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放大器: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喜欢:11

周三的市场,虽然有一些政策面的刷新,然而这些东西无法打动投机的心。而港股,却成为市场的意外惊喜。要说隔夜中概股表现尚可,小幅高开也算正常,然而最终恒生指数大涨2.87%超预期了!

与此同时A股悲催下跌外资大卖,显然港股出现了自己独立的逻辑。

好了,我们习惯比别人多深入一点点,看看后面的猛料!

从恒生成分股表现来看,除了互联网科技股大涨之外,港股中的“中特估”品种一扫过去几天的低迷表现,连四大行都大涨4%以上。我们分析过,恒生指数的中期内涵价值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科技股业绩反弹、中特估高股息以及地产复苏。

任何一个方向来了人气,行情都有保障。

市场认为,国新公司直接认购新发的“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这个利好推动了港股央企甚至整个港股的强势反弹。国新中午发的新闻里讲得明白,就是要“维护央企市场价值,提升港股央企上市公司定价权”。说白了,国新投资就是要让国资“保值增值”,这也是为什么有“中特估”这种神奇概念的原因。

这里再把国新的概念复习一下。国新公司是国务院下属的投资公司,投资范围涵盖除了央企直属的98家之外,还有直接、间接有股权的数千家企业,包括海康威视中芯国际、各种军工都算这个范畴了。

目前已经有两类上市的“国新”系ETF了:央企创新和央企科技。

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由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定制,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名录中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此次国新公司把“保值增值”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港股。这个指数从过去几年的走势(去年底发布的指数,过去净值靠推算)来看,也是纯正的“中特估”、央企品种,甚至因为港股的原因有波动放大的作用。

从行业构成来看,能源占比近50%,这个比例超过了目前另外一只中特估主题“央企共赢”(中国国企),接下来20%的“通信服务”其实就是三大运营商,这也与“共赢”系列相仿,其他则应该是一些基建、冶金、电力等了。

从成分股表现来看,中海油中石油、神华、中国石化等能源巨头占据前四,接下来就是三大运营商了,一排“中”字头一字排开颇有声势!

显然,这是纯正的“中特估”主题,而且是被港股放大波动的“中特估”!

现在,我们再看看竞品,做个大致的比较。

我们给大家分析过,“中特估”第一纯正怕品种是央企共赢系列ETF,从成分来看,其成分股与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对比貌似差不多,但注意共赢里基本都是A股,只有运营商法方面有港股和A股同时入选。

相似的成分股情况下,港股和A股的差异,就是最大的区别。

总体港股的波动性远大于A股,国新这只的波动幅度通常会超过共赢一倍以上。拿周三来说,共赢涨幅1.3%,而国新的和这个2.96%

当然这也是两面性,比如港股更容易让外资砸,跌起来同样受不了,但也避免了参与A股的激烈博弈,而且拥挤度低些。

从行业构成来看,共赢中能源比例大约比国新这个要低一些,同时是一点金融成分都没有的。

再看看恒生高股息,同样都是港股样本股,但一是权重分散,二是中字头比例明显降低,甚至还包括了电讯盈科这样的本地品种,此外银行也入选了。港股特色,波动幅度继续很大,但中特估的味道弱一些。

还有一个港股通红利,这里行业分布上也比较有特色,特别是航运股比例很高。比如在地缘争端比较复杂的窗口,表现就会更为突出,同时银行等金融比例明显高了很多。应该说这类红利ETF的国企味道进一步减弱,但更像“红利”了。

现在我们大致了解到了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的大致特点了,应该说还是很有特色的,如果中特估行情火爆,表现绝对不会差,而且会比A股所有的相关主题都爆炸。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预期“中特估”行情。

首先,既然50%的权重都是能源,那么大宗商品市场的联动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加成,否则业绩没有保障,天天为了炒而炒,时间长了自己都不好意思;

其次,我们做过风格分析,市场其他主题逻辑越弱则高股息和中特估抱团行情越景气。科技、白马行情强的时候,筹码就会松动。本轮高股息调整,就伴随着科技行情反弹。

第三,宏观基本面的复苏反转是“中特估”行情最根本的长线强逻辑,否则持续性都不会好。因为短炒都是投机资金,有别的热点立马就逃了,只有基本面这个长线大逻辑能绑住资金。

当然,如果你确定“中特估”全面爆发,而且国新这只港股央企红利ETF上市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就是收益放大器!此次国新申购自己的ETF,象征意义更大,但也是为港股注入了新的流动性,加油了!

---------

福利更新-ETF交易必备户头:头部券商、ETF交易免5,再加专业知识星球

全部讨论

06-19 22:52

转发。

“中特估”放大器: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