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柳谈金融反身性原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8喜欢:18

序:反身性一词源于索罗斯,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所谓“反身性理论”。简单来说,反身性理论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在投资领域,应如何看待“反身性”理论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冯柳先生关于反身性理论的观点与思考,与笔者的解读。

1.我们知道:一个有着不断融资需求和扩张欲望的企业,往往会遭到投资者的抵触,投资者倾向于认为这种企业成长和投资者利益增长是不一致的。大家都希望找到像贵州茅台云南白药等靠自身充足的净现金流入来实现内生性成长的企业,找到最大限度使用留存资本并创造出更大市场价值的企业,通过与这些企业共同成长,分享市场对该企业估值模式上移所带来的双重惊喜!

笔者解读:靠内生性增长的公司,而不是靠融资需求驱动的公司,往往更受投资者的认可,而事实上他们未来的股价表现也更优秀。

2.的确这是丰厚的,在一定程度上确定性也足够强。但冯柳要说的是,在某个阶段、在一些周期开始的时候,那些无限融资需求的企业中,有一部分具备反身性特点的公司会产生出比其他公司更疯狂的资本利润。

它有别于一般企业的地方是:一般企业的股价上涨必然受限于盈利的增长和基于盈利上的估值模式变动这两个变量的相乘(即股价=EPS每股盈利*PE市盈率),而股价上涨的速度一旦>盈利成长的速度,会导致估值变贵从而降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所以在一定时间内该类型企业股价的上涨是可接受的

而反身性股票则不然,除了上述的两个基本变量外还增加了一个变量,就是它的自身。

也就是说这种股票价格表面上取决于企业基本面和相应的估值模式,实际上却是取决于其自身的运行价格,因为其运行价格会直接影响基本面、同时基本面再反过来影响价格,这是一种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反身循环,它的价格上涨带有很强的自我支持和自我实现功能。

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类型股票越上涨估值模式反而会越低,股票卖的越贵而大家看上去却越觉得便宜,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有悖常识的金融幻觉。当然,一旦价格的上涨无法维持预期、基本环境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大众一旦清醒过来,这样的循环必然也会彻底地反转过来,会比当初上涨时更快地跌落回来,毕竟幻觉一定是会破灭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参与,因为其在一定阶段产生出来的效益亦会是贵州茅台等股票所远不能比拟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自身的清醒。

笔者解读:根据股价估值模型,股价=EPS*PE,即每股盈利乘以市盈率;对于融资需求更强的企业,它们由于存在“反身性”特征,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让股价有着更强的表现。就好比之前的周期股,在周期来临的时候,周期股的涨幅涨势总是令人折舌。

3.什么样的股票会是带有反身性特点的呢?

那就是低成本快速扩张企业中的资本需求型企业,主要是指盈利能力能轻易复制,生产以及销售规模可以迅速同步扩大,同时不会明显降低资本报酬率的企业。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类企业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然还有商业类企业也有此特性。

让我们以例为证:假设A银行正处于行业景气之初,该银行地位明显、有很强的竞争能力。随着社会对贷款的强烈需求,为提高资本充足率、满足快速扩张需求,该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每年都以市价增发新股,假定每次增发新股数量与老股相同,具体如下:我们可以看到,不需要企业做任何的经营改善和留存运用,仅仅依靠4次增发,原股东和参加增发的股东就可以实现近40倍不等的回报,同时在结合成长性和市净率、市盈率等衡量指标来看股价比未涨之前还更有吸引力、似乎还更便宜了些,而且理论上这个财富制造游戏还可以越来越快的继续下去,价格不断地上涨、基本面因价格上涨而相应改善并刺激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进而再推高股价,如此循环无限!

而其中只是需要以市价进行的溢价发行和之后的权益报酬率不降低,对于前者我们需要一点预期以启动其自身创造自身的循环,而后者前面已经给出了,那就是低成本快速扩张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并不少,在行业景气之时像金融、连锁商业类的企业往往能够在一夜之间扩大其生产和销售能力(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可通过收购与兼并达到该效果),而且大多数还因为规模的扩大、费用的相对摊薄而出现权益报酬率上升的可能。也就是说这样的股价上涨神话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一定会到来,届时它们将会战胜一切成为市场中的王者。

笔者解读:为什么部分“低成本快速扩张企业中的资本需求型企业”可以轻松实现快速扩张呢?因为它们的盈利能力能轻易复制,生产以及销售规模可以迅速同步扩大,而依靠这样的资本驱动型扩张,企业可以更快的做大做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增发新股,不断驱动公司的成长;而公司的成长又通过“反身性”等原理,驱使资本市场更愿意为它们借钱。

#2022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来了!#    #美的集团Q1净利润超71亿#    #现在是基金定投的好时机吗?#    $中远海控(SH601919)$   

全部讨论

别忽悠了,什么反身性,我看过他的操作,就是看见一个股又高点下跌,觉得差不多了,就买入点,等下次反弹,这不就是简单的困境反转吗?问题是他的想法不错,但是对行业几乎没啥研究,有研究的话就不会过早去抄三一重工的底,那种长周期没个几年很难反转。温室股份那是因为猪肉是短周期,当然如果他拿三一5~10年当然收益不错,但是这跟水平有啥关系。只要有耐心,和无限时间,谁都可以再困境反转取得不错收益,但是我说了这跟水平有啥关系。现在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能承受再回调50%的跌幅拿住6年,未来必然取得年化20%的收益,但是有几个人会这么干?当然很多过早的进入不会取得这种收益

2023-01-06 16:17

“仅仅依靠4次增发,原股东和参加增发的股东就可以实现近40倍不等的回报”,这个怎么理解?有各位伙伴一起交流吗?我有点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