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中国股市困局根本原因和出路(四)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21喜欢:28

本文是否极泰基金2024年一季报的核心思想(共分为5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承接上一篇===

五、带“毒”的盈利模式主流化让中国股市出现生态危机

主流资金和次主流资金的盈利模式不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不是建立在估值合理性基础上,更不是建立在价值发现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操纵股票价格收割社会大众基础上的。为什么中国的主流资金不践行价值投资?原因是他们找到了通过收割社会大众获得超高收益的割韭菜盈利模式。这种割韭菜盈利模式比价值投资来得更快,挣得更多!过去几十年,中国股市割韭菜盈利模式越做越大,成了市场的主导性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意图和目的是维护中国股市稳定而大力发展起来的公募基金,在政策呵护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市场中资金体量最大,具有最强定价权的公募基金规模越做越大后中国市场却越来越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因为在公募基金日益壮大的过程中走向了割韭菜盈利模式。割韭菜盈利模式主流化使中国资本市场周期性崩溃,成为市场深层次危机的根本原因。而公募基金作为占比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以公募基金为代表分析割韭菜盈利模式。

(一) 公募基金通过制造泡沫和危机壮大自己

图中可以看到全部A股的市盈率整体并不高估。过去6年的最高时刻也只有23倍,谈不上严重的高估,也就是说中国整体市场并不高估。但是我们看公募基金重仓股的市盈率和中证1000的市盈率。这两个指数的估值和市盈率水平毫无疑问已经到了罕见的高估值水平。这两个指数在过去6年创出的最高市盈率分别是83倍和63倍。

基金重仓股指数反映了公募基金的行为特征。中证1000的成分股是1000只市值较小的股票,这类股票往往是游资的最爱,所以中证1000这些小市值股票的走势其实反映了游资的行为特征。

让我们通过金融史数据来理解泡沫的可怕程度。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溃,是人类金融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此次危机核心原因是“市场违反价值规律过度投机形成严重泡沫”,2000年期间的美国网络股泡沫,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都是非理性资金违背价值规律疯狂炒作导致的严重泡沫,泡沫最终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破裂,继而引发金融和社会经济危机。

下图的数据告诉我们,在1929年大崩溃之前,美国股市的最高市盈率平均为32倍。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裂时,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是42倍。震惊世界的美国2008金融危机泡沫破裂时的市盈率是27倍。

也就是说美国股市的整体平均市盈率超过30倍之后,都导致了引起全人类经济危机的大崩溃。我把日本股市1990年大崩溃,引发日本30年经济衰退的市盈率数据进行统计如下:

1990年日本股市崩溃前日经225指数达到的最高市盈率是60倍!这一罕见的高估值高泡沫,令日本股市连跌30年,让日本经济出现了“失去的30年”的严重困难。

下图是上证指数的历年市盈率:

在2000年中国上证指数突破2200点之后,平均市盈率超过了60倍。随后进入了漫长的下跌。2007年上证指数再次飙升到6124点,彼时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超60倍冲到70倍市盈率。随后则从6124点一口气下跌2/3,其下跌幅度之深,下跌时间之长史无前例,上证指数在17年之后的今天仍只有6124点的一半。

过去30年,中国股市最惨烈的两次大熊市,都是因为市盈率估值水平大幅超越了常人所能理解的合理区间,将价值规律所允许的水平远抛在九霄云外,市场出现了严重的高估值、高泡沫,在价值规律作用下,通过长期的大幅下跌来释放泡沫,经历漫漫熊途纠正错误定价。理论和客观金融史的数据共同证明:

现在,大家看到基金重仓股和游资为主的中证1000指数所存在的泡沫,比1929年美国股市崩塌前高了两倍多,比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裂前高了一倍,比2008金融危机泡沫破裂前也高了两倍多。比中国股市开张以来,两次最大的泡沫都要高!如此高的泡沫必然崩溃。任何一次股市大崩溃,根本原因是市场出现了严重的高估值、高泡沫,因为其违反、践踏了价值规律,所以在价值规律作用下不可避免必然破裂,大崩溃只是高估值泡沫化后必然破裂时的外在表现。只要出现严重的高估值和高泡沫,则必然出现大崩溃,反之出现大崩溃一定是因为出现了高估值、高泡沫导致的。大崩溃只是泡沫破裂的外在表现。大崩溃的内在原因是市场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泡沫。

