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出资人的信】凌通盛泰2023年报(上):未来的优势银行在哪里-1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9喜欢:19

2023年年度报告(上)未来的优势银行在哪里?

在本次年报,我将探讨银行业最深层次的问题,哪些基础的要素决定了银行的经营状态。通过对深层次问题清晰的探讨看清表象。

为了探讨银行业经营的深层次问题,探讨哪些基础的要素决定了银行的经营状态。我们先回看中国过去10年银行业发生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过去十年银行经营背景:对公入泥潭零售进蓝海

在2008年之前支撑了社会发展的主要是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低技术发展模式内在无法长期化,必然走向结构升级!

从2008年已经走到了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以后2008年金融危机加大了4万亿市场的刺激引发的延后问题,2014年中国正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有条件、有能力进行产业升级的加速,政府启动了去杠杆、去产能、调结构等措施,使得重要的传统落后产业集中退出市场,形成罕见规模的对公不良。

对公贷款出现了十万亿级的人类金融史上最大规模的不良,由此2015年前后对公贷款形成资产质量泥潭!

与此同时,过去十年中国社会出现了以房地产拉动的居民加杠杆,居民加杠杆导致个人零售大增长,零售贷款成为银行业增长蓝海。

表现在银行业财务报表:对公贷款不良飙升,令对公贷款占比陡降。个人零售贷款大幅增长,零售贷款占比大幅增长。

数据反应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是对公贷款的资产质量恶化,而非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恶化!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主要来自于对公而非零售贷款。

过去十年银行业在对公贷款出现严重不良走入资产质量泥潭化的同时,零售贷款的资产质量处于相对稳定的低位,形成零售蓝海化。

顺应这一经济环境变化各个银行不约而同对环境变化进行了战略适应。加大零售贷款投放,相对压缩对公贷款!

下图是中国银行业过去十年新增贷款的投向和各类贷款占比数据!

客观数据证明,过去十年中国银行业的客观经营背景是:对公进入泥潭,零售进入蓝海。

这一客观社会经济背景构成过去十年中国银行业的经营基础和前提!在客观经营背景深刻变化后,所有银行全面调整到压缩对公,挺进零售以适应环境变化!

下图是将过去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分别为对公贷款和零售贷款的影响所做的示意图:

过去十年银行经营状态决定于“含泥量”

相同的环境变化对不同的银行影响是不同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各个银行经营状态的差异?

答案是各银行资产结构中的“含泥量”。

“含泥量”的概念:

由于问题资产主要出现在对公贷款,所以谁的对公贷款保有量多,谁的困难大!谁的对公贷款保有量小,谁面临的问题小。面临的问题多,走出泥潭的时间就长,面临的问题小,走出泥潭的时间就短!这就是“含泥量”的概念!

以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保有的对公贷款占比少,零售贷款占比多,所以含泥量较少,因此较早走出了泥潭,对公占比、对公依赖最强的银行因为含泥量高,必然是过去十年经营最困难的银行!

过去十年以零售为主的银行(Z*银行、P*银行、Y*银行)经营状态较好,是因为其战略选择专注零售,形成了以零售贷款为主的资产结构,保有零售贷款的比例比非零售银行高,资产主要集中在安全区而非泥潭区!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对公泥潭化,零售蓝海化”的变化时,以零售贷款为主的资产结构所受不利影响小导致的!

同样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对不同的业务模式的影响不同,对某一业务模式是有利的,对另一业务模式是有害的,这样就在社会环境变化时,导致不同银行经营的巨大的差异。差异的本质是经济环境变化对不同业务模式影响的不同和差异!

当经营环境变化后全部银行都以抢占零售蓝海市场为经营战略,各个银行零售贷款的增长率趋同,零售市场的机会被所有银行接近平均的瓜分!

零售银行个人零售贷款的增长率与非零售银行的增长率是一样的,证明零售银行并没有明显经营运营优势。

零售银行在过去的优势只是保有零售贷款的比例比非零售银行高!在社会经济环境出现“对公贷款资产质量恶化,零售贷款资产质量稳定的”阶段,零售银行的资产结构所受不利影响小导致!是零售银行的“含泥量”小导致的。

零售银行所以“含泥量”小是由资产结构特点导致的,资产结构是由战略选择决定的,本质是战略选择优势而非运营优势!

