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灯》:通用电气衰落启示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3喜欢:9

通用电气曾是美国最伟大的公司之一,在2000年如果只用一个词形容通用电气,那就是坚如磐石。

通用电气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了和美国政府同等的3A信用,能够长期以超低利率发行票据。

这样一家卓越了一百年的企业,竟然差点在金融危机中倒闭,并在十年后走向衰落。

通用电气的衰落,在外部看起来是非常诡异的。

它依然为客户提供着不可获取的高质量产品,也没有被竞争对手超越。

它没有被客户抛弃,没有被对手打败,但就这么突然之间,衰落了。

巴菲特说,相对于研究成功,他更喜欢研究失败。

《熄灯》这本书,向我们细致揭露了传奇企业通用电气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对于投资人而言,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能加深我们对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商业模式的理解。

通用电气的衰落如果说是恶之果,那恶之花在三十年前已经种下。

通用电气的传奇CEO,“伟大”的企业家杰克韦尔奇创造了通用电气最后的辉煌,但也给通用电气种下了毁灭的种子。

杰克韦尔奇有迎合华尔街的癖好,通用电气在杰克韦尔奇手中,总能交出让华尔街满意的业绩。

不过韦尔奇虽然喜欢进行业绩管理,但这只是其管理手段的一小部分,利用金融业务对通用电气的业绩进行微调,对韦尔奇而言只是锦上添花。

韦尔奇在通用电气推行雷厉风行的精益管理,比如他将通用电气的管理层级从8层缩减到4层,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坚决退出,将350个经营单位裁减合并成13个业务部门,由此削减了10万个工作岗位。

杰克韦尔奇奉行数一数二的原则,一项业务如果做不到行业前两名,就坚决关闭。

铁腕管理加无情的裁员,让韦尔奇一时间“人神共愤”,得到了“中子弹杰克”的称号。

在杰克韦尔奇的管理下,20年的时间里,通用电气的市值从120亿增加到4100亿美元。

在韦尔奇退休之前,通用电气是全球五百强企业第一名,如果单独排名,通用电气有9个事业部能入选《财富》500强。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对通用电气产生过疑虑。

咱们睿智的芒格,就曾在1998年暗示/明示过通用电气的传奇不可持续:“通用电气能保持每年15%的增长率,稳健地把自己的金融资产从2000亿美元增加到6000亿美元吗?

我只能说,也许吧。

到目前为止,通用电气做得还不错。这种问题很难回答

杰克韦尔奇退休前,选中的接班人是杰夫 伊梅尔特。

杰克韦尔奇亲手将通用电气送进伟大企业的殿堂,然后又挑选了一个人把它扔出来。

伊梅尔特是出身于通用电气医疗部门的销售天才。

这位销售天才似乎学会了韦尔奇管理上的专断,学会了如何调节业绩,但是却没有学会韦尔奇管理的精髓。

韦尔奇在通用电气的管理是非常严厉的,他严厉的鞭策下属,让他们完成高标准的业绩,然后严密的监视他们。

高标准严要求如果缺乏了严密的监督体制,很容易导致弄虚作假。

伊梅尔特照猫画虎,自信又专断,但其销售出身的经历,难以很好的理解通用电气复杂的业务体系,他本人似乎对这些业务细节也没有多少兴趣。

更糟糕的是,伊梅尔特的销售出身,使其更关注交易的达成,而不是公司本身生意和交易价格是否合理。

伊梅尔特另外一个不幸是,他继承的是“神”的职位,给韦尔奇这种传奇领袖做接班人绝不会轻松,天然会面对更多的质疑。

就如同做巴菲特的接班人也一样,投资人会以更严苛的眼光对待他们,期待他们不要玷污了神的光辉。

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通用电气的相关业务受到打击,尤其是飞机发动机业务和保险业务,原本公司只要诚实的报告收益就好。

但是通用电气的文化认为,企业利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伊梅尔特竟然公开宣称:“通用电气不会让华尔街失望”。