下图是基金重仓指数从2018年到2024年初的价格走势图:

图中显示从 2018年到2021年初,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公募基金重仓股指数整整上涨了两倍。中间2020年2月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有一个极短暂的回落之后,其他时间单边持续向上。

下图是基金重仓指数从2018年到2024年初的市盈率走势图:

我们可以看到从2018年底到2021年初,公募基金重仓股被公募基金从并不低估的20倍收益率推升到严重泡沫化的83倍市盈率,公募基金重仓股在单边上涨到崩溃之前越涨越快,公募基金完全无视估值越来越高所形成的风险越来越大。公募基金主要投资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支持超过30倍市盈率的估值,但是我们看到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公募重仓股,市盈率突破30倍市盈率以后。以极快的速度突破了40倍市盈率、50倍市盈率、60倍市盈率、70倍市盈率、80倍市盈率。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一轮中国股市的崩溃发生之前,中国股市的主要指数的市盈率。

上证指数和沪深300从2018年到2024年初的近6年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是在15倍市盈率之下运行。如果我们有兴趣可以把中国的核心指数沪深300和上证指数拿出来单独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股市市盈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中国股市是最低估值的。

客观数据告诉我们,中国沪深300、上证指数这些核心指数不存在着高估值、高泡沫,从而不存在着单边下跌全面崩溃的内在原因。但中国股市却真实地从2023年到2024年1月的时间段里单边下跌,并在最后发生严重的崩溃。难道我们总结金融史得出的股市崩溃终极原因是高估值高泡沫导致的规律是错的吗?!

高估的只是基金重仓板块和中小盘指数,为什么局部的基金重仓板块和中小盘板块大幅下跌就导致了本来不高估的整个市场都全面崩塌?答案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基独大,出现了对定价权的垄断,下表是我们对资本市场上各类资金规模的量化统计。

可以看到,公募基金在规模体量上占到了社会实际流通市值的1/3左右,所谓实际流通是指虽然A股股票是全流通的,但绝大部分控股股东不参与交易,排除了大股东后市场中的实际流通市值。在实际流通市值中,公募基金鹤立鸡群占到30%,其他资金主体无法和公募基金抗衡。公募基金拥有最大的流通市值定价权。目前公募基金公司合计不超过150家,也就是说相当于市场实际流通市值1/3的资金掌握在150家公司手里。而且在公募基金公司中150家并不是平均掌控着资金,这些资金主要集中在10多家头部基金公司手里,从而形成巨量资金集中使用。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24年2月末,私募证券(股票)投资基金管理人8,351家;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97,305只,存续规模5.51万亿元。中国股市没有出现一个私募基金重仓股的板块和指数,我们也不知道私募基金最终整体对哪个板块有更强烈的影响力,从而形成私募基金指数。这虽然与公募基金要定期发布持股报告,而私募基金不发布定期持股报告有关系,但是公募基金的资金集中投向特定板块是普遍的事实。

公募基金主要掌握在十几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手里:

公募基金将巨量资金集中投放于少数的几个特定板块,在这些板块之外,公募基金投入极为有限,公募基金对市场中最低估值的金融类企业的投入,与金融类企业占全部市场市值比例相比,由于公募基金本身资金规模大,且集中投向特定的行业,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定价权优势。

资产管理人的第一工作职责就是防控风险,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理性获利。无论风险防控,无论理性获利,根本方法是基于估值高低做逆向投资,在估值低的时候加大买入,在估值高的时候减少持有,顺应价值规律来实现规避风险,实现盈利。但是我们看到公募基金是无论估值有多高,泡沫有多严重,一直不断地用社会大众交给他们的钱推动自己重仓股的上涨,直到无力再推升之后形成崩溃。这其实就是2021年之后公募基金的出资人遭受几万亿损失的根本原因。

公募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经理没有风险规避的想法和行为。他们在高估值已经史无前例的情况下,仍旧不主动地转向,不主动地远离高估值,他们放任高估值、高泡沫。完全丧失了任何专业性和责任感,完全置基金客户的资产安全于不顾!把基金客户的资产投入严重的风险之中,而不加任何规避。