过去10年对公银行困难重重,是因为环境变化导致对公资产质量恶化,那些资产结构以对公资产为主的银行受到不利影响多,资产质量以零售贷款为主的银行,资产结构是零售为主受到的不利影响小。银行业的经营状态,直接决定于环境变化和资产结构的共同影响!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不是直接的。

过去十年银行经营状态决定于“含泥量”

相同的环境变化对不同的银行影响是不同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各个银行经营状态的差异?答案是各银行资产结构中的“含泥量”。

“含泥量”的概念:

由于问题资产主要出现在对公贷款,所以谁的对公贷款保有量多,谁的困难大!谁的对公贷款保有量小,谁面临的问题小。面临的问题多,走出泥潭的时间就长,面临的问题小,走出泥潭的时间就短!这就是“含泥量”的概念!

以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保有的对公贷款占比少,零售贷款占比多,所以含泥量较少,因此较早走出了泥潭,对公占比、对公依赖最强的银行因为含泥量高,必然是过去十年经营最困难的银行!

过去十年以零售为主的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经营状态较好,是因为其战略选择专注零售,形成了以零售贷款为主的资产结构,保有零售贷款的比例比非零售银行高,资产主要集中在安全区而非泥潭区!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对公泥潭化,零售蓝海化”的变化时,以零售贷款为主的资产结构所受不利影响小导致的!

同样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对不同的业务模式的影响不同,对某一业务模式是有利的,对另一业务模式是有害的,这样就在社会环境变化时,导致不同银行经营的巨大的差异。差异的本质是经济环境变化对不同业务模式影响的不同和差异!

图 5 过去十年零售行与非零售行在零售贷款上的增速对比

当经营环境变化后全部银行都以抢占零售蓝海市场为经营战略,各个银行零售贷款的增长率趋同,零售市场的机会被所有银行接近平均的瓜分!零售银行个人零售贷款的增长率与非零售银行的增长率是一样的,证明零售银行并没有明显经营运营优势。
零售银行在过去的优势只是保有零售贷款的比例比非零售银行高!在社会经济环境出现“对公贷款资产质量恶化,零售贷款资产质量稳定的”阶段,零售银行的资产结构所受不利影响小导致!是零售银行的“含泥量”小导致的。

零售银行所以“含泥量”小是由资产结构特点导致的,资产结构是由战略选择决定的,本质是战略选择优势而非运营优势!

过去10年对公银行困难重重,是因为环境变化导致对公资产质量恶化,那些资产结构以对公资产为主的银行受到不利影响多,资产质量以零售贷款为主的银行,资产结构是零售为主受到的不利影响小。银行业的经营状态,直接决定于环境变化和资产结构的共同影响!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不是直接的。

表 1 历年零售银行资产结构与非零售银行资产结构的对比

全部讨论

银行的差异化未来会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信贷资产结构(息差业务)
2:银行的中间收入:代销理财,代销信托,代销保险,代销基金等等,这些代销的中间手续费收入跟私行财富的规模极其正相关(非息差业务收入),非息差收入越高的银行往往私行财富规模越大,在银行板块里面中间收入长期增速快的银行,私行财富往往也长期增速快,这种银行长期大概率胜出。
银行的发展方向,看的比较清楚了。
息差业务:零售银行占比高的银行远远好于对公银行
非息差业务:需要关注私行财富的长期增长情况银行;需要关注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长期增长情况。
最后各家银行去查阅下数据,最值得长期投资的银行是: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特别是当前的平安银行,估值极其低,是投资银行的首选。
记录下:当前24年2月10号 平安银行9.67元
三年后再来看看

平安银行的股价个人预计创历史新高24元是时间问题,这是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决定的。平安银行的分红比例大概率1~3年提升到30%,这是由于平安银行走轻资产路线(一级核充快速提高),保守经营路线决定的。

02-11 20:45

是不是零售银行不能只看贷款业务,也要看存款业务吧,存款业务可能更重要,你的存款到底主要是来自于企业还是来自于个人,主要是活期还是定期,对银行来说做好负债业务使负债成本尽可能降低才是难度更大的,这样银行就不必冒更大的风险去发放收益更高的贷款。老董说的也有道理,现在零售贷款业务也是一片红海了,各家银行的手机APP上都会给你消费贷或信用贷额度,只看谁的胆子大给的额度更高了。

📉下去就难以弹上来

03-08 08:45

学习一下,谢谢~

02-15 15:51

02-11 21:46

好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