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并调整了网格交易的策略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5

我之前写过一篇《网格交易的经验和教训》,上周写了一篇《股性与牌友》,都是关于网格交易的,链接放在文末,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这周重新思考了一下网格交易,我认为网格交易还是很有价值的,也有操作的必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可以减少操作

是的,我没有写错,如果按计划做网格交易,对很多人来说是可以减少操作的。

虽然我的交易频率比较低并且没有冲动型交易,但是就我接触和了解到的情况,很多人交易频率很高并且经常是冲动型交易,经常交易完第二天拍大腿后悔。

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网格交易计划,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的。

第二个是可以略微增加收益平滑收益曲线

抛开企业盈利带来的收益,交易增加的收益来源于对手,所以就交易而言这部分是零和的,但是由于股票本身的波动以及大量的散户无计划的冲动交易,所以对于有耐心长期蹲守并且按计划交易的人而言,在这个零和游戏中是占有优势的,所以会略微的增加收益,而按计划的高抛低吸,也会让收益曲线相对不交易而言平滑一些,也就是跌的时候浮亏少一些,涨的时候浮盈也少一些。

第三个是可以保持敏感度

制定交易计划显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是根据现有持仓以及交易目标的现有数据综合考虑而得到的结果,而交易计划执行后需要再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一步的交易计划,所以长期操作下去,会对手里持仓的相关数据非常熟悉,同时也对市场的热度非常熟悉。

实际上在熊市逐渐买入,在牛市逐渐卖出,也可以认为是网格交易,只不过每一格的间隔比较大,时间跨度比较长。

如果长期执行网格交易,能够比较敏感的感觉市场热度,也有助于在大周期的牛熊之间做操作。

常规的机械式固定间隔的网格交易优点是简单,但是也有缺点,比如在单边下跌中容易深套或者没有钱加仓,在单边上涨中容易卖飞而错过丰厚的利润,另外不同的票的波动幅度不一样,全部采用同样的操作是不合适的。

所以我重新思考并调整了我的网格交易策略,其核心是

通过历史价格区间和估值情况,在估值较低的位置先确定一个建仓的价格

根据持仓的情况分配一个总额度

先买入总额度的50%~70%

跌10%~15%买入总额度的20%~30%,再跌10%~15%再次买入总额度的20%~30%

再跌20%~30%再次买入总额度的20%~30%然后停止,避免单支股票踩雷。

在建仓价格买入后,涨10%~15%后卖出总额度的10%~20%,再涨10%~15%后再卖出总额度的10%~20%

再涨20%~30%后再次卖出总额度的10%~20%然后停止,避免错过大的行情。

比如威孚高科,上上周我在《投资总仓位加到了100W》中写道计划买入4W的威孚高科,先买入一半,买入后没几天就跌了大概10%,然后我已经准备了再次加仓,不过很快它又回来了,周五早上快速上涨于是我在浮盈15%的位置减了2手,占计划总额度的10%

当天收盘又回落了一点,目前浮盈

如果后面有跌下来我就按计划加仓,如果继续涨我就按计划减仓,如果横盘我就不动,反正就是按对我有利的方式来操作。

由于我的持仓大部分是在估值较低的位置建仓,整体持仓下跌幅度有限(单股就不一定了),而如果牛市启动,也还能有大部分筹码可以享受牛市的收益。

另外一个就是我操作的最多的伟星股份

主要买入价格在6块多,最低5块多也买过,减仓价格在7块多8块多9块多,现在10块多,暂时不减仓,如果来一波大行情再涨30%再考虑少量减仓,如果又回到7块附近或者以下,我会再次加仓。

为什么摒弃了简单易执行的机械式固定间隔网格,而采用这样更为复杂的网格?

因为我曾经用机械式固定间隔网格卖飞过几个翻倍股,而由于投资心态和投资体系慢慢成熟,我可以采用更复杂的方式。

曾经卖飞的股票有

海利得

旗滨集团

成功操作的有

兖州煤业

关于兖州煤业就是比较典型的,卖出一部分后发现大行情可能来了,于是就等,直到估值到了高估区间行情可能到顶了就把剩下的卖出了。

关于 海利得 和 旗滨集团 这类企业潜在的大行情逻辑,计划下周写一篇《关于小而美的企业的思考》来说一下。

相关内容

网格交易的经验和教训

股性与牌友

投资总仓位加到了100W

全部讨论

2022-03-10 14:47

这样的话,红利税还是要交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