图中清晰地看到2003年—2013年上证指数一直挣扎在3000点附近,但是公募基金的规模却一路长阳,不断地壮大。公募基金规模壮大总是发生在指数发生疯牛的阶段,过去几十年牛短熊长一直困扰着中国股市。股市在越来越严重急速暴涨的短期疯牛之后,就会陷入漫长熊市,在这种市况下投资者整体无法获利,市场也越来越不稳定。但是权益类基金总是能够在短期极速疯牛中成功地壮大自己。公募基金是中国股市严重不健康走势的受益人。

需要引起中国资本市场全部参与者、监管者乃至需要引起中国全社会和中央最高决策层高度重视的两个事实:

第一、在公募基金行业出现了做大,获取行业头部地位的方法不是创造基金出资人的利益增长,而是让出资人利益损失越大公募基金的规模也越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收入和利益也越大。换句话说,损害出资人利益是公募基金可以做大的最有效的办法。

第二、公募基金行业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出资人的利益收入越来越小,以至于到今天公募基金规模史无前例地达到了历史最大,而出资人进入了全面损失。即行业壮大导致了公募基金出资人更多的损失,公募基金行业的规模是靠制造出资人损失不断壮大。

几乎全部的公募基金公司和公募基金经理都说自己坚持价值投资,是价值投资的信仰者。价值投资是靠价值发现,靠买低估后,赚理性的钱,赚合理的钱。但是我们的公募基金,当他们把手中的重仓股推升到80倍市盈率的时候,实际上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国有金融股只有四五倍市盈率。如此低估值,包含着巨大投资机会和投资价值的股票,公募基金几年来一直是拒绝买入,其对这些真正有重大投资机会的低估值板块,公募基金的持仓量少之又少了,聊胜于无。

中国股市有全世界最低估值,最有投资价值,投资机会最大的低估值的金融蓝筹和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低估值板块所包含的符合价值规律的巨大投资机会实属罕见,在全世界范围内找不到如此大规模的低估值、高投资价值的板块。2024年1月中国股市急速崩塌过程中,政策资金入市所买入的都是这些低估值板块,政策资金通过连续的大规模买入这些低估值板块,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事实证明这些板块存在着巨大的机会。投资这些板块,在这些板块上做价值发现可以获得稳定的、理性的盈利。但我们在公募基金的持仓数据中看到,公募基金一直对这些板块的配置少之又少。

公募基金出现了:一方面在高估值板块用社会大众的巨量资金所形成的定价权不断地制造泡沫,从而让客户的钱赔掉,同时坚决不买低估值板块,不去挣合乎价值规律的、理性的钱,不去帮助客户终极实现盈利。而高估值板块,公募基金却疯狂的、持续的、不停地买入;一定会挣钱的低估值板块,公募基金看也不看,拒绝买入。

这是为什么呢?公募基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二) 公募基金靠收割客户壮大自身利益

人类金融史证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投资机构,都是践行价值投资的,没有不靠价值投资就可以长治久安地稳定获利。人类金融史证明,只有价值投资能够长期做大做强,做得持久。为什么中国的公募基金一方面嘴上高喊着要做价值投资,但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上完全不做价值投资,难道他们不想稳定获利吗?难道他们不想做大做强吗?

答案是公募基金这样虽然让客户亏到吐血,但是公募基金公司却获得了天量盈利。实现了公募基金公司的利益最大化这样做符合公募基金的利益。公募基金找到促进自身利益的方法,其实现的利益远比践行价值规律实现的利益多得多,也远远比促进客户利益实现的利益多得多。

下面我们用数据看一下公募基金是怎么样在不践行价值规律、不促进客户利益的情况下,实现自身利益巨大的增长。

2023年底,中国股市总市值达到80万亿,实际流通规模24万亿,公募基金权益类基金规模9万多亿,已经占到市场实际流通股的30%左右!(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实际流通股是指日常参与交易的流通股,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有流通权,但不参与交易,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几乎完全不参与交易,实际流通股大约24万亿。由于公募基金权益类资金的规模已经接近10万亿,所以已经完全掌控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权。加之公募基金在使用手中资金时,往往采取集中投向特定板块,而不是平均使用,所以公募基金定价权优势更为突出。

