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的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0

现在的光伏行业,还能吸引我关注的是两个公司,一个是协鑫,另一家就是福斯特了。协鑫是因为颗粒硅技术的高性价比,有替代部分柱状硅的优势,又是颗粒硅的几乎唯一,具有很好的稀缺性。钙钛矿的故事虽然落地还远,但是协鑫在钙钛矿的投入、节奏无疑是最先的,有很好的畅想。港股的市值又没A股的硅料企业高,等逆境反转,应该会有很好的反弹。

那为什么关注福斯特呢?相信已经有很多很多前辈都研究过,赛道的王者,近50%的市场份额。。。。。。很多很多优点。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在当下光伏的“卷”,早就没有了往年“1000GW每年新增装机量”的伟大畅想,组件产能的严重过剩,一下透支了这个畅想,在行业股价跌跌不休的情况下,是否还该持有,就变成了一个血淋淋的问题。

1.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想一想这个行业的大逻辑是否有改变?全球对光伏的需求量是

否还会增加?这应该是核心的逻辑。

前段时间,国家出了个《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政策,说是到2025

年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39%左右!(2023年,中国总发电量945.64万GWh,其中火电623.18万GWh,占比69.95%;水电114.08Gwh,占比21.81%;核电43.33万GWh,占比4.86%;风电80.91万Gwh,占9.08%,光伏29.4万GWh,占3.3%。即2023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30.05%)---差值在84.63万GWh以上,要是按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216.68GW,占全部新增电力装机量的60%的比例,光伏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161小时来算,估算还需新增光伏437GW,也就是2024、2025年两年国内的新增装机量跟2022年差不太多。海外呢? 美国加税,东南亚组件公司一片关停传闻,欧洲右翼势力的抬头,贸易保护近几年相信是会有挑战的。这样看的话,短期几年内,需求方向不会有非常大的突破。

但是,长期呢?当我看到埃赛俄比亚人均年用电量只有96度、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的人均年用电量只有150度。对比美国,人均用电量11866.9度,中国,人均用电6539度,印度,人均用电918度的时候。我发现上面短期的逻辑可能又变了。回想我们国家贫穷的时代(2000-2010),光伏组件太贵,国内用不起,所以很多都卖到了欧美,等2010-2020,国家慢慢有钱了,给西部偏远地区上光伏项目补贴,一下就消化掉了国内过剩的光伏产能,把光伏从火坑里拉了出来,一举成为全球光伏最耀眼的明月。

冷静思考下,问自己几个问题,全球是否还需要继续增加发电量?如果要新增,那新增的发电装置里面,会是什么为主?继续煤炭?核电?水电?风能?还是光伏?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是光伏为主!为什么?因为普通国家是没有核的技术的,很多地区的水资源也没那么丰富,但是阳光却是洒满全球的,且随着光伏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单瓦成本会越来越低,那光伏就越来越具有性价比。所以,我们近期也可以看到,很多中东地区,都在想上光伏,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协鑫要去中东设厂,其实非洲更需要,只是他们没有钱。。。。。。。。

当然,宏伟的叙事,太过久远,对今天的选择,可能影响不大,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借口和理由,总结一句,应该是短期有影响,长期应该还会增长。

2. 光伏这个赛道,如何、何时才能走出“泥泞”?

相信这是所有关心这个行业的人的核心问题了,想一想,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中国人做事,你会发现,一旦有赚钱的事情,都喜欢一哄而上,不仅是工业产品是这样,

农产品也这样,去市场看看现在的榴莲价格、蓝莓价格、、、、、这个没办法,这其实也不是中国人是这样,原来欧美在工业化初期也干过这个事,为了把产能输出,硬生生的把一些国家的大门打开,鸦片战争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如今这个年代,用战争的方式去打开别家的大门,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国家要搞“一带一路”,实质是寻找了另外一条和平的道路,把中国的产能给国外,只是全球经济也很萎靡,欧美想自己搞制造,更加恶化了我们产能过剩的问题。

