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直觉和理智

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我们的认知过程,它被分为两个思维模式:直觉和理智。传统上,直觉产生“快速和关联”认知。理智被描述为“慢速和规则支配”。今天,心理学家们通常称这些认知系统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思维方式简单、直接,快速运行,几乎不花时间,无需使用太多的知识去计算PE或分红率。

系统2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认知过程的反思部分,它以一种可控的方式,投入努力而慢速。我们的“慢速观点”要求“反馈、判断和特别的技能”,属于系统2思维。

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写了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思考,快与慢》,篇幅达500页,该书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在当年非小说类图书中排行前五名,相当了不起。我最喜爱的部分是第三章“懒惰的控制者”。卡尼曼告诉我们,认知的努力是一个心理工作,就像其他所有工作一样,我们中有很多人在工作越来越艰难时,会变得越来越懒惰。他很惊讶地发现,很多聪明人会满足于先前的答案,随之便停止思考。

卡尼曼说,参与系统2思维方式要求自我控制,持续的自我控制的努力并不令人愉悦。如果我们被迫一次又一次重复做一件事,自控力就会出现下降的趋势。最终,我们会丧失兴趣。相反,“那些避免了这些懒惰原罪的人,他们有更敏感、更富活力的智商,不满足于表面的诱人答案,对于直觉充满怀疑与批判精神。”

耶鲁大学的市场学助理教授沙恩·弗雷德里克,给我们描述了具有高智商的人们在系统1和系统2思维方式方面的表现。他集中了一组来自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著名的常春藤大学的学生,并问他们如下三个问题:

(1)一个球棒和球共花了1.10美元。球棒比球多花了1美元,球花了多少钱?

(2)如果5台机器用了5分钟生产了5个零件,那么,100台机器需要多长时间生产100个零件?

(3)一个湖里有片睡莲,睡莲在生长,叶面每天长大一倍。如果用48天叶面可以完全覆盖湖面,请问需要多长时间它可以覆盖一半的湖面?

答案令人吃惊,这些顶尖的优等生超过一半回答错误,这令他得出两个主要问题:首先,人们不习惯于费劲地思考问题,通常会脱口而出心中首先出现的答案,这样,他们就无需费力气进入系统2的思维。第二个问题是,系统2思维对于系统1思维的错误几乎监管无力。这似乎清楚地告诉弗雷德里克,学生们的思维停滞在系统1,不会,也不愿转换到系统2。

系统1和系统2思维如何运用在投资上呢?比如,一个投资者考虑买入一只股票。使用系统1思维,他会将一个公司的PE、净资产、分红率等信息搜集起来,看看股价是否接近历史低点,看看公司是否在过去十年提高分红,据此,投资者或许立刻判定这只股票好不好。悲哀的是,太多投资者几乎完全依赖系统1的直觉思维做出决定,从来不运用系统2的理性思维。

如何调动系统2思维呢?很简单,你的系统2思维很强大,充满活力,不易产生疲劳。

这种系统1和系统2的思维区别就是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所说的“分隔的内心”。

但是这“分隔的内心”只是在可辨别的情况下才会有分隔,例如在一个投资环境里,只有在充分了解或掌握了公司信息后,系统2的思维才有别于系统1的思维。这些信息包括竞争优势、管理层理性配置资产的能力、决定公司价值的重要动力、预防投资者做愚蠢决定的心理课程等。

对我而言,华尔街的很多决策都属于系统1的思维,主要靠直觉,也就是俗话说的“拍脑袋”。决策多是机械的、快速的,未经大脑深思熟虑的。系统2是经过认真思考的,经过推敲,要求专注的。具有系统2思维方式的人通常更有耐心。为了让系统2思维更有效率,你必须花时间去推敲,甚至沉思、冥想。你肯定会认同,我在本书中列出的准则最适合用于慢思考,而不是快速决策的系统1思维。------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巴菲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