客观数据证明公募基金掌握有中国股市的定价权!公募基金在中国股市已经具有决定股市涨跌和方向的能力。中国股市稳定不稳定,健康不健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公募基金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募基金一定程度上是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中流砥柱的关键决定因素。

我们统计从2007年到2023年的上半年16年半的数据公募基金给出资人创造的收益和公募基金自己的收益数据如下:(2007年之前公募基金规模非常小,所以没有将其纳入统计)

说明:表中净利润是基金在市场上给出资人赚到的钱,管理人报酬是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

过去16年半,权益类合计为投资人赚取13635亿。权益类基金管理公司收取管理费6187亿。占到投资人收益的45%。基金公司获取的利润是投资人获取的一半。股票型基金管理人获取的报酬占股票型基金出资人盈利更是高达74.5%。

假如投资人同样用这么多钱,不投资于需承担巨大风险的权益类基金,而是去投资无风险的国债。过去16年国债收益率大部分时间高于3.5%,可以计算出过去16年半,同样的资金投资无风险国债所能获取的收益:

权益类基金的钱投资国债,合计收益是19864亿。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权益类基金的出资人把钱投资于无风险国债,获取的收益大于权益类基金的收益。权益类基金的出资人承担风险并没有获得比不承担风险更多的回报。而且所获得的收益相当一部分被基金管理公司拿走。

资产管理业把基金的收益减掉投资于国债获取的无风险收益称之为基金的真实收益,超无风险国债收益后的收益才是基金公司真实管理能力的体现,不能创造超国债收益的资产管理者都是在毁灭财富!数据表明中国公募基金在2007到2023年前半年的16年半中获得的真实超国债收益是-6228亿。权益类公募基金毁灭了6000多亿的财富后,自己挣了6000多亿!

在上文中我已经把中国公募基金从2007年到2023年前半年的16年半里,基金出资人的收益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收益进行了对比。证明了公募基金赚得比出资人多,出资人挣了非常非常少的一点点,低于无风险的国债收益率。

下面的数据是我把2018年到2023年年底,6年时间里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和基金投资人的收入数据进行的统计。为什么要做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呢?目的是通过这项重复工作让大家明白,基金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基金壮大的事实发生后,基金的出资人不仅赚不到小利反而出现了整体性亏损,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基金规模越来越大,行业地位越来越高,对中国资本市场控制力越来越强烈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的是中国基金的出资人越来越亏损了,不仅赚不了钱而且亏钱!换句话说,出现了基金规模越壮大,基金的出资人的利益越受损的情况。也就是说我用这个重复统计过去6年的数据,揭示出来一个更为残酷的真相是基金规模的壮大,导致的是基金出资人更多的损失。

下表是中国全部权益类基金的2018年到2023年的数据,表中列出了权益类基金过去6年,基金净值平均增长率、权益类基金规模、收取的管理费也就是基金公司的收入,权益类基金净利润,净利润就是基金出资人终极收益。

数据中2019年—2021年,中国权益类基金的基金净值三年合计增长了110%,如此高的净值增长在各大类资产中很难出现的。超高收益率推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从2018年1.5万亿迅速暴增到2021年的6万亿,三年增长了4倍。同期权益类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费从2018年的244亿增长到2021年的826亿人民币,实现了近3倍的增长。由于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是每年都收取,6年下来基金公司管理费合计收取了3,149亿。基金公司的收入跟规模是正比例关系,由此凡是能推动规模增长的,等效推动基金公司的收入增长。在短期超高收益推动基金规模和基金公司收入超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看一下权益类基金出资人的终极收益是:6年(18-23)累计亏损2,664亿!

-2,664亿的年化收益率为-4.46%。如果把这平均40,000亿资金买入完全没有任何风险的国债(同期中国国债的平均年化收益率2.5%),可获得的收益为6,000亿元。

数据展示的真相是:“2018年—2023年的6年时间里,公募基金公司成功实现了自身收入的暴增,但投资公募基金权益类产品出资人整体是亏损的。权益类公募基金在过去6年里并没有给出资人创造一分钱的收益,只是给公募基金公司自己创造了巨额收益。”

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数据结构,来看规模最大的前10家权益类基金和规模最大的前5家权益类基金的数据统计。

