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司机们的日常崩溃合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物流,简单来说,就是产品从A点搬到B点。看似简单的动作,但其中涉及到司机、企业、货物、路况等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大宗商品、贸易批零、干支线运输、生产制造四个行业,在物流运输领域面临运输组织方式复杂的问题。通常涉及到等货拼车、串点运输、多点卸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传统运输中采用人工统筹协调,但人工往往存在信息滞后、不全、面对突破状况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等问题。号角君在这里简单提几个常见现象:

多米诺骨牌

在传统物流中,往往司机在收到货物出发到到达目的地之前有个空白期,如果要知道货物达到的确切时间通常需要人工通信,通过QQ、微信、短信、电话等来进行询问,但是给出的时间也是凭借司机的经验预估,并不准确到小时。要知道,司机在开车过程中是不能随时接听电话的,这也意味着无法实时掌握货物的进度。一辆货车的延误可能会耽搁好几辆货车的行程,犹如多米诺骨牌被推到,造成巨大损失。

有卡车司机曾在采访时提到:一次本来出发前说好的7000元运费,到了之后只拿到 5800元,货主的理由是卡车迟到了,打乱了货主本来的计划,需要提出一部分作为误工费。

这还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有司机曾给货主拉过毛驴,从赤峰拉到临沂,和货主同车。正遇上收费站堵车,加上卡车出故障,天气炎热,货车的延误或许会造成毛驴生病甚至死亡,还好在关键时刻找到了别的货车来接替,不然对于司机来说白跑一趟不说还损失了信誉。

货物到达的时间及能否到达对货物价值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在路上延误时间较长或是出现意外无法到达,对于货主来说,提前进行planB 或许能将损失最小化。

货车当仓库

传统运输过程除了不能确定货物到达时间造成的不便以外,因为事先统筹协调问题没做好而出现的乌龙也不少。今年十月,郑州就出现了仓库放不下货物而导致货车司机在仓库外等待长达十天的事件。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名货车司机十分气愤的说,他问装卸工人,对方态度很不友好,管他弄啥,谁给他发工资。他给装卸工小费,依然不能卸货。总运费一万三,已经花了一万多了,他都没脸回去了。工作人员对此表示,仓库里已经没地方了,几十平米都腾不出来。最后经过协商,企业对司机进行一些费用的补贴。这个事件无疑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对于企业来说,损失了资金,对于司机来说,损失的是时间和精力。如果能在司机来之前就将统筹规划做好,有地方存放再通知司机拉货过来,也能避免将货车当仓库用的尴尬情况。

谁动了我的油箱?

动辄长达一周甚至半个月的货车之行,对于司机来说相当于一直揣着一个现金库在路上行走,先不提所运输的货物价值,光是卡车的油箱的油一不注意被人抽走就是好几千的损失,几乎能抵上一次短途的运费,要知道,一般卡车车身的面积有两三个小房间那么大,油箱在视野的盲区里,极容易被人抽走。这种情况在传统的运输过程中是需要司机时刻警惕,拉货过程对司机来说本就疲惫,在少之又少的休息时间中还要留心油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司机的疲劳程度。

时限!油限!

这几年,因为货运行业的时效性,疲劳驾驶一直是货车司机最大的杀手,因为货车的特殊性,一旦出现货车翻车或追尾事故,往往会付出特别惨重的代价。

2019年10月13日2时30分许,吉林省舒兰籍驾驶员李某驾驶吉CA5009号重型半挂牵引车追撞前方停放在应急车道内的辽宁省朝阳籍驾驶员李某驾驶的辽ABB529号重型半挂牵引车,造成辽ABB529号重型半挂牵引车驾驶员李某当场死亡,两车及货物烧毁的严重后果。经调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驾驶人李某忽视瞭望,疲劳驾驶,侵入应急车道行驶,加之被撞车辆发生故障后停放在应急车道内检修时,驾驶员李某未按规定设置警告标志,并未迅速报警。一起因为赶时间疲劳驾驶而导致的悲剧再次上演。其实,除开时限,对于司机来说,控油也是一项必修功课。有司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比方说从北京到广州,百公里给你三十个油。你超了呢,超出的油耗部分,就是司机自己承担。如果油钱还有结余,司机就赚了。开车的都知道,你跑得快,费油多。所以跑长线的情况下,司机又担心晚点又担心油耗,空间被挤压得很窄。”这也就是“花式赶时间”的来源——只靠提速是不行的,油钱是另一道坎儿。在这种两头催逼下,多数长线司机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行车策略:前2/3的里程,用最高速度行车,赶时间;如果能提前很多时间跑完前2/3,则在剩下的路程中用最省油的跑法。这样“打提前量”,才可以时限、油限两不耽误。虽说已经摸索出了这套行车策略,但能能做到完美履行的也是少数,这需要一定的经验及运气才能金钱最大化。以上的情况只是货车运输途中种种问题的沧海一粟,现有的技术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号角君将在下篇文章中详细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