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的一点辩看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6喜欢:2

 $中国中药(00570)$  最近看了下中国中药的年报和财务数据,真是让人大为惊喜啊,在我大A股,翻来覆去都是看着像垃圾的中药企业,没想到港股有这颗明珠。

首先咋们谈谈对国药的认识,国药大啊,生物制品、化药板块、中药板块、医药流通、药房,下面分布着各个板块的上市公司,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港股国药控股成立的背后股东,国药集团和复星医药,建立之初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环境下成立的,也是第一批改革试点企业,意义非凡。这些年,国药的营收是越做越大,突飞猛进,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两票制下收购了很多当地或大或小的流通公司,输送管理制度和制定经营指标,既保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充分的运用好了民营企业的活力和积极性,可谓一石二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收购溢价问题,在二级市场并购成长也给不了很高的估值,持续性和稳定性存疑,小公司既可以把股份卖了得一笔钱,市场依然可以做,而且还有国药爸爸在后面支持,所以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如何平衡利益和经营理念的融合是比较重要的核心点,适当放权我觉得是合理的,同时中国中药也继承了国药的发展路径,13年收购盈天医药,接着是贵州同济堂以及一方和天江,拥有三个老字号、五个驰名商标,聚焦了全国最大的中药颗粒公司,搭建了从种植、饮片、颗粒、成药、大健康全产业链,接近7成的颗粒收入2成 的成药和1成不到的饮片,公司发展逻辑清晰,成药市场认可度高,颗粒占据半壁江山,现在发展产地化颗粒公司并搭建道地药材的全覆盖,从源头管控药品质量并制定中药行业标准,创立龙印品牌中药,步步为营,聚焦主业,资源背景丰富。我看到了一个整合中药的具备潜力的公司。同时收购导致的商誉和无形资产确实是收购的弊病,资产有些虚,好在业务格局稳定、公司质地稳健,不存在减值等问题。

很多人担忧颗粒放开后的市场竞争激励程度导致高毛利的下滑,中国中药占有率过大导致的天花板和成长问题,其实大可不必,任何行业经过竞争必然走向毛利下滑的境地,唯有树立品牌,触及消费者才能走出困境,而中国中药至少再往这条路在走,走不走的成功我们边走边看,而中药的发展才刚开始,这么低的集中度、经济一直向前,最重要还是需要国民多认识中药、了解他,同时行业越来越规范,龙头企业抓住机遇,空间依旧很大,但是这个过程肯定也是起起伏伏,把握国家支持中药的方向、中药规范 的方向、企业是否在做正确的事的方向就够了。

全部讨论

2020-10-01 19:27

颗粒才刚开始,天花板还早,570这几年拼命跑马圈地是对的。就是导致资本开销大市场不待见,其实是利润后置成本前置

2020-12-06 19:00

中国中药它有什么品牌的颗粒吗?市面上只看到白云山什么颗粒之类的药厂出的中成药。

收购、整合、布局,中国中药的发展路径,应该受宋卫平执掌国药的影响,也留下了不错的基因。毕竟,宋执掌下的国药和中国建材,都取得了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