在前十大基金的数据中可以看到。2018年到2023年6年时间里前十大基金的管理公司获得了215亿的管理费收入。而同期前十大基金的出资人的收益是-469亿。我们看到前十大基金的出资人亏损要比所有权益类公募基金的出资人的亏损比例更高。前十大公募基金作为行业头部基金。他理论上应该比全行业的收益水平更高。但我们看到的客观事实是,的确前十大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收益确实比行业更多,但是前十大基金的出资人获得的收益却比行业亏损得更多。也就是说行业地位高的基金所带来的基金出资人收益还不如全行业的平均水平。

下表是前五大公募基金的数据:

前五主动公募2019年投资者利润率27.28%,2020年投资者利润率30.72%,他们的增幅是低于净值增长率的,这种差异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到在这两年随着基金的净值的大幅上涨,带来了过程中的申购。从规模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五主动公募2020年比2018年增长10.83倍,前十主动公募规模增长4.81倍,主动型公募增长3.22倍,指数型基金增长2.22倍。业绩表现差异使规模增长差异是非常大的。可见市场的力量带来了更多的追高者。往往连续的大涨会透支所投公司的估值,也为未来的萎缩埋下了伏笔。

前五主动公募2022年净利润亏损26.4%,2023年净利润亏损20.39%,基金投资者的亏损幅度大于他们的净值下跌幅度,这与他们高位规模收缩关系很大。我们可以看到前五主动基金,前十主动基金2023年底的规模只有2021年底的0.6倍左右,而指数基金是1.29倍,还增长了一些。由此可以看出连续的大涨,高位募集在下跌时同样伤害很大。

前十大和前五大的主动型权益基金,特点也是非常突出鲜明。可以清晰明显地看到这样的事实:公募基金在不断地制造“神”一样的假象,创造出“虚假”的高净值以吸引资金进入,扩张自己的规模来获取利润,而与此同时不管出资人的收益,不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仅没有为客户创造应得的收益,反而还让其遭遇了巨大的损失。

在前十大公募权益类基金和前五大权益类基金之中看到了一个更突出、更明显的“单边实现基金管理人的巨额利益,但基金出资人得到更大损失”的情况。

在2018年至2021年的基金净值上升周期里。前十大公募基金的净值涨幅因为高于行业平均,所以基金规模涨幅实现了比行业平均更高的增长,从716亿变成4232亿,增长近6倍。同期管理费从11亿涨到63亿,增长近6倍。另一方面,前十大权益类公募基金的出资人截至2023年底一分钱也没有赚到,合计损失了469亿。

我们再看前五大权益类公募基金的2018—2021年的情况,其净值涨幅也是相对比行业平均和前十大更高一些,凭这一点点优势规模从174亿一口气涨到了2,707亿,涨幅十几倍。五大权益类公募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也涨了约14倍,从2个多亿涨到38亿。五大公募基金规模飞速壮大后,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暴增。截至2023年底。五大公募基金的出资人损失了540亿。这就是残酷的真相:越是大规模公募基金,管理人赚得越多,客户越不挣钱,亏的钱却越多。把2007年至2023年前半年的权益类公募基金出资人收益情况和2018年到2023年6年时间权益类公募基金出资人的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一个客观的情况:

“随着基金规模越来越壮大,出资人越来越不挣钱,从获得微弱的利益到形成直接的损失。公募基金壮大导致了基金出资人更悲惨的损失。也就是说公募基金的壮大是建立在出资人损失的基础上。”

而这就是中国股市在2018年—2023年一直起起伏伏,最终在2024年春节前走向了全面的崩溃。事实证明:

在公募基金大规模扩张壮大、获得巨额利益的同时,权益类公募基金的客户和他所依托的市场都遭遇了巨大的损失和危机。

同样地,我们还统计了被动指数型基金的整体、前十大和前五大的2018年到2023年的数据,也列出了过去6年基金规模、管理费、净值增长率、净利润等关键指标。

可以看到被动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要明显低于主动权益类基金。2018-2021这期间的净值涨幅不如权益类,但也达到了44%,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让基金规模从六千亿翻了近三倍,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也是涨了两倍多,所有指数型基金公司在这六年间共收取了近四百亿的管理费。这六年间出资人所获得的累计利润为-1,886亿,亏损的金额甚至是管理费的四倍多,年化利润率为-3.06%。

接着我们再把各项指标分别统计,对比各项指标下权益类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的表现:

