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特征与持股时间选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1

在探讨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也就是什么时间持股,什么时候不持股,或者说是持有非股票类的其它资产。当然可能会有纯正的价值投资说,我们是价值投资者,买入股票就是买入公司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一直做公司的股东,没有所谓的持股还是非持股的选择,这样的说法当然也是正确的,但却不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既然是做股票投资,那么就老实一点,现实一点,尊重客观的情况来决策,所以说即使是做价值投资,也要考虑持股和非持股的问题,不是说我们做价值投资就要求一直持股,中间有卖出,或者有非持股的时间就不叫价值投资了。

既然是讨论持股还是非持股的问题,那么就要考虑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是“牛短熊长”,是喜欢炒概念,是喜欢新的事物,是涨起来可能涨的非常快速并且幅度巨大,但涨完了之后,可能就是长时间的一地鸡毛,甚至可能是上涨三个月,下跌三年,上涨两倍,下跌也能够跌出去百分之八十,甚至是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完全抹去曾经的涨幅,这也是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是现实的,不是我们主观想象的。那么既然A股有如此的客观实际情况,我们在选择投资策略的时候也必然要考虑这种状况,并且依据这种状况来选择持股或者非持股。

A股市场的“牛短熊长”特征,意味着在较短的时间内市场可能会经历快速的上涨,而在更长的时间内则可能面临缓慢或快速的但可能是漫长的下跌。这种波动性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牛市期间,投资者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回报,但这种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为市场的上涨可能随时结束,转而进入漫长的熊市。

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面对这样的市场特性,确实需要谨慎考虑资产配置的策略。在熊市期间,由于市场整体趋势向下,持有股票的风险相对较大。此时,投资者可能会更倾向于持有现金或者选择其他保值类投资品,如债券、黄金等,以规避市场的下跌风险。而在牛市期间,由于市场上涨潜力较大,投资者可能会增加股票的持仓比例,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对总体市场和目标股票估值的判断基础之上的,只有判断清楚了估值的分位,那么才能更好的选择持股还是非持股。

然而,简单地以“长时间持有现金或其他保值类投资品,短时间内持有股票”作为投资策略,也许是最佳选择。首先,尽管我们不能准确的判断市场的转折点,但我们通过对总体市场估值的判断,可以知道是否是高估,是高估的时候就即使不全部卖出,也要适当的减仓,至少是要先把成本减出来,这样可能我们的持有压力就会小一些,然后,我们可以再次通过下跌幅度和估值的判断,来选择买入的时机,这个时候应该是估值已经低估了,那么就可以去适当的买入了,尽管可能也会跌的严重低估,但至少我们买入之时应该已经是低估的状态了,而在股价大幅度下跌的过程当中,可以去持有非股票类的资产。 当然这个策略是与传统的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是不一致的,巴菲特在美股是可以长期持有股票的,而我们身在A股,自然要尊重A股的客观实际情况,那么尽管遵循的也是价值投资理念,但实际的操作上还是应该因地制宜,采取比较灵活的方案。

全部讨论

05-20 09:09

区别太大了,我们鼓励重租借壳,甚至都带星了的ST还能起死回生。作为无利不起早的投资者,谁不愿意赚快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