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侨胞倾情教育矢志不渝,福建安溪当代“陈嘉庚”施金城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陈嘉庚,在很多人心中,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这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倾资兴学,千古一人。

 

嘉庚精神,永驻人心。多少年来,围绕“陈嘉庚”这三个大字,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跨越时空、跨越信仰的文化现象;人们怀念他、崇敬他、更是追随他,将他变为一种事业、一种精神。当代社会,人们习惯地把为社会做出大贡献的人与陈嘉庚联系在一起,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安溪当代“陈嘉庚”——施金城。




他的所作所为,比大富豪捐献亿元更有价值


陈嘉庚先生,1956年在北京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是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主席给陈嘉庚先生一个历史性的评价。陈嘉庚,他的精神始终闪射着民族的光辉,他一生爱国,更因倾资兴学,永垂青史。

 

作为厦门大学、集美学校创办人、校主,1961年陈嘉庚临终时还把仅有的一些钱全部捐给集美学校,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钱,堪称“千古一人”。

 

嘉庚不死,嘉庚精神永驻人间,陈嘉庚是永远的陈嘉庚!陈嘉庚和嘉庚精神已根植于人们心中,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跨越信仰,实践嘉庚精神,已无年龄、男女之分,更无无地位、职业、贫贱富贵之别。

 

陈嘉庚是世界著名的企业家,他的爱婿李光前也是世界著名的企业家,他俩的关系不单纯是翁婿之情,更有伟大的传承。明年,厦门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追随陈嘉庚先生的李光前,也是厦门大学的先贤,在这所百年名校发展历程的每一个关节点上,也留下李光前家族深深的足迹。“重教兴学”的“光前精神”,是嘉庚精神的延续。

 

除了女婿李光前,陈嘉庚的亲弟弟、厦大和集美学校“二校主”陈敬贤,还有新加坡南洋大学创办人、族亲陈六使等。寻履嘉庚精神,不止于其家族,多少年来,人们常将南安市码头镇的爱国华侨黄仲咸,称为“南安的陈嘉庚”;将惠安东岭镇荷山村的侨商刘玉水,称为“惠安的陈嘉庚”;将著名印尼闽籍企业家、侨领、祖籍安溪湖头的李尚大之“尚大精神”,也被视为“嘉庚精神”的再现。


去年9月回安溪的施金城


现年94周岁的施金城老先生,是福建泉州安溪籍印尼侨亲,早年他就读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中学和集美水产学校,深为陈嘉庚倾资兴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

 

经过在外数十年的打拼,成就了一番事业。身居异城的施金城,心怀故土,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倾力鼎助家乡教育发展,先后捐资人民币一亿多元,创办培文小学、培文师范学校、培文中学、培文丽馨实验幼儿园、培文霭华幼儿园、培文颜明幼儿园等6所学校,被誉为“安溪的陈嘉庚”。

 

与施金城同为安溪老乡、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李尚大,生前曾如此赞扬施金城:“所作所为,比大富豪捐献亿元更有价值。”

 

大爱无限,施金城回家乡捐建教育事业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父老乡亲。4年前印尼的《国际日报》如此介绍这一位勤俭生活的老人:他是一位企业家,但是并非富商巨贾,一生克勤克俭,其工厂的办公室连空调都舍不得装,儿子结婚只买了张新床。

 

九旬侨胞施金城,倾情教育志不渝。耄耋之年,虽两鬓斑白却矢志不移,倾资兴学,却不求回报。正如印尼侨报所说,施金城是企业家,但他不是富商巨贾,富豪榜更没有他的名字,但他却倾尽所有,其义举善行更显得弥足珍贵。

 

2014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他“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的金质奖章、“乐育英才”匾额及荣誉证书,并立碑嘉奖,碑文写道:“施金城先生,祖籍泉州安溪。旅居印尼,情系桑梓,慷慨捐资与办公益事业。为颂扬功德,特立此碑。”

 

王光英、卢嘉锡分别为他题词:“育新秀谱华章”、“倾资办学,功在国家”。


从小立志,他以陈嘉庚为榜样


施金城、梁丽馨贤伉俪


施金城,1925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山美村。

 