这是通用电气走向衰落的源泉,伊梅尔特此后十几年一直希望得到华尔街的欢心,结果却越陷越深。

为了不让华尔街失望,通用电气利用金融部门的交易、调整养老金的回报率等手段对利润进行调整。

问题在于,在韦尔奇治下,利润的调整有着坚实的业务支持,韦尔奇统治下的通用,不仅在年份不好时向上调整利润,也会在年份好的时候向下调整,目标在于保持业绩的稳定可预期。

伊梅尔特就没那么幸运了,接任后不久就遭遇了低迷的全球经济,而安然等公司丑闻的爆发,让美国投资者从天真懵懂中醒来,他们不再简单相信企业报出的利润,还要问一句:为什么?

投资者开始问:为什么通用电气能够连续多年,多个季度都能实现15%的利润增长。

为了满足投资人的期待从而提振股价,为了让通用电气业绩增长,伊梅尔特决定进行收购。

2003年十月,通用电气连续公布了三起收购案:

140亿美元收购维旺迪在美国的影视资产;

24亿美元收购医疗设备企业英迈杰;

95亿美元收购医疗公司阿默森。

而就在几个月前,通用刚刚花费54亿收购了一家金融服务公司。

一年之内,通用电气准备动用310亿美元尽心收购,而这是通用电气两年多的净利润,收购规模不可谓不大。

这三笔交易,让投资者对伊梅尔特更加的不信任。

面对困难,伊梅尔特竟然不是加强企业管理,反而寻求高价收购。

维旺迪的要价非常高(本身170亿负债),让所有意向投资者都退出了,只有通用电气愿意出这个价格。

收购阿默森的价格也相较于其市价高出了45%,华尔街对通用电气的高价收购颇为不解。

权威经济周刊《经济学人》评价:不知道通用电气是在走出困境,还是把自己陷入的更深。

伊梅尔特的收购特点是追求成功,而不管价格,所以往往会高价收购,而这正是巴菲特深恶痛绝的。

当然,伊梅尔特也不是只买,他也卖。

在通用电气意识到保险可能存在的风险后,将保险业务卖出,但糟糕的是,他们竟然将保险组合中最糟糕的部分保留了下来,而不是折价出售。

将这部分业务保留后,伊梅尔特就假装这部分高风险业务不存在了一样,对其不闻不问,直到十年后巨雷爆发。

老巴曾说,我们无法教会老狗新把戏。

伊梅尔特的销售出身,让其对营销格外上心,通用电气逐渐转向了以销售为中心。

乔布斯曾说:“一旦营销人员掌握公司的话语权,而搞产品研发的人被边缘化,这样公司就丧失了打造优秀产品的激情和能力,然而正是这些对产品敏感的天才们,才使公司达到垄断地位,而这些品质被那些毫无产品概念的掌权者给毁了”


伊梅尔特将市场营销放在了通用的核心,不仅决定如何销售产品,还决定公司要生产什么。

通用电气的营销团队开始领导公司产品的开发,营销团队在通用电气的体系里疯狂扩张,杰克韦尔奇痛恨的叠屋架床的体系,在伊梅尔特手中复活了。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通用的金融部门遭遇了麻烦,不过虽然惊险,但最后通用电气得到了巴菲特的帮助和美联储的背书,通用电气免于一死。

不过金融危机仍旧重创了通用电气,金融部门录得巨亏,工业部门需求锐减,投资人对通用的态度从怀疑转向了不信任。

投资人已经不信任通用的商业模式了,股价一跌再跌。

为了应对困境,通用电气开始谋求转型,回归工业集团的本色。

通用电气在2009年以300亿美元的价格卖出了NBC51%的股份,我们熟知的CNBC财经频道,就是NBC旗下的。

2015年4月,通用电气宣布将出售旗下金融业务

在出售业务的同时,伊梅尔特也把期望放在了业务转型上,押注初创,押注软件行业,但是无一例外,这些尝试都虎头蛇尾没有成功。

伊梅尔特重操旧业,再次准备以收购重整旗鼓,这次看中的是法国工业集团:阿尔斯通。

原本通用电气收购阿尔斯通,的确能够获得协同效应,能够在电力装备市场远远甩开竞争对手达成垄断。

问题在于价格,阿尔斯通的要价太高了,而伊梅尔特的特点是只要我想要的东西,无论多贵都要买下来!

