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解读巨诺载体供应协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6喜欢:6

巨诺同自己的大股东Juno(BMS)签了一个载体供应协议,并公告了协议的主要条款。看了之后,还是能挖掘到一些信息,分享给长期跟踪巨诺的朋友们,大家可以一起聊聊。在整个CAR-T的生产过程中,T细胞分离、富集、活化、扩增、CAR基因转移、CAR-T体外扩增的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在CAR基因转导的这一关键步骤中必须要用到病毒载体,病毒载体可以说是除了病人自身T细胞之外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目前市场上已获批的诺华、BMS、吉利德凯特(复星凯特)、药明巨诺传奇生物等主流CAR-T产品都使用慢病毒作为基因转导载体。理论上慢病毒的生产并不太复杂,但通过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出符合cGMP质量要求的病毒载体绝非易事——作为治疗r/r MM同类最佳的 Carvykit,产能瓶颈就在于病毒载体的短缺限制。

在巨诺的年报交流会上,李医生明确表示2大关键材料的国产替代进程:其一是分选磁珠在今年年底完成国产化替代,另一项则会在2025年进行(2025年完成所有材料的国产替代)。分选磁珠的国产替代相对容易一些,今年先行,而病毒载体的国替更具挑战,因此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巨诺同Juno这个载体供应协议签至2025年本身也反映了这样一个预期——尽管长协价能更好地控制成本,但是一旦能自产/国产,就没必要找Juno第三方代工了。在这份协议中,巨诺公布了过往3年的病毒载体采购金额和23年至25年的计划采购金额上限,通过这些数字,咱们对于巨诺的未来业务进展也能来一个管中窥豹了。

尽管巨诺对于其使用的病毒载体的成本价格没有做任何披露,但通过行业内的一些相对公开的信息交流还是能推出一个大概:第三方代工(进口,商业化生产),平均成本约在1.5万至2万美元1剂,这只是一个相对平均的成本,病毒载体的成本还取决于生厂商的病毒载体的生产工艺和单批次的生产数量。某全球大厂G,单批次100剂时成本单价在2.5万美元/剂,如果单批次达到10,000剂以上,则价格会大幅度下降至小几千美元。Cell & Gene Therapy Insights也有报道过一些国外的生产厂商通过优化培养体系,可以使单剂成本控制在1.2万美元。总体来说,单批次数量越高,生产成本可以被摊薄,单剂成本越低。根据业内交流信息,药明巨诺之前的病毒载体单剂平均成本在10万人民币,约合1.4万美元。这个成本对应20至23年支付给Juno的采购金额来看,3年的病毒载体购入数量分别约为36、100、157剂,基本上能同巨诺这几年的临床和商业化的回输数量吻合(之前的几篇文章有分析过商业化和临床回输的具体数量,这里就不再重复)。

此次新的病毒载体供应协议所涉及的采购量更大,从23年的1,100万到25年的3,160万美刀的采购上限金额来看,毫无疑问Juno应该给与自己关联企业更低的采购价格——为方便推算,假设采购价继续维持不变(采购量的提升抵消行业内病毒载体供应量短缺而引发的涨价),那么从23年至25年的采购金额上限能推算出病毒载体可能的用量上限:

2023年上限:785剂

2024年上限:1,414剂

2025年上限:2,257剂

实际用量和采购上限未必一致,但至少能看出巨诺为其商业化做的“未雨绸缪”的规划部署。结合公告来看,病毒载体主要有用在以下几方面的商业化和临床:

3L LBCL 和 FL:这个机构都有一致性预期,2023年350例商业化回输、2024年达到650例,2025年能做到1,000例。

3L MCL和ALL:这2个新适应症的增加会多带来一些新的商业化的量,要看具体获批时间,在刚起步阶段,量不会太多。

2L LBCL:更早线的治疗才是最大的X,从公开及行业交流信息来看,目前2L LBCL的数据非常不错,如果按计划在今年Q3提交IND,24年H2获批是超大概率事件——2L LBCL的适应症人数是3L LBCL的数倍,这将显著增加巨诺的商业化收入。对于2L LBCL的商业化,目前一些机构是有预期的,但也有很多机构选择忽视,一旦2L LBCL获批放量后,这个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预期差。

SLE: SLE也是贝诺达扩大非肿瘤适应症的一大举动,上个月的10号已经公告IND获批,那么24年H1应该能按计划拿出关键性临床2期的数据,25年获批NDA,SLE临床所需要的病毒载体自然不在少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份协议的签订,巨诺除了为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储备足够的原材料之外,目前整个CGT领域都比较缺病毒载体产能亦是其考虑的一个关键。相比于传统生物制剂,行业内的病毒载体外包率远远高出前者,不仅如此,外包给CDMO企业的平均等待期也都超过了15个月以上,甚至还有2年甚至更长的等待期。之前看过有人说国内也有厂商能够快速生产,用不了那么久——的确,国内确实有不少供应商可以马上给你来一个实验室级的小规模生产,拿十几或几十例用在早期实验问题不大(不贵,几千元人民币1剂,量多价格还能谈)。可是一旦你打算报NDA,你敢告诉NMPA自家用的是小作坊的载体?!动动脚趾头都不用想,这个肯定是过不了cGMP的。全球大部分的CGT都为初创公司,这些从新药开发、临床实验及商业化生产都要找CDMO代工,符合cGMP生产要求的CDMO也就那么些,大家都在抢,产能紧张程度可想而知。毫无疑问,巨诺的管理层已经预先看到了接下来业务规模发展对于载体供应的需求——至少在25年自产之前要保障供应吧,否则好不容易市场给拓出来了,适应症患者也放量了,如果产能供应掉链子了,那真是到死都无语了。

聊了这么些,最后想说的是:药明巨诺,静待花开。

$药明巨诺-B(02126)$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科济药业-B(02171)$ 

全部讨论

2023-05-26 17:12

老哥还在跟追巨诺呢.....我以前就是做慢病毒的,当然当时是做非注册临床级别小试病毒,当时一个批次10-20人份,平均到每份的成本(除去人工)在500-1000元,当然考虑到放大和复合商业化的相关复杂检测,国内应该也能做到10000以内。其实巨诺就是赌的两点1,上市后国内迅速放量;2,国内竞品短期内无法上市,打一个时间差赚超额利润。但目前这两点都不算赌赢,预计明后年国产CD19就会上市,我猜测价格40-50万以内,巨诺很难有利润空间去竞争。

2023-06-16 02:05

感谢分享。听说复星凯特二线即将在今年获批,为何巨诺二线的进度慢了一截?

2023-06-02 21:43

感谢分享,成本12的我早就躺平了,不回本不会卖,希望能回本。

2023-05-26 19:22

首先感谢分享。然后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第一个,请问是否知道磁珠和慢病毒的国产替代,是用的谁家的?第二个问题,关于自免 SLE 这块,自免确实可能是未来一个很大的产量,请问目前自免这一块的数据,和抗体药物比,是否有很大优势?谢谢。

2023-05-26 17:10

2L LBCL  24年H2获批?入组完成了么?我怎么记得这个适应症即便入组完成,病人随访时间也要很久啊

2023-05-26 16:26

大佬,现在不跟踪科济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