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巴菲特与司马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8喜欢:9

点击收听语音版:巴菲特与司马懿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下巴菲特在台积电上的一个极不寻常的操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几乎垄断了芯片代工市场,因此完全符合价值投资者的选股标准。更何况在2022年,台积电的股价突然暴跌,从原本的120多美元一路跌至60多美元。正是在这个时候,伯克希尔公司却以400亿美元的规模介入了台积电。然而到了2023年初,伯克希尔却在仅仅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以70美元的价格全部清仓了台积电,赚了10%的利润。

然而在伯克希尔出售台积电之后,台积电的股价却翻了一番。如今(2024年5月),股价已经达到了约150美元。这样的操作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充满了许多疑问和趣味性。从最初的买入来看,伯克希尔的决定似乎是正确的,因为在一个垄断全球芯片代工产业的领军企业股价暴跌的情况下,低价买入显然是明智的选择。然而,随后的一系列操作却变得特别反常,仅仅三个月就获利10%,而且在卖出之后,股价还翻倍了。因此,这个案例值得作为价值投资者深入探讨的对象。

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到了2024年巴菲特股东大会,芒格已经去世,而巴菲特自己也表示每天只工作两个小时。因此,在当前情况下,伯克希尔的主要投资决策和资金运作团队应该主要由几位副董事长来负责。

伯克希尔的持仓股票类型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历史上,伯克希尔主要持有消费和金融领域的股票,但如今,伯克希尔的持仓不仅包括消费和金融股,还包括了新的领域,如石油能源和信息产业,比如苹果台积电。这意味着伯克希尔的持仓已经突破了巴菲特和芒格时代一直以来的消费和金融领域,扩展到了信息和能源领域。这反映了整个操盘团队可能已经不再由巴菲特亲自主导。

考虑到芒格已经去世,而巴菲特也已经90多岁了,我个人认为买入台积电的决定可能是由那几位副董事长做出的,而不是由巴菲特亲自操盘的。那么卖出台积电的决定又是由谁做出的呢?很可能是由巴菲特做出的。可能是在这几位副董事长操作买入之后,巴菲特查看了持仓结构后要求卖出的。因此,台积电这个案例可能是新管理层与巴菲特在底层观念上发生冲突的一个外在表现。

台积电的买入并在三个月后卖出,很可能是巴菲特和他请来的两位新的接班人之间发生了冲突。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冲突呢?

并非是说巴菲特不懂得信息科技,因此要求这两位新副董事长放弃这个方向。实际上,伯克希尔公司的接班人贾恩是一位印度裔的理工男,他以前是IBM的销售人员,且在印度为IBM工作,因此他对信息技术是了解的。

那么为什么巴菲特要求卖出呢?难道是不信任他们的能力吗?

并非如此。

这背后反映了巴菲特深刻的思想——就像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有人问他是否投资中国和印度时,他表示不会投资一样。台积电虽然位于中国,尤其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但事实上存在一个不太容易排除的风险,即台湾可能发生战争或其他不可控的事件。

巴菲特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重视风险管理的投资者,对可能的风险非常关注,只要有一点风险就要避免。从基本业务垄断芯片代工、成长性以及估值水平等方面来看,台积电完全符合价值投资的标准。但巴菲特看到了另一个不确定的风险,即地缘政治上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意识到问题违反了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只要存在潜在的风险,即使最终可能性并不高,他也不会进入。他希望标的的风险趋近于零。所以,如果收益不是无限大而风险是有限的话,巴菲特就不会买入。

台积电就是这样一个标的,尽管具有护城河、垄断性和成长性,估值水平也很合理,但地缘政治风险使得巴菲特认为有可能性就不能买入,而这一点那两位新接班人没有考虑到。

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巴菲特让副董事长以70美元卖出台积电,然后它的股价却涨到了150美元。这反映了巴菲特的过度谨慎,导致了未能把应有的收益变现。如果一直持有台积电,伯克希尔公司将赚取40亿美元,翻倍增长。巴菲特的过度谨慎是否正确?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请自行思考。

确实,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那几位副董事长的操作似乎是正确的。巴菲特过度谨慎的决定导致了直接收益减少。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对巴菲特过于谨慎持否定态度呢?

