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回复@过河小马--henry李: [很赞]思考很赞,但不赞同您的结论。零售商把毛利率摁在在11~14%,和流量房东在算法上写死“全网最低价&销量和好评最佳的排最前”,哪个才算机制层面?我认为都可以算,而且后者因为商家激烈竞价,消费者甚至可以拿到比前者更低毛利率。$阿里巴巴(BABA)$ 的弯路不是平台模式的机制问题,而是初心就非消费者第一,毛病在更根儿上;$京东(JD)$自营起家,写死了自营毛利率,jd plus也做了,结果呢?3C外其他品类的自营和POP都不如平台模式的 $拼多多(PDD)$ 价格低,份额都丢在这里。所以没那么复杂,问题都在根儿上的企业文化和认知。零售商模式跟流量平台模式是完全没得比的,零售太苦,而后者完全可以在消费者体验和各方利益平衡上做到最佳,毫无疑问就是目前最先进的零售模式,没有之一//@过河小马--henry李:回复@大顺小逆:盈利模式不一样,阿里拼多多主要靠广告费和交易佣金赚钱,也就是客户是商家,而Costco是从消费者这里赚会员费。阿里拼多多纯粹靠管理层靠数据去控制别太过分,但是执行时,一旦遇到gmv增长不好,营收增长不好时,很容易变形,比如阿里经常把价格更高广告费支出更高的产品放在前面,或者把天猫店商品优先放在前面,而不是把可能更有性价比更适合消费者的淘宝店商品放在前面,所以这个完全是靠走钢丝的左右拉锯。Costco员工就很好执行,选品就选最适合消费者的,定价就定一个不亏的毛利率价格就好,反正公司利润只来源于消费者的会员费,只不过好市多模式不适合更广大的中国市场,因为美国人超一半是中产,这个群体收入差不多,消费水平差不多,所以选品相对容易,中国从上海到西南西北农村,恨不得消费分级十八层,没法靠公司选品,所以京东想做中国costco很难,选品就能累死,而阿里拼多多的平台模式,本身就需要商家去互相竞争,竞争必然就会有广告出价高者优先往前排,只不过目前拼多多比阿里平衡的好一些,哪怕广告出价高的,也不能完全把销量好没买广告的商家顶下去,而淘宝上,你搜一下任何商品,广告商家和非广告的天猫商家就占前几屏,优质的淘宝商家彻底被抛弃了,这就是过去几年阿里gmv增长越来越差的原因,没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虽然拼多多目前把消费者放在了第一位,但也仅仅是靠功能和管理层控制,没有从机制上彻底解决,你问我平台电商怎么在机制上彻底解决,我只能告诉你,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我就自己去做了[大笑]
引用:
2023-09-01 12:34
关明生:做淘宝前的决策会议上,马云不是以势强压,而是非常耐心地向十八罗汉解释为何要做淘宝,并允许十八罗汉提出反驳,中途争论极其激烈,最终才说服十八罗汉;然后给孙正义打了一个异常的简短的电话“我要做淘宝,不是和你商量,只是告诉你我的决定。”请问球友,你敢做阿里的股东吗?$阿里巴...

全部讨论

2023-09-02 15:33

嗯,零售的本质就是“好、省、多、快”,这是没有终极的,永远在进化,你说的我不反对,但是我说阿里和拼多多没有办法厘清这个界限,只能是靠管理层靠员工在具体工作时尽量去实现“好省多块”的平衡,或者说叫企业文化吧,但是当企业KPI开始扭曲员工行为时,管理层很多时候并不能早早发现问题。比如我早多年都发现阿里在欺负淘宝商家,有广告的店铺优先在前面,然后是天猫店铺,往后翻几屏才能看到淘宝店铺,哪怕这个淘宝商家是优秀的,为什么,因为广告客户给钱啊,天猫店铺给佣金啊,那几年阿里电商gmv增长慢了,但是为了营收增长依旧快,KPI不就会扭曲员工行为么。直到gmv增速成负的了,阿里才慌了,今年才善待了淘宝商家,但这还是KPI引导下的被迫行为,而不是真心跟消费者站在一起。拼多多目前是各种功能设计,确实是尽力在跟消费者站在一起。但等有一天公司增长慢了,会不会扭曲变形,其实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