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产业加快发展,配套政策将密集落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随着数据要素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各地数据交易所建设如火如荼。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各地由政府发起、主导或批复的数据交易所达44家,头部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下半年或进入数据要素政策密集落地期,数据治理、确权及使用原则、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重点行业数据要素运营等方面有望迎来更多政策利好,数据要素产业将步入加快发展期

数据交易所建设如火如荼

随着数据要素顶层设施进一步完善,各地数据交易所建设如火如荼。

零壹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各地由政府发起、主导或批复的数据交易所达44家,头部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已达亿元级别,呈爆发式增长趋势。

报告指出,这44家数据交易所主要分布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在多家数据交易所的股东中出现了上市公司的身影。例如,浙数文化安恒信息分别持有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48.2%、46.8%的股份;广电运通持有广州数据交易所10.5%的股份。从可供交易的数据类型来看,从原来的金融、互联网领域逐步扩大至医疗、气象、交通、物流、通讯、教育、人文、地理、生活服务等多领域。

同时,上海、四川、北京、广东、江西等多地相继出台数据要素市场相关政策文件。

例如,上海、四川等地近日围绕激活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商生态发布专项补贴政策,“真金白银”给予有关企业奖励支持。根据上海数据交易所发布的《关于开展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专项补贴的通知》,试点实施专项补贴,支持数据产品登记挂牌和交易,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展。

北京、贵州等地明确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目标。贵州提出,到2025年底,力争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升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数据流通交易走在全国前列,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北京提出,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基本完成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工作。

华西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刘泽晶认为,多地相继成立数据产业公司,或成为“数据财政”的重要抓手。一些地区积极推出数据要素补贴政策,有望切实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建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推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强监管和规范化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和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完善,数据要素的价值有望得到充分释放,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卢延纯表示,据初步测算,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3.3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超过30万亿元。另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日前发布的研报表示,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通信等技术不断成熟,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机构认为,下半年可能将进入数据要素政策密集落地期,数据要素产业链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下一步有望迎来数据确权、交易等具体产业政策的持续落地。”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吕伟认为,数据治理、确权及使用原则、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重点行业数据要素运营等方面有望迎来更多政策利好,数据要素产业将进入加快发展期。

卢延纯建议,引导大型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提高数据供给积极性,为数据要素市场注入活力;鼓励探索数据授权使用新模式,促进数据双向授权,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数据产品标准化水平,包括数据采集、评估和计价环节的标准制定,促进企业数据流通,形成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企业数据价格链。

来源:中国证券报

$金融科技ETF(SH516860)$ $浙数文化(SH600633)$ $财富趋势(SH688318)$

@今日话题 @雪球号直通车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净值存在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时关注本公司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本公司的适当性匹配意见并不表明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本材料中所提及的基金详情及购买渠道可在管理人官方网站查询-博时基金-基金产品。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