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餐企“共享员工”,谁是最大赢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撰文/ 米娅 卢致珍

编辑/ 付庆荣

微信排版 / 小花花

▼  ▼  ▼  ▼▼   ▼▼  ▼▼

一场肺炎疫情,“逼”出商超和餐企新活路。

商超冲在防疫最前线,集体喊出“不打烊、不涨价、不缺货”口号,却遭遇人手紧缺的困境。网友望穿秋水,快递小哥成了“最难约到的人”。

餐企,是遭受损失最惨重的行业之一。营收断崖式下跌,还有动辄上万的赋闲员工“无处安放”。

西贝贾国龙、老乡鸡束从轩喊“南”,前者直言现金流只够发2~3个月的工资,后者则坦承最多能撑1个半月。

原本少有交集的商超与餐企,却因疫情抱了个团。盒马先行一步,发布了“共享员工”计划,临时借用云海肴、青年餐厅等餐企员工赴盒马“上班”。

计划一炮而红,跟进者争先恐后,京东永辉沃尔玛……而剧情也随着故事线拉开,日渐丰富。

“借人”是最直接的招式,而敢提出共享平台场地、供应链、流量,甚至是资金的商超,其背后潜藏是来自集团的合力。

01

盒马首发,大批商超跟进

共享员工的先行者,是盒马。

年前,盒马提前部署了70%员工春节留守岗位。而在疫情影响下,不仅要维持门店正常营业,还要处理暴增的线上订单,人手严重不足。

据北京商报报道,随着疫情延续,盒马全国200多家门店人力需求缺口达6000人。为解决这个问题,盒马的HR、财务等文职岗位都全员上阵。然而,此举收效甚微,急需他法。

来源/盒马微信号

据盒马全国经营管理总经理胡秋根透露,1月31日,盒马内部会议上就开始讨论,向餐饮企业“借调”员工的方案。北京盒马总经理李卫平很快通过北京商委和烹饪协会,与云海肴、青年餐厅对接。

第二天,首批30多名云海肴员工,在完成面试、培训、健康检查等流程后,就已到北京盒马门店“上班”。“临时工”服务期间,劳动报酬由盒马支付。待原企业正常营业后,员工可回到原企业继续上班。

很快,贾国龙在一个线上沙龙透露,1000名西贝员工已经去盒马“上班”了。另外,盒马已与57度湘、茶颜悦色、蜀大侠、望湘园等餐企达成合作,预计将补给500名人力。目前还在对接奈雪、探鱼等更多餐企。

这一招盒马式自救,在不到一周时间里,快速引发诸多企业争相效仿。

“借人”企业,角色多样

据商业地产头条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盒马的“追随者”名单里,有同属生鲜综合超市的京东7FRESH,也有生鲜传奇、钱大妈这样的社区生鲜店;有沃尔玛永辉这样的头部商超企业,也有金虎、乐家豆这样的区域便利店。

除了线下零售企业,还有美团买菜、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这样的线上零售和服务平台。

临时人力,工种简单

盒马主要与B端企业合作,而7FRESH、绿地G-Super、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既向B端企业(包括餐饮、酒店、旅游、零售)和C端个人发出合作倡议。

此外,沃尔玛永辉、生鲜传奇、钱大妈等企业,主要瞄准“社会暂时歇业人员”。

目前,这些临时输入的人力,主要补充的岗位为打包、分拣、上架、收银、理货、搬运、配送等,简单培训,即可上手操作。

共享升级,不只是人

京东:发出“餐饮零售发展联盟”的新号召,助力因疫情影响在堂食和外卖业务受阻的餐企进入“供应链转型”。主要方式是,京东生鲜向餐企开放全渠道、C2M定制、冷链物流、金融和技术服务等能力。

绿地G-Super:将绿地系统性能力优势“打包”对外开放。线上平台、供应链资源、会员流量皆可向餐企开放。

超市发:提供门店渠道,帮助老字号企业销售元宵产品,目前稻香村达成合作。

02

商超餐企“共享员工”,为啥?

时下,“自救”已成为零售圈的渡劫共识,商超与餐饮的相互破圈无疑提供了一种可循的方式。

就目前来看,这种合作更多发生在头部商超和餐饮之间。为啥?靠啥?内在逻辑,值得商榷。

疫情突发,打了个头部餐企措手不及。全国闭店数多,大量员工“闲置”且被“滞留”在原门店所在城市。

据小龙坎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李硕彦透露,疫情期间,小龙坎全国760家门店暂停营业近一周;而海底捞自1月26日起停业至今已近半个月,不仅线下门店停业,连外卖也停了。

来源/小龙坎微信号

海底捞财报显示,截至2019上半年海底捞共8.8万名员工,员工成本(薪金、工资、津贴和福利)为36.52亿。其中内地550家门店,员工8.4万名。

而陆续暂停全国门店营业的餐企大佬,还有九毛九、太二酸菜鱼、外婆家、胖哥俩、味千拉面等。此外,云海肴、西贝筱面村、旺顺阁、全聚德等品牌亦陆续关闭或减少堂食,以外卖为主。

