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41回复:111喜欢:12

我在去年二月准确预测了银行资产质量不会受疫情冲击

    下面这个图是我今年二月在疫情爆发时所发表的连续4场视频演讲中的一个插图。今天疫情对中国的影响趋于结束,最终反映到银行资产质量上的数据跟这个图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我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准确提前于二三月份就预判到,疫情不会使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人。我的预测与后来的事实完全一样,但是另一方面我的正确认知,虽然已经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但目前银行股的股价和二三月份也差不了多少,换句话说二三月份人们认为疫情冲击下,银行要走向大规模资产质量恶化,当时给定的估值包含了这个悲观预期,今天这个悲观预期已经被事实证明完全是错误,但股价还是没有修复 ,这说明什么?这意味着什么呢?

    投资首先是认知博弈,但本质上是人性博弈,你首先要准确预测某一个事情的未来走向,第二你准确预测了,不一定马上就能兑现,你需要等待大家都觉醒从错误中清醒过来,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是自我人性克服过程。当然我现在也意识到,其实除了认知和人性博弈,还有一个是骗和反骗的博弈,现在的抱团股的幕后操纵者是高位骗接盘侠,低位骗割肉盘,你要识破他在骗你。


全部讨论

2021-01-23 01:02

讨论已被 否极泰董宝珍 删除

其实银行还有一个不确定的事情:绝大多数的银行同质化严重,竞争太过激烈。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些年,经济一直在扩张,大基建对资金需求较大,银行发展的约束主要是资本充足率这个内在因素,所以所有银行都是躺赚。但是现阶段乃至接下来很长时期,经济增速下降,金融脱媒,银行业是否会面临一场巨大竞争,银行业也会出现“产能过剩”,从而导致全行业利润下降甚至行业洗牌?我想这个才是大家对银行悲观的一个因素,而不是仅仅看到市盈率和市净率很低就觉得低估。董老师怎么看呢

2021-01-22 23:48

价值投资代表菲特芒格都说过不预测,你这是唱的哪出?

2021-01-23 19:53

《穷查理宝典》里提到过一种心理倾向,叫做避免不一致性倾向,指的是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作出改变。人们倾向于积累大量僵化的结论和态度,而且不经常去检查,更不会去改变,即使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它们是错误的。
还有一种倾向叫做权威—错误影响倾向,潜意识地盲从权威的判断和指导,我觉得用来形容机构也挺合适的。

2021-01-22 22:54

因为有比银行更好的资产

2021-01-22 21:58

李大霄:中国蓝筹核心资产在高歌猛进,只不过绝大部分人都被30年以来的错误观念洗脑了,去追逐高估五类股票而对蓝筹股视而不见。牛市早就起程了,只不过很多人硬是不承认也没有办法。牛市注定与绝大部分高估五类股票无缘,也注定与绝大部分被洗脑的人无缘,被洗脑的人要及时改变思路,只有做好人买好股才能得好报,只有余钱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方能更加久远,一批被长期压抑已久的最低估最优秀最大的蓝筹龙头股正在崛起,中国核心资产将傲视全球!

2021-01-22 21:49

老董的“结构状态暂停”,让我坚持了下来,非常感谢

2021-01-23 18:39

博弈这个词反应的是: 你是强者,可以看到别人认识不到的东西。而我的认知是: 决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弱者。只可做价值跟随。普通人很难靠价值发现取得成功。

2021-01-23 11:14

记得董总曾说过,只买烂银行,这个观点现在是否还在坚持,如果坚持的话,招商银行的走势,能不能说明一下,希望董总解惑。

2021-01-24 09:25

股价一涨,宁波银行又要融资了。大多数银行过一段时间就需要融资,没有自生性增长的银行难谈好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