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国际主流媒体为什么一直看空中国资本市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3

点击阅读公众号文章:【董宝珍】国际主流媒体为什么一直看空中国资本市场?

国际主流媒体为什么看空中国资本市场?

董宝珍:

在全球投资机构和投资界,包括中国本土的投资人,一直存在着银行业将面临破产的观点,并且给出了相应的破产价。然而,我近期撰写的《否极泰基金2023年半年报》中的核心内容却指出了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状况与国际大型银行基本面状况的对比,通过比较中国银行国际银行的基本面数据,探讨中国银行业的真实盈利情况以及投资者对中国银行的误解。

中国银行国际银行的基本面对比

中国银行的成长性和印度银行一样是全球最高的,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也是全球最高的。根据过去17年的净利润增长数据,中国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为16%,而国际同行、欧美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只有不到3%。

盈利真实性的比较

有人声称中国银行的盈利不真实,然而这是一个谎言。通过对中国银行业的盈利真实性与欧美银行业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欧美银行的盈利存在不真实的情况,其中包括低拨备和低计提。相比之下,中国银行业的高拨备和高计提使得其盈利更加真实。中国银行现在的计提率和贷款拨备状况与美国银行业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水平相当,是世界最高的。在这种高拨备率和计提率的情况下,中国银行的盈利更加真实可靠。

中国银行业的客观基本面优势

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客观基本面状况更好,甚至更优秀。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中国银行的估值水平仅为欧美日银行估值水平的一半,印度银行的1/3。尽管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表现较好,但投资者对其存在质疑。这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国际主流媒体总是看空中国银行业?

西方舆论的影响

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模式被证明是有效的。然而,我们是否注意到每天都有所谓的"中国崩溃论"在传播?这是因为西方掌握着舆论和媒体话语权,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试图证明中国不行。对于银行业低估只是他们对中国体制否定的一种表现而已。

银行业代表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核心,而在这种否定过程中,西方却在指鹿为马,抑制中国的发展,引发舆论战,唱衰中国股市。虚拟经济具有神奇的特性,只要大家都相信中国不行,就会真的如此。西方国家采取敌对态度是正常的,因为它们不希望看到中国取得成功。中国希望与西方保持和谐,但西方却不这样认为,它缺乏包容和广度。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中国人自己也开始相信自己不行,中国的"香蕉人"(指盲目崇拜西方)太多了。

举例来说,主流公募基金集中投资那些与中国经济模式相关的产业。这些基金已经被华尔街的精神殖民主义所束缚,愿意成为华尔街的精神奴隶。通过精神奴役,西方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物质利益。

金融舆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2000年左右,国际货币组织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并宣称中国的不良资产已经达到当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5%至70%,相当于4.5万亿到7万亿人民币的不良资产。然而,事实上,在1999年我们已经剥离了1.4万亿人民币的不良资产,而剩下的在2002年时仅剩下0.97万亿人民币未剥离。然而,这些舆论的传播导致全球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恐慌,影响了金融体系和银行的安全性,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问题。可以说,舆论确实具有影响实体经济的能力。

金融舆论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国内,也涉及到国际范围。举例来说,2020年疫情爆发时,标普公司立即发布了中国不良贷款率上升到6%的消息。实际上,由于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并未上升。

银行股:客观数据背后的低估

从客观数据来看,中国银行股在许多方面甚至具有更多优势。然而,与此同时,中国银行的估值却被压得很低。虽然我们在许多数据上与国际同行持平甚至领先,但中国银行的估值却被打到了谷底。投资者在考虑投资时应该只考虑客观数据,如果客观数据没有问题,为什么还要看空呢?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看空中国的体系,试图抹黑中国的体系。

全部讨论

2023-07-13 18:25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写的非常精彩

2023-07-14 11:29

真实意图就是想抄底,此地无银三百两,谁都懂得。

2023-07-13 18:48

为什么国际主流媒体和国际资本不看空越南和印度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