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E大败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回头来看,2017年真的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在此之前的2014年,多年未变的行业第一的王座突然换了人。不久之后,我们都知道了这是一个意外。但接下来的两年,另外两家房企又相继在三四线市场崛起,轮番成为了宇宙第一房企。

从三四线市场传来的认知冲击,让一些追求稳健、品质的房企手足无措,大家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在资本市场,另外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

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估一家房企的价值?

过往的主流估值方法已经无法解释当时的行业现象,异军突起的企业是怎么成功的,哪些财务指标可以作为标杆,用来衡量潜在的后起之秀,这些问题都等待有人把它们向普通人解释清楚。

2017年,一家券商发布了一份报告,终于把这个不算是秘密的秘密展示在了所有人面前:

时代变迁,ROE为王。

说起来,巴菲特早已经把这个企业估值方法向中国的信徒们普及过了,但在当时,很多人还是更多采用NAV估值法。

公式并不复杂,一旦有人把这个行业内门清的指标公开说出来,大家立刻就发现,这几乎是为中国的房企们量身定做的数学公式,太多对销售规模有渴望的房企从中找到了弯道超车的秘诀。

ROE = 净利润/净资产 = 净利润率×权益乘数×周转率。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让一家中国房企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三年前进了320 位。

想要提升规模,就需要更大的资产规模,想要更大的资产规模,就需要更多的负债。一批跃跃欲试的房企如获至宝,要想快速跨越千亿销售额,无非在三个指标上下功夫,其中后面两个指标更是简单粗暴:高杆杆,高周转

从此,一个可以量产千亿房企,量产黑马的时代到来了。潘多拉之盒就此打开。

中国房地产行业开始有房企陆续暴雷始于2021年,在此之前,从2017年到2020年,行业里ROE指标最出色的,是中梁、华夏幸福融创中国这些房企。

这场ROE幻梦,在2021年开始破灭了。

两年多时间里,百强房企中,有30多家出险。这几天,2023年半年报陆续公布后,超过六成房企亏损。

只有少数人,在这场浪潮里得以保全。

龙湖是第一家公布上半年业绩的房企,交出来的答卷,是极少数里还能让我们看到增长两个字的。

合同销售额985.2亿元,同比增长14.8%。

股东应占核心溢利65.9亿元,同比增长0.6%。

净负债率为57.2%,在手现金为724.3亿元,现金短债比为1.96。

在大家为债务发愁的时候,龙湖在提前还债。截至目前,他们今年年内境内到期公司债,只剩下了1.19亿元。明年1月到期的153亿港币银团贷款,龙湖也已提前偿还72亿港币,并计划在年内全部提前偿还剩余部分。

还清这笔银行贷款,未来三年,龙湖将再无境外债券需要偿还。

事后来看,都是鲜花与掌声,放在两年多之前,龙湖的境况并非舒适。在狂飙突进的行业氛围里,他们虽然偶尔被夸赞稳健,但和迅速扩容的同行相比,他们无疑太保守了。

2020年,龙湖在ROE指标的表现只能说是行业中位数水平,约是16%。论杠杆水平,周转速度,他们和黑马房企没法比。

等到行业喧嚣差不多尘埃落定的时候,龙湖的高管才小心翼翼地说出了他们对ROE的理解。他们解释了很多,有一句话是最让人警醒的:

资产是有差异的,负债是无差异的。

在下行周期里,房企用巨量负债堆积起来的资产规模,有相当部分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是急剧分化的。卖不掉的滞重资产,在总量不变的负债面前,就是房企的命门所在。

看起来,这似乎并非一个难懂的道理,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却成了很多中国房企命运的分野。大家好像只是忽略了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形势是有可能变化的。

没有十全十美的企业估值方法,和各种模型与指标相比,不如相信一家企业的谨慎。

想聊聊吗?加个微信呗(注明公司和职务更容易通过):

公司信用辞典:

金茂 碧桂园 贝壳 万达 万科 旭辉 融创世茂恒大

龙湖金地 招商保利泰禾合生金科阳光城新城

融信蓝光龙光绿城绿地 祥生中骏 奥园 平安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