通用电气从一开始准备收购阿尔斯通,其出价考虑就不是从通用电气能获得多少收益考虑的,而是从阿尔斯通的股东会接受什么价格考虑的。

这还不算完,在报出高价之后,法国政府和欧盟还设置了层层障碍,要突破这些障碍通用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但这一切无法阻挡伊梅尔特达成交易的决心。

这笔交易最后的成本之高,让通用电气内部的高管们都认为,交易绝不可能达成了:

“那天晚上聚集在一起的小团队在计算完数据后都非常开心,因为根据他们的计算,现在通用电气需要做出的交易让步已经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最初的交易逻辑已不复存在了。完成交易的成本似乎超过了公司可从中获得的利益。他们意识到,这样的结果会触发销售协议中的终止条款,进而使通用电气摆脱苦恼的局面。”

结果交易团队得到的答复是:这是杰夫想要的交易,我们不能退缩。

2015年,交易达成,通用耗费85亿欧元(97亿美元)收购阿尔斯通70%的股份,可惜,通用电气耗费百亿美元买回来的,基本是一具干尸。

2017年,投资人受够了伊梅尔特,伊梅尔特辞职。

新的CEO上任后对公司巡视,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原本预计通用电气2017年将产生120亿美金的现金流,实际情况却是通用电气已经不盈利了。

公司最大的工业部门通用电气电力公司现金已经耗尽了,公司的利润只存在于纸面上,存货倒是堆满了仓库。

更糟糕的是,当年伊梅尔特卖出保险业务时留在手里的那些最糟糕的资产,其损失准备金已经飙升到150亿美元,而通用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了。

2018年底,通用电气的市值跌到了680亿美元,而伊梅尔特2004年仅仅在回购中就花费了1080亿,更不用说那些频繁的收购了。

好在,伊梅尔特的两任后继CEO没有任何拖延,坦诚甚至过分坦诚的披露了这些问题:

不再假装糟糕的软件还在运行了。

不再不计成本地做交易了。

不再假装模糊的概念和指标有价值了。

不再大肆宣传营销故事了。

不再是绝对正确了。

不再有神话了。

2018年,通用电气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有人问芒格如何看待通用电气。

芒格说:我从来没买过一股通用电气,我不喜欢通用电气的文化。通用电气爆雷,我一点都不奇怪。现任的首席执行官拉里·卡尔普(Larry Culp)是个能力出众的人,董事会选他掌舵非常明智。通用电气的董事们选对人了,拉里·卡尔普具备力挽狂澜的能力。

不得不说,芒格的眼睛真的狠毒,通用电气在这位外部请来的CEO的管理下,真的起死回生了,2023年营业利润已经转正,市值也恢复到了1600亿美元。

最重要的是,通用的资产负债表大幅改善了,新CEO埋头于还债,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之和从2019年的900亿下降到如今的200亿。

如果通用电气在卡尔普手上实现起死回生,这就是另一个企业传奇了。

我们能从通用电气的历史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我说说我的几点感受:

1. 投资不要迷信财报。

段永平说他投资没看过财报,觉得看财报没什么用。看了通用电气的例子,才深刻领会到段总这句话的深意。

段总亲自做过几个企业,对财报的作用和理解应该远超一般投资人。

在通用电气这个例子,信任CEO在盘查企业时,发现了旗下最大部门的利润竟然是纸面利润,现金已然耗尽。

愤怒的CEO质问CFO:你到底知不知道!?

