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大剧背后的投资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6

《庆余年2》已经播完了,最近在笔者的朋友圈还经常能看到讨论转发,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开播前,这部改编于玄幻小说的电视剧,播前预约人数就达到了1800万,A股日活跃账户数的50%。

而开播后,数据更是炸裂,据了解,《庆余年2》刚开播的市场占有率在10%左右,播中后期的市占率更是高达51.2%,通俗一点来说,每10台开着的电视机当中就有5台在看《庆余年2》。

不仅在国内引起热烈反响,《庆余年2》同样在海外掀起了一股追剧热潮。该剧已成为迪士尼平台上热度最高的中国大陆剧集之一,成功打破了国内外多项收视纪录。

笔者刷《庆余年2》的过程中,留心了一下剧中出现的赞助商的股价,发现有很多都表现非常强势。

比如东阿阿胶,在上映期间股价持续在历史新高区域,尽管大盘调整凶猛,也依然稳在450亿市值附近,俨然“保健品一哥”的形象。

又比如TCL电子,近两个月股价持续突破新高,已经有接近1倍涨幅,而且换手率放大了好几倍。

股价是信心的映射,一个爆款的传播,对股民信心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这可以从很多维度解释,一方面品牌曝光会带来销售流量,唤醒老客复购;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股价也跟社会层面的认同感息息相关,消费者的亲切感是一种“隐性资产”。

大剧植入,可以说是一笔长线投资,真正的大头在于往后几年的“反复洗脑”,经典作品是可以穿越时间的,可谓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比如过去5年来,《庆余年》是长尾效应最好的剧集之一,完结近5年,它依旧经常能进入云合播放年榜的前三十。

长线IP穿越时间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已经在海外剧集市场得到充分的验证。长达10季的《老友记》,直到现在,还能为出品方华纳兄弟带来每年约10亿美元的收入,主演们每人每年也有2000万美元的丰厚回报。

庆余年2的爆火,可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长视频平台终于在商业化层面上完成了突破,形成了正向循环。

之前品牌广告的效果看不清楚,给客户带来的价值量不好估算,所以大品牌的投入有限。

但庆余年2这次吸引了32个“金主”,如此高密度的品牌合作,却没有引发观众的反感,而且为品牌带来了不错的曝光收益,第三方平台显示的种草转化数据也很好。

这说明,剧集可能到了一个商业化突破的时点——原因是多方面的:

1)短视频的赛道经过5年迅猛发展后,投手们已经过于拥挤,ROI相比红利期下降了很多,而相比之下,精品化大剧的投放ROI经历了一个见底回升的过程,重新有了相对优势;

2)腾讯等玩家验证了持续打造爆款精品内容的逻辑,对于品牌而言风险降低了,收益更稳定;

3)随着社会风气不再浮躁,品牌更加长期主义,看重长线多维度的收益,大剧带来的收益是长尾的,可以帮助品牌方打造目标客群的“思想钢印”。

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爱奇艺宣布此后将不再公布会员数和ARM值。无独有偶,奈飞在4月份也刚刚宣布:将从2025年一季度起不再宣布季度会员规模。

在同一时期,国内外头部平台做出同样的选择,代表他们开始对“内卷”说不,挖掘存量用户的商业化价值,才是下一阶段的重点。

对长视频平台而言,主要收入来源于三大部分——会员订阅、在线广告和内容分发。比如爱奇艺2024年Q1的总收入是79亿,三块分别占48、15和9亿。其中我们会发现在线广告这块的增速比会员更高,考虑到去年Q1的高基数,在线广告同比增速有6%,维持坚挺,会员订阅却是-11%的同比下滑。

广告作为B端营销费用的一部分,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也更大,当前经济已经触底复苏,如果这一块收入可以起飞,作为第二曲线带动盈利增长,就是潜在的“戴维斯双击”机遇。