施金城4岁时由于战乱,随父兄旅居印尼,11岁时又被送回闽南念书,就读于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中学和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在集美读书时,他深受校主陈嘉庚倾资兴学的爱国精神的影响,并立志将来也要像陈嘉庚一样回乡办学。


施金城于1947年再赴印尼谋生,彼时,他22岁,经过几十年打拼,终于在事业小有成就。

 

身处异邦,虽不是大富大贵的施金城,他创办的工厂,生产铁钉,一公斤仅赚两角钱;魂牵梦绕,他无时无刻不情牵闽南老家。1982年,施金城回到了阔别40多年的安溪。


安溪龙门华堂府施府王爷


“临濮传芳”,在安溪龙门镇的光孝村,有安溪施氏宗祠。

 

始迁祖梦华公,南宋开僖元年(公元1205年)由晋江迁居至今龙门镇霞汤,定居传至五世,建祖祠奉祀,因在光孝村围内建祠堂,故此称梦华公为“围内祖”。

 

长子百福公之后裔,分布在金龙门镇的山美村、后坂村、光孝村、和平村官林头,以及安溪湖头镇的美溪村等地。次子百禄公之后裔,分布在山美村虎头山一带,三子百寿公之后裔分布在山美村下埕。

 

四子百迁公后裔,后迁移至安溪龙门镇湖山村溪西,五子百壬公之子仁慈公随母移居至福清龙田。谱籍及资料记载,五大房有部分后裔孙移居泉州、南安、永春、德化等地,此外中国台湾及温州也人数众多。

 

顺带提及,龙门施氏也供奉华堂府施府王爷。“河南衍派支河东,吾身大宋受敕封;代天巡狩察善恶,眼见吾侄亦同宗。”施府王爷被山美村等地的施氏族人称为“祖叔公”,系宋朝名臣。


施金城


树高千尺,不忘其根。1982年,回到安溪老家的施金城,眼前是这样的景象:“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村小学还是我几十年前上学的旧祠堂,教室破旧不堪,当时我就有了捐资办学的想法。”

 

其实,当时他在印尼的生意,也刚刚有起色,也没有赚多少钱,立志捐建一座小学,从资金上来讲是很吃力的。1984年,培文小学落成,当年施金城已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接受央视采访时,施金城如是说:“陈嘉庚他的财产全部变校产了”,他立志以陈嘉庚先生为楷模。

 

培文小学新校舍落成之后,施金城希望县里为学校配备素质较好的教师,但当时安溪全县的小学教师有2000多名的民办教师,其中不少是代课教师。师资如此短缺,让施金城触动更大,于是他又萌生办一所师范学校的想法。

 

1985年7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创办安溪培文师范学校,这也是安溪县有史以来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学校。施金城原本承诺投资200万元,但也担心自己财力不足,办不起师范学校。此前,他特意去了新加坡一趟,请教自己早年的老师王瑞璧,王瑞璧曾任集美学校校长。听完老师的分析,也了解创办师范的好处,施金城办学的决心更决定了。很多人不晓得,当时他在印尼的钢铁厂才从困境中走出来,可他依然按照承诺,分批将办学投资款汇回来。

 

钱不足时,他甚至向自己的女婿借钱。培文师范春季建校,秋季新生入学,速度相当快。时任安溪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陈秋菊如此感慨:“别人是拿剩余的钱来捐赠办学,施先生却是拿本钱来办学。

 

1990年初,施金城进行心脏血管搭桥手术,可他不计个人安危,一心惦记的是培文师范校舍基建工程的进展。他当时告诉家人:“培文师范是我的心血结晶,免不了要关心的。万一手术失败,岂不是要含恨九泉。


安溪培文中学


从1982年起,印尼华侨施金城捐资家乡小学——培文小学,此后他又捐建大量校舍、多功能体育馆和标准化田径运动场等。捐建培文师范后,近几年来施金城、梁丽馨伉俪又捐赠巨资建设培文高中,投资新校舍、教学楼、宿舍楼和学生食堂等。

 

从当初第一笔培文小学的捐资起,施金城三十八年来支持家乡安溪的现代教育事业,已是90多岁高龄仍不愿停下脚步,倾情教育矢志不渝。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李尚大曾赞扬施金城:“所作所为,比大富豪捐献亿元更有价值。”很多人也将施金城称为“安溪的陈嘉庚”。

 

施金城在海外,是个事业有成的人,但他并非大富豪。事实上,在他倾尽所有在家乡办学时,他创办的钢铁厂曾一度陷入资不抵债的破产边缘,这也是他人生最苦痛的时候。在元气未还原时,他毅然决定用几十年勤俭生活攒下的所有积蓄为家乡盖培文小学,到底有什么力量一直支持他呢?


