺诈发行的惩罚性罚款以及追究刑事责任,形成高压威慑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采用新老划断的方式处理目前的限售股,目前这些限售股还是最近公布的办法,也很合理。

抛砖引玉,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