过去几年,以爱奇艺为代表的流媒体公司股价表现低迷,这其实是转型期的阵痛体现。

泡沫年代中,上游的IP成本水涨船高,中游的推广成本被哄抬,而下游的用户增长接近天花板,首尾一合,中间的利润就没了,这是整个长视频行业都面临的尴尬问题。

但投资之道,讲究昼夜交替,否极泰来。

长视频行业历经了5~6年的充分出清,不少小玩家被淘汰,只剩下几家巨头——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超媒

这其实恰恰符合了高毅资本邱国鹭先生提出的理念——“数月亮,而不要数星星”。

所谓“月亮”,是指在门槛较高的行业里,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行业洗牌后笑到最后的企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寡头。而“星星”则是在行业集中度低的行业里,百花齐放,存在参差不齐的各种企业。

这是一个看似很反常识的理念,行业增速低的成熟期,相比于增速高的成长期,更容易产生大牛股。

这是因为高速成长期中,竞争格局非常差,龙头面临着很大的价格战压力,赚收入但是不赚利润。

随着长视频行业从千帆竞技的草莽时代,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发现龙头的护城河变得更强了。

腾讯视频为例,它在IP获取、剧集宣发、品牌商业化三方面都积累了独到的壁垒。

1)IP获取方面,腾讯通过广泛投资构建了自己的IP宇宙,外界将其称为“中国迪士尼”。拿这次爆火的《庆余年》超级IP举例,来源于猫腻的网文,而网文领域最大的两家公司——阅文和中文在线,都早早被腾讯投资。借助小弟们的网络,最好的IP都能第一时间被搜罗网下,比如《玫瑰的故事》正在热播,勾起了不少人的青春回忆,这个亦舒的经典小说IP很早就被腾讯锁定。

2)剧集宣发方面,腾讯作为社交媒体巨头,拥有无数生态产品的超级流量,比如腾讯新闻、QQ、QQ音乐、智影、搜狗输入法、QQ阅读、阅文集团旗下起点读书……。通过社交、文娱、社会新闻端等多元链路,腾讯视频可以直接将剧集打造成社会热点,引发N次传播。

3)品牌商业化方面,腾讯视频为品牌带来的远不止片中广告的曝光,而是多方面的赋能。举个例子,腾讯视频联合京东在618这一年中大促节点,共同打造了“京东20年晚八点歌会”,全网播放量超6092万。在歌会的多个环节上,腾讯视频的品牌客户都有机会进行引流蓄客,实实在在转化一批流量到自己的私域(京东门店)。投了腾讯视频,就等于进入了它的生态朋友圈,可以接触到很多新玩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影视项目开发周期长,精品化大剧一般需要3—8年。腾讯视频今年灿烂的收获,来源于数年的提前布局、播种和耕耘,后来者再想要发起挑战,耗时耗力都是巨大的。

美国的流媒体巨头Netflix上市后涨了2000倍,如今2800亿美金附近。

中国的老大腾讯视频没上市,老二爱奇艺上市后跌了2/3,市值只有40亿美金出头,Netflix的2%不到。

中国的用户体量和消费力,长期来看不逊于美国,而且人均GDP接近1万美金,在文娱方面等精神领域的消费会产生爆发性增长。

相信中国某一天也会产生Netflix这样的平台级娱乐巨头,而自制剧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是Netflix的核心竞争力,也将是国内剩下少数几个玩家持续竞技的赛道。

从目前的战况来看,腾讯凭借其IP宇宙、生态资源整合链路和爆款口碑,有较大概率卡住龙头地位。后面的爱奇艺芒果超媒,除非能借上一些新技术比如VRAR、AIGC的东风,否则直道超车的概率很低。

$腾讯控股(00700)$ $腾讯音乐(TME)$ $爱奇艺(IQ)$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重视爱奇艺,哪怕是老二也有战略性机会~

庆2肯定是不如预期的,靠的是平台本身的资源能力,不管是鹅还是爱奇艺,很多剧都是水出来的“爆款”,长视频赛道明显是不行的,对母公司来讲,这部分业务不亏损就挺好了

06-13 12:58

这个是收费的吧,阅文播出后跌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