陈嘉庚先生与厦大、集美校友合影


很多人都在思考,陈嘉庚留给21世纪的文化遗产是什么?我想,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拥抱陈嘉庚精神,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有更杰出的表现。

 

陈嘉庚先生倾财兴学,功垂竹帛,事实上,受其影响的人远不止其周遭的人。施金城被称为“安溪的陈嘉庚”,事实上,多少年来在安溪这块热土上,涌现了太多像施金城这样的嘉庚精神式人物。

 

比如,为安溪八中(注:原“进来中学”)慷慨解囊的旅居新加坡的柯进来先生及家族;又比如,捐建“梧桐中学”的马来西亚林梧桐家族;比如,创办安溪恒兴中学的恒兴集团董事长柯希平家族;另外,又像福建省发树慈善基金会董事长陈发树及家族,也在家乡安溪投入了太多的慈善及教育事业。

 

人人仰慕陈嘉庚,绝对不是羡慕他的身家资财,而是嘉庚精神;因为陈嘉庚的思想及精神、修为及品格的魅力,远比他曾拥有的财富更富有,也更受敬重,为人所津津乐道。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也是集美各校(即集美大学等校的前身)最为艰困之时。当时,集美各校为避战火,曾内迁至福建山区的安溪、大田等地。那段艰苦支撑的岁月,经济问题曾是学校遇到的最严重且又最困难的问题。

 

1939年8月,殚精竭虑出资维持集美学校经费的陈嘉庚,在南洋发表《为复兴集美学校募捐启示》,发动集美校友捐款支持母校。当时,陈嘉庚的族亲陈六使托上海华侨银行代购公债100万元,以利息每年6万元,捐作集美学校复兴基金。更值一提,1942年1月,日军发动对新加坡的总攻,新加坡危在旦夕,当年2月陈嘉庚被迫前往印尼避难,匆忙中来不及通知家人。即便在那个危急的时段,陈嘉庚仍积极为集美学校的经费筹款。当年陈六使汇国币700万元,陈嘉庚女婿李光前、长子陈济民、次子陈阙祥也都汇了钱。


施金城先生

 

1937年集美中学及水产学院受战乱纷扰迁入安溪境内,当时施金城就是在集美学校就读的。从那时起,他深受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和理念熏染,特别是陈嘉庚先生为了集美学校能继续办下去,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钱。也正因如此,即便在事业遭遇困顿时,施金城历经千难万险,也要办学兴教!

 

事实上,在兴办培文学校期间,很多海外安溪籍华人、华侨也深受施金城的善举所感念,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出资,但通过和他的公司合作,事实上也间接支持了他的办学义行。据相关报道,不少安溪籍的华人华侨购入施金城公司产品,从不讲价,因为他们知道,施金城他个人除去简单的生活保障外,公司的营收都被他带回家乡,投入到培文等教育事业里,受惠的是千千万万的安溪学子。

 

顺带提及,2001年起,当地教育部门决定培文师范不再招生,古稀之年的施金城,寝食难安,一次次回家乡,为这所学校的出路奔走。后来,培文师范和泉州师范学院共建了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施金城又出资为这所中学捐建教学楼、宿舍楼等。

 

“丹心系桑梓善举播芬芳”,这是2014年施金城回乡时,安溪县龙门镇光孝村、山美村、后坂村联合赠送的牌匾。去年9月,90多岁高龄的施金城再度回安溪,将个人个人持有的福建安溪县世安联谊大厦发展有限公司的股权50万元及股息悉数捐赠给安溪县培文学校发展促进会。


施金城老先生有个座右铭:“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他曾说道:90多岁了,我已经忘记这一生中发生过的痛苦。我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唯有四个字:“心安理得”。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全部讨论

一波说2020-09-13 20:20

@今日话题 

九旬侨胞倾情教育矢志不渝,福建安溪当代“陈嘉庚”施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