我再来谈谈"空城计"。历史故事中,司马懿到达空城前,看到没有军队,只有几个老兵在打扫卫生,而诸葛亮则在城头弹琴。司马懿旁边的两个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立即建议他:“冲进去吧,诸葛亮没有兵马。”司马懿则静静地听着,甚至还对诸葛亮的琴声发表了评价:“弹琴人的心极其宁静才能弹出这个曲调。”他认为如果诸葛亮心慌意乱,琴音就能反映出来。然后他告诉两个儿子:“我听诸葛亮的琴声,感觉他内心非常平静,很显然诸葛亮并不慌乱,而是故意让我进城,然后设法围攻我。”于是他立即下令撤退,这就是“空城计”。

在“空城计”发生后,最终司马懿也占领了这座空城。当他进城后发现确实没有兵马时,他自嘲道:“有点意思。” 可以看出,如果司马懿没有那么谨慎,冲进去将诸葛亮活捉,或许就能胜利占领蜀国。但他之所以如此谨慎,连一点风险都不愿承担,最终错失了机会,与今天的巴菲特因台积电的地缘问题而退出,导致收益减少的情况非常相似。

那么,到底是不是巴菲特、司马懿他们谨慎过度了呢?事实并非如此。从历史看,司马懿的人生成就其实不逊于诸葛亮,只是小说夸大了诸葛亮的形象。当时是司马家族统一了三国,司马懿是真正的大谋略家。

而巴菲特也是一位杰出的投资家,非常谨慎,只要有一丁点的风险就不会参与,哪怕这种超级谨慎导致没有挣钱。长期以来,他都坚持谨慎地防范风险,因为客观上确实不能排除台积电所在区域发生地缘冲突的可能性。尽管目前还无法预测未来是否会发生,但不能排除在危机爆发之前,台积电股价再次回升至150美元,而一旦危机发生就不可控了。这正是巴菲特的理念所在。

我讲这个话我是非常理解巴菲特的理念的。我自己是超级集中重仓的,可是我却不从来乱买股票。我超级集中重仓是因为我的分析研究认为那个东西真的没毛病,所以才重仓的。如果发现那个东西哪怕只有一丁点的问题,我一股也不买。我特别反对以分散投资作为风险防控。在你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分散投资实际上是增加风险的。

如果把巴菲特的持仓拿到商学院的人们看,那简直是业余投资者的仓位结构。50%是一只股票,50%多的钱投入了苹果,其他股票不多,而且前五大重仓股占到了90%以上的持仓。所以巴菲特的持仓结构不是特别重视分散,相反是非常集中的。为什么他可以集中但却不是风险呢?因为他非常了解那个股票有没有战略风险。只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根本不会有风险。如果股票发生风险,那就说明这个社会已经没有和平,没有正常的情况,所以投资都没有意义了。

台积电的低买以后三个月马上卖出的罕见的反常行为中,其实就是两代人之间在理念上的一次冲突。在这个冲突过程中,表面上看是巴菲特错了,卖得太早少挣钱了,但实质上是真正的伯克希尔精神。恰恰是巴菲特这种对风险绝对极端敏感的态度,绝对不介入,所以巴菲特很可能利用这件事情还教育了那两位副董事长。

全部讨论

分析的太对了,如果不中空城计,那也就不是那个司马懿了,他可能也就活不过魏国的权斗。

05-21 16:45

分析的切中本质!太棒了

05-21 10:42

想起雪球一个姓张的大V,标榜自己“结硬寨,打呆仗”。后来去当了基金经理,业绩一塌糊涂。现在看来,呆远没老董呆,硬更没老董硬。

05-21 10:14

司马懿反正挺能忍,适合长期持有。。

05-23 16:43

抱着一堆炸药,安全穿过闹市,并不代表就是对的。

05-21 23:43

这才是巴菲特啊,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原则。他自己也说过伯克希尔的董事长首先得是首席风险官,不然也不会持有那么多类现金伯克希尔也不会发展地这么好。比起赚的多,不要发生永久性亏损才是最重要的。

05-21 11:53

首先考虑不要赔钱

05-21 11:03

本来空城计的故事就是虚构的,拿来做逻辑推理的佐证,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