年夜饭退单、休市停业、疫情期间外卖收入微薄……让不少餐饮企业短期内承受巨大的资金链压力。而在另一方面,它们还要继续支付固定的租金(限时免租)及大额的人力成本。

小龙坎仅成都直营店春节期间营业额就下降了89%,损失2000万左右,预估整体损失达1.5亿元。

西贝筱面村员工总数为2万余人。其董事长贾国龙称,西贝成本结构中,人力成本占30%。“一个月光发工资就要1.56亿”。

受疫情影响,原本单店平均员工人数约为20~50人,而现在单开外卖业务仅需6~7人。这就意味着,尽管西贝全国有200多店在做外卖,但仍有上万员工盈余。

如此看来,餐企巨头们在现阶段将大量闲置员工“外借”,能部分减少企业的人力支出,缓解资金重压。

而餐企盈余的员工,恰好解了商超巨头们“用工荒”的燃眉之急。

疫情特殊时期,大量消费场所关停,不打烊的商超成为保民生、满足生活刚需的主要场所。而商超原本的人员安排,无法满足服务需求。

一方面,各地交通管制等措施,致使大量员工无法正常返工,商超门店集体缺人。

来源/盒马微信号

另一方面,这期间出于安全防护考虑,多数消费者选择在家网购,线上销售尤其火爆。商超的线上订单“爆增”。

永辉超市向商业地产头条透露,春节期间,其到家业务全国订单量在2月1日首次突破20万单,销售额破2000万。而绿地G-super旗下多个门店,春节期间的线上销售额能与线下持平。

线上线下的经营状况,使得商超岗位缺口大都为门店分拣、理货、打包、补货等。这些工种,操作相对简单,通过集训可快速上岗。

而对于极度紧缺的骑手岗位,盒马与饿了么态度差异较大。

在胡秋根看来,配送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他们需要对盒马门店周边三公里的环境,甚至每一栋楼非常了解。上门之后,接触顾客等相关防疫培训比门店岗位复杂很多,培训时间较长。

因此,“配送员端,我们采取更多用集中配送的方式,提高每一次带出去的单量来提升效率”。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饿了么招募到的4000多名骑手,有餐企员工,也有个人员工。经过培训,已经陆续上岗。

03

“破圈”继续,靠啥?

除了人力互补这一因素外,这桩发生在头部玩家间的生意,还少不了互相信任、认同。

头部商超和餐饮企业拥有品牌背书,规模大、分工细,在很多工种上有相似之处,且员工往往训练有素,操作简便。这些条件,小微企业并不具备。

盒马全国经营管理总经理胡秋根表示,寻求与餐企合作,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员工是安全的”,因为在职业技能、防疫措施等方面,都受过专业培训,能够迅速上岗。

来源/盒马微信

当然,正如胡秋根所言,共享员工是最简单的一步,且为临时的过渡措施。餐饮要自救,商超要壮大,合作则需不断演变、更迭。

首先,合作范围要扩至中小餐企。据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副总经理、G-Super绿地优选总经理余正友对商业地产头条透露,共享计划的合作对象不仅限于巨头餐企,未来会更多关注中小企业。

“街边的馄饨店、面条店,如果想继续经营,可以与G-super一起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的规范在G-Super门店里开临时店,然后统一由绿地提供线上配送。”

同时,合作方式也在增加。商超向餐企“借人”,也对其反向输出供应链、技术系统、线上平台、流量,以及资金等。而这些能力,正是重度依赖线上第三方平台的餐企,难以补齐的能力短板。

去年10月,7FRESH七鲜掌门人王敬接受媒体采访,谈及七鲜未来扩张计划,他表示“通过开店获得增长未必会是当下最好的方式”。

因此,七鲜将“全面开放技术、供应链和运营能力”,帮助企业做存量改造,或帮助创新品牌下沉市场。无疑,七鲜“协作战略”依托的是京东集团,其在生鲜、物流、技术、大数据、流量、资金等方面都有积淀。

来源/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微信号

而绿地G-Super亦已经在行动。据余正友介绍,绿地G-Super为绿地旗下购物中心合作商户及碰到困难的餐企开放线上平台,用户可在线上下单,到店取餐或外卖配送。

同时,还共享供应链,以保证合作的零售伙伴货品及餐饮企业的原材料正常供应。针对这方面合作,会适当延长账期,必要时给予一定的供应链金融贷款等。

绿地G-Super之所以能够提出多维共享计划,根本原因是其背靠一个有着多元业务协同的绿地集团,有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及科创、康养等新兴产业关联板块集群。

在这个“3+X”综合产业布局中,绿地有完整物流系统、全球供应链,有线上交易平台有线下购物中心场景,亦有金融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不难看出,“破圈”行动还将继续。拉长时间线来看,一定程度上,其将有利于削弱行业壁垒,加速行业资源优化配置。而潜藏其中的行业分化、重新洗牌,也已经开始。

推荐阅读

麦当劳:83年没按暂停键,最近业绩还增长了……

商业很美     无去来处

原创报道,转载授权,找头条君

(微信号:fuqingrong0825,添加请备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