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享交流】现在具备息差反转条件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5

网页链接{现在具备息差反转条件吗? }

问题:

日本银行的息差持续下降,中国的情况会那样吗?中国的净息差仍在不断走低,既然是一个周期性现象。那么,如果息差开始反转并上升,这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呢?

当前息差迅速降低的情况确实值得关注,因为这种速度有些异常。一般来说,当贷款利率下降时,息差会下降,但下降幅度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通常是同步下降的,尽管可能存在不对称的降息情况,但过度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小。然而,这次息差的快速降低异常迅速,从原先的约2%一口气下降到1.5左右,降幅相当迅猛,大约达到30%至40%的幅度。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团队认为,这主要是由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的缺陷所致。LPR机制只涉及贷款利率,因此自LPR改革以来,贷款利率一直在下降。然而,LPR并不影响存款利率,而当前存款利率却略微上升,导致存款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剪刀差”不断挤压,形成了越来越困难的息差情况。这种快速的息差下降是由LPR机制的缺陷所致。

具体来说,LPR机制只影响贷款利率,而未能对存款利率产生直接影响。银行普遍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不敢主动降低存款利率,因为一旦降低存款利率,存款就可能立即流失。因此,大多数银行都在降低贷款利率,而不敢主动降低存款利率。这就导致了存款利率上升,进而加剧了存款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差距,形成了现在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行政手段对LPR机制进行修补,采取措施让所有银行同时降低利率,消除它们对穷途困境的担忧。这一修补工作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去年全年进行了多次存款挂牌利率的调整,但目前来看效果还不明显。

最近看到的一份一季度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的存款利率相比去年略有上升,主要是因为存款出现了定期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定期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导致了存款利率整体上的上升。然而,这也加速了息差的下降。这种情况反映了LPR机制的缺陷,它未能使贷款利率的下降自动传导到存款利率上。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息差过低已经引起了政策上的重视,监管部门提出要保持息差,以维护银行的稳定。因此,从目前的数据表现来看,息差不太可能进一步大幅下降,可能已经触底并趋于稳定。虽然政策具有滞后效应,但总体上已经有了政策,因此,息差不太可能进一步大幅明显恶化。

整体上,它已经触底,并且可能已经稳定下来。如果可能的话,三四季度有可能略微上升,这是因为去年的息差大幅下降的政策从去年六月开始实施,导致了去年三四季度的息差同比较低。
此外,我们的调研发现,上市公司普遍提到了影子银行的问题,即出现了借款人在放贷的情况。由于贷款利率过低,一些大企业得到了超低利率的贷款,但实际上可能并不需要这些资金。这些大企业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借款人,各家银行都争相向他们放贷,这导致了过低利率的形成。

然而,这些大企业拿到超低利率的资金后,并没有有效利用,而是进行了资金空转,进一步加剧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监管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要求抑制过低的贷款利率。

1990年后,日本银行的息差持续下降,中国会出现相似情况吗?我曾对此进行研究。但这个问题涉及预测长期未来,因此存在主观性。

首先,日本和韩国的息差过去几十年一直在下降,并且相当低。为什么会下降呢?日本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导致需求不足。1990年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社会出现了债务最小化倾向,许多公司和个人都负债累累。债务最小化趋势,再加上长期的经济停滞,使得银行的需求不足。

韩国情况类似,其经济模式以大企业为主导。早期,韩国政府暗中为大型企业提供了担保,导致它们的杠杆率非常高。然而,随着韩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大企业转向了股票市场融资,进一步减少了银行的需求。

那么中国会不会出现类似情况呢?长期来看,由于货币供应过大,中国的息差趋势也是下降的。虽然存在一些波动,但总体上来说,中国的利率已经持续下降了。但与日本和韩国不同的是,中国是一个变化快速的社会,法治环境相对还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维持一定的息差来应对高索偿成本和清算成本,以应对企业破产或资产价格波动。

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中国不太可能像日本那样出现息差大幅下降的情况。目前来看,中国的息差已经处于相对低点,这一轮的调整周期可能已经见底,开始逐渐向上突破。尽管我曾预测息差会在2%左右上升,但实际情况却出现了比预期更大的下降。这表明当时我对社会背景的思考不够深入。不过,现在看来,我们已经更充分地考虑了社会背景,可以认为已经差不多了。

全部讨论

中国未来必然也是走向日本和韩国低利息情况。中国企业哪有贷款现在,大多数都是维持不下来了,街头到处都是门头房出售出租,到处大型商场里面门面关门,这个是大衰退信号,未来房地产还会更多崩盘,到时候价格持续下降?请问银行贷款还会多吗?所以一切都证明银行持续下跌,可是总有一些人,认为自己能改变。

我认为不是思考的不够,而是先有了观点,后有了结论

05-21 22:31

董总,我是您的粉丝,对您的银行大博弈也在阅读,不过书中讲银行逐渐开始一个新的周期,有个前提就是息差能稳住,目前看息差没能稳住,这会不会破坏银行应有的周期?再就是15年的坏账率到了顶点,若是10年一个周期,那么25年左右又是坏账的顶峰,这一轮周期可就马上走完了!可还是没挣到钱,这个时间成本可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