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规模不经济的重重疑云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31喜欢:4

一直以来,都存在养猪业和牧原“规模不经济”说法,但具体是怎么个不经济的,并没有太多人去关注。

本文试图通过具体的数据,对牧原的“规模不经济”进行量化解释,即着重解释:随着养猪规模的增加,牧原的单位人工成本不但没有减少,反倒增加

下表是牧原每年工资总额在营业成本中的比重、每头猪对应的工资成本等。支撑本文观点的关键数据,均在下表。请特别注意表中原始数据(第二、三、四、六栏)均来自牧原每年的年报

一、从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出栏规模从2018年的1101.1万头涨到了2022年的6120.1万头,涨了5.6倍。与此同时,工资总额(不含屠宰、运输、肉食等业务的工资)从2018年的7.49亿元,涨到了2022年的113.52亿元,涨了15.2倍。

牧原的出栏规模五年涨5.6倍,确实很快,当牧原的工资涨得更快:五年涨了15.2倍。

二、随着规模的增加,人工工资在牧原成本中的占比,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

在规模较小的2018年,人工工资占营业成本的比重是6.26%。在规模较大的2022年,人工工资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达到了11.62%,比2018年竟然翻了接近一倍。

这说明,规模越大,人工成本占比就越重。

三、再来看单位人工成本:头均工资成本——即牧原每出栏一头猪所需要付出的人工成本。

在规模较小的2018年,每出栏出一头猪,牧原需要付出工资68.02元。而在规模较大的2022年,每出栏出一头猪,牧原需要付出工资185.49元

从这一点,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随着养猪规模的增加,牧原的单位人工成本不但没有减少,反倒增加。这意味着规模越大,牧原的人工效率越低。

这一点,完美符合“规模不经济”这种现象的标准定义:规模不经济是指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牧原规模增长的背后,对应着牧原如下的事实真相:

1、牧原的职工总数,从2018的2.99万人,涨到了2022年的14.04万人。

2、牧原的人均工资,从2018年的人均2.5万元,涨到了2022年的8.09万元(这尚未包含牧原对屠宰等业务的工资付出)。

牧原的规模在飞速增长,这不假,但同时,牧原的职工总数、人均工资也在飞速增长,甚至增得更快,而人工效率却在降低——这不正是熟悉的人海战术吗?

最近,牧原搞了一个《互不挖人公约》的花式操作,结果被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和警告。政府对垄断行为的罚款动辄百亿,牧原肯定是清楚后果的,但牧原宁愿冒着这样的风险,也要搞《互不挖人公约》,这说明了一件事:人工成本方面的支出,已经让牧原不堪重负不得不冒险搞花式操作

牧原在多个场合宣称,它7月份的单位总成本已经降到了14.3元。这说明:随着规模的增加,牧原的单位总成本在降低。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这一结论和本文揭示的“随着规模的增加,牧原的单位人工成本在增加”的结论并不矛盾,两者是同时存在的。

换句话说,牧原虽然取得了14.3元的单位总成本,但这好成绩,是以185.49元的单位人工成本换来的。

那么,牧原的核心问题就成了这个:这185.49换14.3的行为,是可持续的吗

如果这种交换是可持续的,那么,一切就很完美。如果是不可持续的,那么,这14.3的优秀成绩就只能是暂时的表象。

我的判断,是这一切很可能是不可持续的,我的理由是以下三点:

1、随着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加大加强,牧原的单位人工成本不降反升,那么,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牧原的现代化设施是失败的。现代化之后,反倒需要更多的人手、更多的工资(无论是总工资,还是单位工资),那么,这算哪门子现代化

2、没有迹象表明,牧原能承受当前的人手规模和工资规模。牧原搞的《互不挖人公约》就是它已经不堪重负的表示。

3、劳动力不是消耗品,不是普通的成本材料,他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他是会开口涨工资的。牧原14.3的优秀成绩,高度依赖于大量的劳动力,那么,就意味着劳动力对他们的工资高低有着强大的议价权——你不涨工资,那么,我就走人。牧原从头开始培养一个熟练员工的代价非常大,牧原根本承担不起。而这样的熟练员工,牧原竟然需要14万个!这也完美解释了牧原为什么冒险也要搞《互不挖人公约》,这肯定是因为涨工资的呼声,已经超出了牧原的承受能力。

牧原那些砸了1200亿换来的现代化设施,如果真算得上核心竞争力的话,那么,牧原就不需要去建一个14万人的庞大队伍,也根本不需要去理睬那些跳槽的员工。反过来,既然这14万职工在提出涨工资,那么,就意味着这14.3成绩的关键来源,握在这14万职工手中,这就意味着14万职工对他们的工资,有着极强的议价权

有14万人不断提出涨工资,而牧原却没有办法拒绝他们,那么,这就意味着牧原这14.3的成绩,很难说是可持续的。不断上涨的工资黑洞,迟早会吞噬掉这14.3带来的利润。当前这14.3的优异成绩,很可能只是暂时的岁月静好。

牧原的这一切,其实都是来自养猪业“规模不经济”这个大的根源。

$牧原股份(SZ002714)$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所谓的涨工资呼声,哪个行业没有哪个公司没有,这可不能作为投资不投资的理由。还有所谓的高度依赖人,哪个公司不依赖员工啊,智能机器人又没出来。要看这些员工未来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人均工资的涨幅不正说明了,招了一堆高价值员工吗,如果只是涨人数而不涨人均工资,那才是你说的规模扩张需要更多的养殖工以及人海战术。人家招聘网站上都有在招java工程师和物联网的技术。智能化转型是需要建设时间的,特别还是生物养殖的自动化,估计有的摸索,不像工业产品的自动化已经很成熟了,各种黑灯工厂

2023-09-04 02:32

建议看看牧原吧,里面都是牧原员工的贴子。对
雪球上所有分析财报的贴子,我都大大的点赞。然而这样的贴子太少了,全部都是拍脑袋凭感觉的贴子。

2023-09-03 14:19

楼主观点不符合事实。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工人工资同幅度增长3倍,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社会应该鼓励的。

2023-09-02 20:34

研究结果的对与错不论,我喜欢想一个问题,对一个自己不看好的企业花这么大的精力去做研究和分析,动机是什么?是作为课题研究写论文吗?如果是客观中立的研究,除了质疑以外,对企业的优秀的一面也应该提及和讨论吧。谁能给我解惑

2023-09-02 19:09

哈哈,老板您的角度很有意思,有时间的时候能拜托也解读下温氏,新五丰,唐人神这些吗?想多学习一下。

2023-09-02 16:12

2018年以来:人均头数在下降作何解释?何况还有非瘟因素;另外,请教一下行业工资水平涨幅多少?

2023-09-02 16:09

吓死我了 明天挂跌停板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