那要怎样才能走出来呢?我相信大家肯定知道,只有一条路,就是出清一些企业,留下

来的就好了,只是这个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一句废话,我也知道,我也很渴望这个过程来的快些,跌破现金成本就可以很快扭转? 我觉得没那么容易,因为一个企业不仅会有余粮,还有地方的支持,企业担负了那么多人的生存,不挣扎坚持一下,他也走不到上市这一天,这种现象,在环节分散的格局里面会特别明显,看现在的硅片、电池片、组件,包括一体化企业,你说哪一家有特别大的成本优势?哪一家有特别大的性能优势? 哪一家有特别大的产能优势,似乎没有,大家会进行刺刀的拼搏,最后能活下来的,就是资金实力,新技术的研发能力,这个都需要时间。

真的还蛮希望行业协会能组织大家坐下来一起谈谈,各家都把产能、产量控制下,价格往上涨一涨,这样都能活下来。但是,我后来一想,这个太理想化了,因为背后涉及各家的利益,家数又太多,众口难调,也不是行业应该有的样子。我还是偏悲观的认为,一定会有一波企业死掉,最后的最后,留下来头部几家,然后逐步好转,时间我拍脑袋猜测半年到1.5年内(回看下2012年双反后,光伏何时走出来的,2014?)。

3. 覆巢之下,无完卵,但是也有星星之火福斯特

当组件公司在水深火热的时候,胶膜肯定会受影响,你说没影响我都不信。可当我看到

2023年的胶膜赛道的时候,我却有点欣慰,看看各家的规模和毛利率:福斯特胶膜销量22.49亿m2,毛利率14.29%,;斯威克销售6.72亿m2,毛利率9.66%;海优胶膜销量5.6亿m2,毛利率3.07%;赛伍胶膜销售2.66亿m2,毛利率6.44%。百佳IPO终止,祥邦IPO估计也是瑟瑟发抖。胶膜这个赛道,已经早于1年就开始陆续出清了!!!而且,福斯特规模几乎一家独大、毛利率也是超越同行,同行都不赚钱了,福斯特还有钱赚(虽然也肯定会受影响)。

行业格局一定是比行业本身更加重要,份额大的、资金雄厚的,会更容易在行业寒冬的时候生存,并且率先复苏。

4. 光伏行业现在的卷,对福斯特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决定了这个公司是不是一家值得拥有的公司。

在我看来,是好事!为什么?

A. 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企业为了拿订单,很多问题都不会暴露出来,人才梯队、企

业管理,都不会是核心问题。恰恰是行业向下的时候,企业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整理部队,梳理管理问题,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持续扩的太猛,地基容易“疏松”,需要夯实;

B. 整个行业的下行,对短期的影响确实不利,但是也阻止了新的进入者,还能让同赛

道的友商“却步”,因为头部的资金实力、资源,肯定会比尾部的好。大熊有脂肪肯定容易过冬,瘦鸡没有毛肯定容易在冬天冻死。

C. 等产业出清,接下来的就是阳光的复苏,大份额的头部公司,会率先复苏。

所以,左手要不要做,我想,答案已经出来了。

另外,其实挺喜欢光伏赛道的胶膜和玻璃的,不管技术怎么变,多晶硅也好,单晶硅也好,perc也好、topcon也好、HJT也好,都会用到,而且技术的迭代不会那么颠覆。所以龙头就更容易保持其龙头的地位,不会轻易被取代。耗材也比设备类的好,设备有周期性,光伏设备前些年这么快速的发展,其实是得益于光伏技术的快速迭代,要是迭代速度慢下来了,对设备公司来说就很难受了。

最近新的亮点,相信就是0BB了,不过我也不知道0BB什么时候会落地,会是哪种方案落地,这个真的看天了,要是能新增加一个品类,或者0BB带来的单层胶膜附加值变高,那就哈哈大笑了。

全部讨论

福斯特最近这么惨,今年跌幅也只是几个点而已,光伏etf的跌幅都在负20,胶膜的竞争格局也很清晰,如果这波不破新低,有可能成为光伏里最早见底的股之一

06-21 13:53

pcb能成为第二曲线吗?占比太少了,突破不了放量不了。只是胶膜的话反转不了。

06-21 11:49

死掉一批企业集中会更高

不能害人,福斯特任何时候进场都要被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