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股息遇上低波动,红利策略如何“稳”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年以来,A股行情较为分化及震荡,二月份以来,市场迎来一波反弹,但近期上涨节奏已放缓

震荡市有望延续,关注高股息等资产

随着二季度尾声已过,震荡市有望延续。在地产政策超预期的背景下,短期市场交易二季度经济不差,但三季度经济有回落压力的担忧并未根本缓和。

未来需关注:

一是国内主要在于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与销售情况、特别国债的节奏与投向、三中全会的政策改革预期等;

二是海外地缘政治、美国大选与美联储政策等。

杨振建表示:

值得关注的投资主线包括高股息资产等。资源品、公用事业、家电等已完成了第一波估值修复,后续的看点是分红比例提升和无风险利率下行

一是出海。出口链Alpha体现为优质公司国际竞争力更早显现;

二是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科技成长,包括设备更新、低空经济、合成生物、AI等投资线索。

“高股息”+“低估值”特征助力穿越牛熊

广义的高股息是从非成长性的因子中寻找低估值的机会。当前成长性对估值的决定作用明显弱化,这背后是成长中枢的回落,以及市场对外推高成长更加谨慎。而分红比例、业绩稳定性和可见度、折现率对估值的影响权重提升。

高股息股票通常具备低估值、低业绩增速的特征。股息率=分红率/PE,高股息标的本身的PE普遍偏低

高股息指数成分组成主要为周期-金融-消费。三种典型高股息指数中,周期板块占比均最大;在红利价值指数和中证红利指数中,金融板块占比次之。高分红标的主要分布于银行、煤炭、石化、交运、白电、电力等行业。

红利策略的核心收益来源是股利的再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可拆分为资本利得(股价变动)+股息收益(股票红利)两个部分。

一方面,高股息平滑股价波动对资本利得的影响;

另一方面,当除权除息或市场下跌时,股利再投资可以降低平均持仓成本,获得更大的向上弹性。

杨振建表示:

市场反弹阶段,从以往历史相似行情来看,红利资产表现通常稳健。在市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跌或调整后,投资者开始寻找具有稳定收益和较低风险的投资机会,寻找“价值中的价值”。此时,高分红低估值策略所关注的那些被市场低估的公司往往能够成为投资者的选择。

市场环境方面红利策略在震荡市和熊市中的表现通常相对较好。这是因为在这些市场环境下,市场整体风险较高,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稳定收益和较低风险的投资机会。

同理,在市场情绪方面当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时,红利策略的表现通常也会相对较好。因为那些具有稳定分红能力的公司往往能够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提供相对稳定的收益,从而吸引避险资金的流入。

从2021至今,红利指数的涨幅排名已经连续三年靠前,也因此获得众多资金青睐。年初以来,红利策略因其强势表现被较多投资者关注,交易拥挤度指标一度指向较高水平,近期市场情绪有所降温,交易拥挤度回归合理区间。

红利策略被视为一种相对独立于牛熊市周期的长期投资策略,其“高股息”+“低估值”的特征使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从长期来看,红利策略仍然是有吸引力的投资选择,提供了一种更为稳健的投资途径。

红利低波双因子选股策略有效性较强

红利低波ETF是双因子选股策略,除了分红率,还会关注波动,波动越低越好。但对于A股市场来说,市场交易一直非常活跃,整体换手率都很高。那么,波动因子在A股的有效性如何?

杨振建认为:

波动因子作为常见的Smart Beta因子在海内外市场上都有优秀表现

理论上来说,低波动股票受投资者关注较少,更大概率处于被低估状态,长期看会出现价值的回归;

高波动个股则因为投资者过度自信而被进一步推高,未来更可能调整

总的来说,在A股市场对波动因子进行验证,可以发现因子有持续较好的收益表现,且近年来并没有出现明显失效。

低波动策略在A股市场具有长期稳定的Alpha效应,并且低波动股票在长期内通常拥有更好的风险调整收益。此外,低波动因子在沪深300股票池中的有效性较强,在中证全指中也表现出较好的分层分离度和线性程度

杨振建表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红利策略相关的基金,显著跑赢了其业绩基准,而红利低波相较于沪深300等宽基指数也有着非常明显的超额收益

中证红利的上涨弹性空间可以结合其历史表现判断,经济过热或者“滞胀+利率上行”、“经济衰退+利率回落”(大熊市,2021例外)两种环境是红利策略占优的宏观背景

其中06-07年(利率市场化、“煤飞色舞”)、16-17年(供给侧改革)主要由金融、周期权重行业自身逻辑拉动,若剔除这两轮行情,则熊市抗跌是主要的超额收益环境,不需要其它条件配合即可跑赢全A(如15年、18-19年、23年)。

高股息策略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国债利率上行阶段大金融占优,经济过热→滞胀阶段周期股占优;具体而言,主要源自于红利指数传统周期型行业占比较高,在经济复苏期顺周期板块的需求支撑较强,而在衰退初期市场下跌过程中高股息板块本身也相对抗跌(PPI阶段上行)。

而2021相对例外,由于全球供需错配、国内能耗控制等引发的供给短缺,导致钢铁、煤炭等板块走牛,进而推升红利指数

因此,投资者在选择红利指数时,应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以及对市场的理解来决定。

例如,如果投资者偏好稳健的收益并希望降低波动性,可以选择红利低波指数;如果投资者对某个特定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和信心,可以选择行业主题的红利指数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外,本文中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红利低波100ETF(SZ159307)$ $红利ETF博时(SH515890)$ $上证指数(SH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