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估值低,PPT没做好?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有关注或者投资环保上市公司的股民都知道,首先是A股市场总市值和我国的经济体量,经济发展严重不匹配,被严重低估,但更为明显的是尤其是环保相关企业的市值,更是处于低估中的低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除了市场大环境的原因,行业被低估于大市场的原因,据国际环保在线观察,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是——PPT没做好。说的通俗些,就是不会吹牛;说的文雅些,那就是没有先进的应对投资者的管理体系策略。

我们不能期待每个上市企业都能把PPT做成贾教主那样惊天地泣鬼神,也不能指望所处行业一直能在被全民聚焦的风口,但观察几个股市中的市值案例,我们也不得不说,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2017年度,上证指数最高3450.49,最低3016.53,环保行业的明星股东方园林股价最高22.46元,那一段时期,东方园林日成交额动则几十个亿甚至过百亿。2021年6月23日,上证指数收盘3566点,光看指数,大盘环境比当时要好吧,但东方园林股价3.5元,成交额为3347.83万元,股价和交易活跃度都严重降低。

环保产业持续发展的当下,环境产业链条上的股票(新能源除外)为什么都被严重降低?这里我们一起来扒一扒其中的一些原因。

1、政策刺激疲劳

刚开始大搞环境治理的时候,市场普遍情绪较高,市场情绪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和期待,当这种期待和预期利好的时候,投资者投资热情很自然的高度燃烧,投资者热情燃烧,导致大量资金涌入环境治理领域的证券市场,股票作为一种商品,和一般商品一样,同样遵循供求关系规律。当大量资金涌入该版块,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很自然的,该行业就成了风口,只要是在行业内的企业,都会收到趋势带来的利好而产生普涨的状态。而后,国家在环保领域大力推广PPP模式,此时,风口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是巅峰状态。在PPP模式被大力整治的时期,不少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的情况,市场出现悲观情绪,一些企业一方面收不到PPP项目的款项,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维持重点项目进度,缺钱时候越没钱,最后不得不“卖身”甚至走向退市。

2、环境行业新题材不够

虽然说环境治理是公众需求,但是环境产品作为公共产品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个体在其中很难快速的拥有“获得感”,它和一瓶水,一辆车,一餐饭都不一样,它不是为了满足单个个体需求而存在的,民众对环境服务呢,一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不会像是自己喜欢的车,喜欢的其它个性商品一样那么的重视和关注。这就是公共服务产品与个体间的有着强关联供需又有着弱关联品牌品牌重视度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来说,解决公共产品或服务与每个个体之间的品牌强关联度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解决环境行业题材,或者说是与公众之间品牌强关联的问题,需要整个行业联起手来。在吸收投资者关注方面,首先一定要抱着先把行业做强做大,把市场做大,然后再分地盘的理念。据观察,目前环境行业企业,虽然有一些如“环保品牌集群”“环境商会”等形态或组织的出现,但在推进整个行业在公众中的力度显然不够,环境行业品牌传播手段也没有大的创新,无法引导激发市场情绪,点燃投资者热情。

3、单个企业品牌建设意识弱

环境治理行业企业,大多数拥有比较厚重的“工程思维”,对企业品牌建设投入相对薄弱,品牌建设意识也不足,虽然当下有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但采用的手段和方法都还处于“宣传”阶段,利用社群传播,互动传播等互联网思维的案例还较少。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内容创作时,一般都还是“参加了什么论坛,交流会”“获得了什么奖项”“拿到了什么项目”“某些项目进展如何”“哪些领导视察了项目”等话题,在进行内容深度挖掘,企业品牌形象精准定位等方面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

如何应对环保企业市值被严重低估?

首先我们要认清楚,拥有新思维才会有新出路,以温州人的思维模式,肯定是要先抱团,抱团一起做一个大的PPT,将环境相关议题推向风口,这事本来那些“相关部门”也是需要的,环境治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全民关注。只有全民关注了,资本才可能出现“涌入”现象,而也只有全民持续关注了,整个产业才能持续的站在“风口”上而获得更多的资源、资金,进而可持续发展。

对单个企业而言,分析自身特点后,做好工业服务消费品化的品牌建设体系。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品牌建设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相应规划。单个企业也一样要做好自己的个性化PPT,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导向进行相应的品牌建设工作,力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小结一下:二人转里面的抖包袱,其中内容暗合市值管理的路径,首先得要有料(企业经营真的不错),然后要能够选择适合时机把“料”抖出来,足够的引发观众的聚焦和关注,且引发他们的期望。环境治理行业的企业,尤其可以多琢磨琢磨抖包袱的原理,把行业的故事讲好,把自身的故事讲好,也许市值就不会这么令人忧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