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里的来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三天前的下午六点多,远洋集团发布了一则董事会成员变更公告。

六人成为了新的董事会成员,其中柴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张忠党、于志强及孙劲峰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刘景伟、蒋琪,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柴娟、张忠党、于志强来自中国人寿,孙劲峰来自大家保险。

看到这份公告,很多人都会疑惑,走了六个人,来了六个人,还是中国人寿三人,大家保险一人,独董两人,成员结构上没啥变化嘛。

但是细心的读者应该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来自中国人寿的柴娟,她的头衔和之前来自股东方的董事会成员都不一样:

她是执行董事、副总裁。

按照公司法的解释,执行董事是业务执行和经营意识决定的必设机关,非执行董事是不在公司经理层担任职务的董事。

副总裁,这个管理层岗位名称,代表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的。

柴娟分管的具体经营工作,是风控和融资。这两个词都是未来时态,风控对应的是防范风险,融资对应的是着眼发展。

另外,所长听说,这则公告里没有透露的一个信息是,来自中国人寿的3位董事和之前有很大不同:

他们是专职董事,需要进驻远洋集团办公,参与具体经营工作。

他们要坐在东四环中路56号远洋国际中心A座的办公室里,近距离帮远洋解决问题的。

也不知道远洋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这种来自股东层面的强管控,或将改变他们现有的治理模式。

以前,董事会里的非执行董事更像外部观察员,并不介入企业的经营;现在,来自大股东的三位董事像是战时特派员一样,是带着组织交给的特殊使命来的。

风控,是要排除既有的、预防未来的风险;融资,则是告诉所有人,他们要带着远洋解决弹药问题,是要再上战场的。

中国人寿的这种安排,不再带有险资与地产的话题属性,在当下,这一切看起来非常的简单直接,直抵核心:

在紧要的时机,做最务实的事情。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远洋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已经迎来了一种新型的微妙关系。

这个月初的时候,市场曾有传闻,中国人寿和大家保险正派出联合工作组,说是要系统性提升远洋的流动性以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现在,传闻以专职董事的版本,变成现实了。

保险公司是干啥的,保险的基本原理,就是防范未来的风险。对危机与风险,他们天生敏感。这种从骨子里带来的能力,正适合给当下的房地产行业把脉。

最近地产行业的大部分消息,都不是好消息。融资方面,房企听得到来自天上的声音,就是接不到来自天上的雨水。销售方面,数据直接让他们心惊胆颤。

在刚刚过去的一轮房地产危机里,远洋成了少数活下来的房企之一。

很多人都在反思和总结,有的说没有出险的房企,成功的地方在于提前做好了财务风险管理,有的说一些房企之所以仍然安全,要看看他们的股东结构,得知道人家背后站着的是谁。

但所长觉得,这年头房企想要活下来,的确是个小概率事件,活得久,更是“祖上烧香”,既要天助,也要自助,既要外功,也要内功。说得直白一点就是:

能力和福气。

想聊聊吗?加个微信呗(注明公司和职务更容易通过):

公司信用辞典:

金茂 碧桂园 贝壳 万达 万科 旭辉 融创世茂恒大

龙湖金地 招商保利泰禾合生金科阳光城新城

融信蓝光龙光绿城绿地 祥生中骏 奥园 平安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