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的火,真要烧遍整个金融圈? | 正经短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丨郭小兴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新商悟

(本文约为800字)

最近,有平安银行员工反映,其本人及所在部门的绩效奖金出现不同比例“打折”。据媒体随后爆料,此次降薪波及范围很大,除考核前10%绩效不打折外,其余从9折到零发放不等。

随后,有平安银行内部人士表示,这次的降薪并没有统一方案,可能主要还是受公司Q1业绩表现不佳造成的,部分部门比如信用卡、汽车金融等甚至全员6折起步。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平安降薪的新闻并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从去年9月市场上就有类似声音。平安银行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员平均薪酬已经从2022年的接近52.5万元降到48万元左右,降幅约4.5万元。

从脉脉上来看,今年4月亦有认证为“平安银行员工”的用户爆料,“上海这边不但有降薪20%,而且还同时直接连降六级的,直接把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变成最低级的助理工程师”。

在不久前的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谈及降本增效话题时还表示,“在节支措施中,最后才会动老百姓的薪酬,不会轻易来动这块”。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平安银行显然早已经在内部全力推进了降本工作。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银行员工的收入受地区、岗位、工作年限、业绩、所在行的影响,在外界眼中,银行业可谓风光无限。但随着行业息差压力逐渐加大,部分风险仍在持续出清过程中,降薪的情况可能更加普遍,甚至“反向讨薪”也将成为常态,比如招商银行渤海银行等。

另外,放眼整个金融领域,降薪风波也频繁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比如,近期公募行业限薪传闻不断,甚至据说“某银行系限薪方案已确定,基金经理封顶年薪为120万”。

在正经社分析师看来,存在金融业薪酬体系内最大的问题除了“虚高”以外,是严重的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特别是在市场环境和经营压力双重变化之下,更多机构或许会把控制薪酬的刀刃扎的越来越深。

但如何避免一刀切中伤基层员工,机构们或许该给出更好的方案,而不是一步到位激进下去。【《新商悟》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新商悟,我们将对商业趋势、逻辑与伦理进行持续关注

转载新商悟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平安银行(SZ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