还有通用旗下竟然藏着150亿美元的保险大雷,这点不光CFO不知道,连伊梅尔特也不清楚。

如果通用的财报能看出这些问题,以通用CFO的功底,恐怕十秒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了。

这里再回头理解老段说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应该能有更深的领悟。

这不是说投资不用看财报,而是说财报只是一个点。

就像开车一样,点火,踩油门,刹车,转向都很重要,不可能单用油门就能到达目的地。

允执厥中,不偏不倚。

一切的一切围绕着理解企业展开。

2. 所有太在意股价的企业PASS掉。

前段时间市场大跌,有家公司董秘出来抱怨自己股价低,这种公司直接排除掉。

股价低你回购呀,抱怨什么。

伊梅尔特用十几年把通用电气折腾到几乎破产,起因就在于太在意股价,在意华尔街的看法。

无论是收购还是卖出,聚焦主业还是开辟新赛道,伊梅尔特都太希望得到华尔街的认可。

我总结伊梅尔特的失败,就是一句话:把生意做成了买卖。

企业家一旦开始看市场脸色行事,动作必然变形,要百般迎合资本的需要,而不是客户的需要,这样的企业焉能长久。

3. 多元化的企业太难

其实在1980年代,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已经不受欢迎了,但是通用电气似乎提供了一个反例,今天伯克希尔也提供了另一个反例。

但是通用电气和伯克希尔的管理模式非常不同,通用电气是严格的中央集权式的管理,而伯克希尔则是松散的邦联,总部只管资本分配和CEO任免。

如果下次对企业的多元化心存幻想时,不妨想一想,这家企业是否像通用电气一样存续了一百多年?

是否有通用电气那样不可或缺、遥遥领先的工业产品?

4. 对企业金融化保持警惕

一个企业一旦开始玩金融,无论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如何会对主业如虎添翼。

投资人都要瞪大眼睛,金融的门道太多,防不胜防,最好敬而远之。

5. 对企业转型不抱期望

伊梅尔特不是不努力,他曾经想把通用转型成一家硅谷模式的创新企业,曾经想将通用电气的产品嫁接上软件的翅膀。

新奇的想象终究是镜花水月,企业转型如果在鼎盛期还有可能,那时候企业的资金、人才、士气、管理可能都能跟得上。

等到企业颓势已现,再谈转型,那就等于给坠落的飞机更换发动机,难难难!

不要相信企业宏大的战略设想,企业家如果不会忽悠人,是成为不了企业家的。

伟大的企业都是一步步干出来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很少来自于天才的规划。

6. 对喜欢并购的企业保持警惕

很多企业并购的说法是强强联合,实际上强强一般不需要联合,弱弱才要联合。

关键是,弱弱联合会更弱,就像让两个捣蛋学生互相帮助学习,最后的结果是捣蛋的伎俩更多了。

另一种需要警惕的是高价收购,这些高价收购往往是为梦想出价。

企业最好不要收购,收购最好是补强式收购。

整体收购一个大的新业务,其难度不亚于器官移植。

7. 盯住企业的现金流

通用电气后来在财务调节上走的太过头了,利润仍旧很漂亮,可现金却不见了。

没有现金的利润,等同于没有利润,甚至还是不如没有利润。

8. 警惕一言堂式的企业

伊梅尔特在通用电气既是CEO又是董事长,权力完全没有受到制衡,他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无论是交易还是国王般的待遇。

伊梅尔特出行,需要两架专机,一架乘坐,一架在后面跟着,以免一架飞机出问题后耽误行程。

这样的待遇,即使是美国总统也无法享受。

权力没有制约,会更容易对企业造成破坏。

格力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这个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太过强势太过自信。

目前虽然还没有看到对企业价值造成什么损害,但也需要投资人警惕。

好在格力的股东们还是比较给力,能够形成制约。

【往期文章】:

清仓分众传媒,买入五粮液及格力电器

段永平说“买企业就是买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到底该怎么理解?

全部讨论

02-22 08:49

伊梅尔特的瞎搞,锅不能丢在韦尔奇上

02-21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