首先可以看到在净值增长率和基金规模上,权益类基金的表现效果都要较指数型基金更强烈,前十家和前五家的净值增长率都是指数型基金的十倍以上,且在规模上两类基金也是相差两倍多,而权益类基金规模的增速要明显高于指数型基金。因为权益类基金相对策略会更激进一些,主动选择股票比被动跟随指数更容易让基金公司做出“神话”的效果,更能用更加“漂亮”的净值上涨来吸引更多资金的进入。但这样更加疯狂的操作带来的反作用的结果也是更强烈的,在2021年的泡沫逐渐破裂以后,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大幅缩减近一半,出资人也都纷纷逃离,而指数型基金虽然净值在下降但规模仍在增加,可能是多数人在仍然选择投资基金的时候改变了投资策略,大家都更倾向于选择更加保守被动型的基金了,于是纷纷从权益基金离开,加入指数型基金。

同时还观察到一点,就是前十名和前五名的被动指数型基金的规模都超过了权益类基金,指数型基金的规模更加集中,可以看到前十大被动指数基金的规模就占到了所有指数基金的四分之一,而前五大就占到了六分之一的比重,但是被动性基金整体的表现比较平均,这些更大规模的指数型基金没有对整体特征产生严重影响。而权益类基金的前十大和前五大则不然,虽然他们在整个权益类基金中的占比不高,但一如前面我们看到的那样,权益类基金的规模越大他们对出资人造成伤害越大,全部整体的年化平均利润-4.46%,而前十大达到-6.09%,前五大则是-5.63%,呈现更多的亏损,也就是少数人收割了多数人的巨额财富,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伤害了多数人。

再来对比基金公司的收入和出资人的收益,权益基金从客户那拿走的管理费相当巨大,是所有指数型基金的近十倍,而总计的亏损也是超过指数型基金的总亏损的,选择权益类基金的出资人等于是花了1块钱的管理成本让基金经理管理财产换来了7毛钱的亏损。

权益类基金,用天花乱坠让客户眼花缭乱的说辞和手段,但改变不了他们没有为客户赚到一分钱还让客户承受巨额损失,而他们自己单方面获利的事实。他们就是用6年的时间收割了一波韭菜,这些基金出资人一旦被“假象”吸引,就会被牢牢地套在里面,成为待宰的羔羊,同时还把整个投资环境、整个中国股市搞得乌烟瘴气、伤痕累累,他们成功地实现了损害市场健康、毁灭大众财富、危害社会稳定、只有他们自己获利的局面。

公募基金行为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和规律:

1、制造一个罕见的超正常的高收益。

2、极高的超正常收益刺激、吸引社会大众将钱快速地投入公募基金,使得公募基金规模壮大。

3、被吸引来投入公募基金的资金,基金管理人会无条件地用于买入自己原有重仓股,从而推动重仓股继续上涨。重仓股的上涨又推动了净值的明显上涨,净值的明显上涨再次刺激社会大众,吸引社会大众将更多的钱投入公募基金,如此反复循环。不断循环的这一过程,导致公募基金重仓股的估值进入无法想象的高估值高泡沫。

4、以上机制不断地循环一段时间后,基金重仓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危估值状态,超高估值超高泡沫因为违反价值规律,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必然出现崩塌和下跌。

由于公募基金已经成为中国股市体量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所以公募基金重仓股在必然的崩塌和下跌过程中,一方面造成了基金出资人严重损失,另一方面带崩中国股市出现危机!但是整个过程基金的管理者却挣得盆满钵满。

我在前文追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股市有那么多市盈率低于5倍的低估值优质蓝筹股,公募基金就是视而不见,就是不买入?因为要想让越来越多的大众资金投入基金,基金净值必须持续上涨。如果按照理性的原则看到自己的重仓股已经出现了泡沫,停止继续拉升已经处于泡沫中的重仓股,转而按照理性的价值投资原则去买入低估的股票,那么在投资方向转向的过程中,净值上涨就停止了,净值上涨停止就失去了刺激大众发财梦想和贪欲的工具,从而大众资金快速涌入基金的进程就会终止。在这种情况下公募基金做出了利己性选择,公募基金用社会大众的钱先推动重仓股的股价上涨,带动基金净值的增长,基金净值的增长被广泛传播之后,迎合了社会大众渴望赚钱的欲望,社会大众就会把自己的钱投入到这个基金。拿到大众涌入的钱后,公募基金公司会无条件的、不假思索的、再次买入重仓股票,哪怕这个重仓股票本身已经超越了合理估值,处于泡沫中,他们仍旧要买入自己的重仓股,基金净值就会再次更快地上涨。更快的净值上涨,就可以吸引更多大众资金。为此他们持续推动重仓股上涨到高风险泡沫区也不转向,也不停手,用制造重仓股泡沫式上涨制造更大幅的净值上涨。净值上涨得越快越猛,对大众的刺激就越强烈,大众就会把更多的钱交给基金。

