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新风口!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4喜欢:22

最近交流了一圈年度策略,50%的基金经理都在找“出海”标的。

年报预告的靓丽验证之下,一个新的抱团风口已经形成,中国的成本效率优势+海外的广阔市场,逻辑无比顺畅。

出海赛道也牛股频出,中概之光——PDD、名创和瑞幸的主要增量都已经来自海外。

大家所熟知的出海方向,一般都是价格低廉的小商品,比如前段时间Tiktok上爆火的Stanley保温杯,其实就是由中国企业代工的,代工的上市公司也短时间翻了一倍涨幅。

但其实另一个为人所忽视的领域,精神消费方面,中国人也做的非常优秀。

从网文出海到短剧出海,资本正飞速涌向欧美和东南亚,用国内精心打磨出的套路,“榨干”短视频平台上的外国人。

去年11月,ReelShort(母公司中文在线)在11-13日连续称霸美国App store的娱乐类应用榜单,位列总类榜单第2名。

今年1月,FlexTV(母公司MPU)闯入App store英区前五和美区的前十。

这两家代表企业有两个共同点:

第一都做了多年的网文出海,积累了大量IP和对用户习惯的洞察;

第二是背后都有上市公司撑腰,Reelshort背后的中文在线11月暴涨了1倍多,FlexTV刚在1月被美股上市公司MPU收购,后者借机全力发力短剧出海。

从数据上来看,短剧出海APP下载量从去年5月开始飙升,环比增长超300%,景气度爆发。

从口碑上来看,中国人做的“霸总”题材短剧收获了无数欧美死忠粉,明明ReelShort和FlexTV上的内容相比于Netflix,制作质量差了很多,外媒techcrunch形容“像早期夸张的肥皂剧”,可它就是找到了它的下沉市场受众。

短剧无需快进,主打即时情绪满足,更迎合短视频时代的碎片化观看习惯,所以恰恰有海量的用户为白日梦一般的剧情买单。

我亲自登陆FlexTV看了几集2分钟的狼人题材短剧,说实话剧情有点简单粗暴了,我几乎都可以提前预测下一步的走向。

但拼多多的案例告诉我们,不要用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一个产品能否风靡。

现实是,一部短剧如果看完需要付30美金,一张电影票在欧美也差不多30美金,但两者的制作成本相差百倍甚至千倍。

用国外帅哥美女拍短剧,成本在15万美金左右,好莱坞巨制则动辄几千万美金的成本。

而短剧的投流,其实就是电影的宣发,但是投流的ROI立竿见影,赚钱就持续投,亏钱就马上止损,其实从商业上更容易控制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笔者认为短剧出海具有很强的商业持续性,原因有如下几点:

1) 从网文-长视频-短视频-短剧,内容的迭代趋势不可逆。

不仅是中国人,全球的民众都在走向“娱乐至死”,拥抱短平快的反馈机制。

从“横屏”到“竖屏”,用户的消费习惯正面临着迁移的历史性时刻。

有做影视的朋友笑称,横店可以改名叫竖店了。

2) 海外短剧整体落后国内2~3年,存在时光机降维打击的战略纵深。

短剧市场在国内已经验证,做到了300亿+的量级,但出海产品还方兴未艾。

而海外用户的付费习惯更好,3~5%的付费率更高,理论上这个市场的天花板更高。

现在海外市场暂时没起来,主要是因为海外用户的口味更细分,短剧内容主要由中国团队输出,目前缺乏足够多的好内容。

这并不是问题,中国影视内容人才储备丰富,网文IP的海外化也已经有多年经验,持续产生的爆款会教育整个市场。

3) 国内监管趋严,国外限制更少,出海可另辟蹊径。

传媒行业,自由解放生产力。

国内监管对价值观的引导比较强势,去年11月短剧行业开始整顿,抖音、快手等迅速下架了一批违规的剧,也出现了不少禁投剧的名单,包括咪蒙团队产生的爆款。

所以不少短剧团队都在出海,找寻第二曲线,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本地剧翻译、找外国人拍、AI换脸。

虽然成本会增加一些,但海外更优的内容付费习惯,也仍然让这个路径有利可图。

综上所述,短剧出海的火爆有其底层逻辑,这场战役预计1年内就会分出胜负,最后胜出的,大概率是资本+业务结合的模式。

A股的中文在线,美股的MPU,都可能成为挑战Netflix的新星,我们将密切保持关注。

本图Source:广发证券路演信息

@今日话题 $Mega Matrix(MPU)$ $中文在线(SZ300364)$ $奈飞(NFLX)$

全部讨论

02-13 12:28

$中文在线(SZ300364)$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02-03 12:40

推荐一个亏一个,呵呵

02-03 18:5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