所以他们就会完全无视泡沫,也就完全不会看那真实的巨大的低估值投资机会。从而在中国资本市场就出现了真正的大盘蓝筹股,高分红低估值机会非常巨大、社会经济地位非常重要的优质股票,长期在破产价无人问津。

那些基金经理不可能不知道把客户的钱买入那么高估值的股票会最终让客户的钱血本无归。真相是他们的利益需要制造泡沫,从而在泡沫连续不断地膨胀的过程中,基金净值始终在快速上涨,而且是越来越快速地上涨。为了他们能挣到更多的钱,他们需要让泡沫连续不断地扩大,他们对推动泡沫行为所带来的客户利益的必然损失,以及中国股市必然在未来崩溃的事情完全不在意。

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利用了普通社会大众没有专业能力,只能通过净值的短期上涨买基金的现实,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利用大众的不专业,不断制造泡沫引诱大众。在泡沫壮大的时候,不专业的投资人会不断买入,并支持那些制造泡沫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那些制造泡沫,把出资人的钱投到泡沫里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会受到出资人的热烈欢迎和称赞。大众被基金净值虚假的上涨所迷惑,误以为自己已经赚了钱,误以为基金经理是有强大投资能力的,基金的出资人会把基金经理视为股神和英雄,甚至于给这些基金经理组织了后援会。

随着时间推移,出资人的钱越来越处于危险之中,当全社会几乎所有可投的钱都基本投进来的时候,再没有新增资金的时候,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出现了崩塌,于是所有的客户的钱都大幅地损失了,资本市场也发生了严重的危机和系统风险。此时,基金经理们会技巧性地找到一个下跌的理由,要么是经济基本面有波动,要么就是国际关系发生了变化,要么就是乌克兰战争,要么就是中东局势危机,或者就说是房地产有问题,反正不是基金经理的问题,把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客户因为不专业,最后也就接受了这个观点!

客户不仅约束不了基金经理,而且会给基金经理以负激励,激励基金经理做伤害客户自身利益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赚客户的钱,收割客户就成了中国资产管理业的主流模式。

=====未完待续,点击阅读下一篇=====

精彩讨论

否极泰董宝珍05-16 14:38

欢迎转发,我已经@证监会发布转载

寻觅光影05-16 15:42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指数(HKHSI)$ $无锡银行(SH600908)$ 通过公募这种毁天灭地的极致利己的操作之后!90后一代人失去了对资产管理行业的信任!主动型公募基金己经信誉破产!搞好股市还得探索其他方式吸引居民储蓄进场!

全部讨论

05-15 11:53

老师,能发给证券管理者看看吗?

我是2022年以为基金跌的差不多了,听了别人的谣传,开始试着买入基金,没想到到了2023年初却损失不小,于是对基金进行了深入思考,悟到的观点跟董老师差不多,于是果断卖出了全部基金,于2023年开始自己买股票。我也是发现银行股极度低估,于是全仓买入银行股,到现在基本把基金的损失赚回来了。

05-16 15:42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指数(HKHSI)$ $无锡银行(SH600908)$ 通过公募这种毁天灭地的极致利己的操作之后!90后一代人失去了对资产管理行业的信任!主动型公募基金己经信誉破产!搞好股市还得探索其他方式吸引居民储蓄进场!

05-17 22:46

牛逼!说的太好了

支持

05-17 08:31

说的太棒了,ZJH等会就请你去喝茶

谢谢董总的精彩分享!

应该让最高管理层看到

05-16 16:31

弄一只猴子当公募基金经理,肯定比坤坤兰兰们赚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