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最重要的事》第十一章逆向投资中的精华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6喜欢:2

这一章非常经典,建议大家都去读一下这本书!

在别人沮丧地抛售时买进、在别人兴奋地买进时抛售需要最大的勇气.但它能带来最大的收益。

与其他人做同样的事情会将你置于波动状态之下,这种波动有时会因他人及你自身行为的影响而过度。跟着人群蜂拥逃离悬崖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需要极好的技巧、洞察力以及纪律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市场会发生剧烈的摆动,从牛市到熊市,从估价过高到估价过低。

·市场走势受群体(人群或大多数人)行为的驱动。牛市出现于更多的人想成为买家而不是卖家,或买家比卖家更为活跃的时候。随着人们从卖家转向买家,或买家活跃度的进一步提高、卖家活跃度的进一步降低,市场开始上涨(买家不占到主导地位,市场就不会上涨)。

市场极端代表着拐点,出现于牛市或熊市达到巅峰时。比方说,当最后一个希望成为买家的人成为买家的时候,市场就会到顶。既然到顶时所有买家都已经加入到看涨群体中来,那么牛市就不会进一步上涨,市场也已高到了它能够达到的极限。此时买进或持有都很危险。

·因为再也没有看涨的人,市场停止了上涨。如果次日有一个人从买家转变成卖家,那么市场就会下跌。

·因此,在达到由群体的信念所创造出来的市场极端时,大多数人都是错的。

·因此,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逆势而行:不从众。那些意识到他人错误的人可以通过逆向投资而获利丰厚。

我们常常看到狂热的买家或恐慌的卖家,匆忙地买进或急迫地卖出,过热的市场或冰冷的市场,高得过分的价格或者低得离谱的价格。可想而知,市场和投资者的态度与行为只在中点停留很短的时间。

这对我们的行为有何影响?从众并在周期处于极端的时候加入到市场中,显然对你的金融健康极为不利。市场的高点产生于狂热的买家占据上风、价格被推高到难以超越的高度的时候。市场的低点出现于恐慌的卖家占据上风、急于以过后看来严重偏低的价格抛售资产的时候。

“低买高卖”是一句古老的名言,但是被卷入市场周期中的投资者却常常反其道而行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逆向投资:在人们冷落时买入,在人们追捧时卖出。“千载难逢”的市场极端情况似乎每隔10年左右出现一次——还不够频繁,以至于投资者很难以利用市场极端获利为业。但是尝试这样去做应该是所有投资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要认为这很简单。当价格显著偏离内在价值时,你需要有感知的能力﹔你必须有足够的意愿去挑战传统智慧,抵制市场永远有效因而永远正确的神话。你需要为这种果断行为打下经验基础。你必须得到拥护者的理解和支持。期待胜利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安然度过极端期的你将会成为最典型的市场受害者:一个6英尺高的人淹死在平均5英尺深的小河里。但是如果你对市场的钟摆式摆动保持警惕,你就有可能认出那些偶尔出现的机会。

·市场可以被高估,也可以被低估,并且能够将这种状态维持一段时间甚至若干年。

最终获利最高的投资行为,是我们所定义的逆向投资:在所有人卖出时买进(因而价格很低),或者在所有人买进时卖出(因而价格很高)。正如史文森所说,这种行为是孤独并且令人不安的。怎么知道它的对立面—-大众行为——-是令人安心的呢?因为大多数人都在那样做。

·如果人人都喜欢它,可能是因为它一直表现良好。多数人倾向于认为,迄今为止的优异表现能够预示未来的优异表现。事实上,迄今为止的优异表现往往是因为借用了未来的概念,因此它预示着较差的未来表现。

·如果人人都喜欢它,那么很有可能价格已经高到受人追捧的水平,增值空间可能相对较小。(当然,从“估价过高”到“估价更高”是有可能的,但我不会指望这种情况的发生。)

·如果人人都喜欢它,那么很有可能这一领域已经被彻底发掘过——资金流入已经过多——便宜货也所剩无几了。

·如果人人都喜欢它,一旦群体心理改变寻求离场,就会面临价格下跌的显著风险。

杰出投资者能够识别并买进价格低于实际价值的股票。只有当多数人看不到投资价值的时候,价格才会低于价值。约吉·贝拉有一句名言:“没有人愿意再光顾那家餐馆了,因为它太挤了。”这就像在说“人人都意识到那是一只特价股”一样毫无意义。如果人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买进,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就不再低廉……买进人人喜欢的股票不会赚大钱,买进被大众低估的股票才会赚大钱……

大众在市场达到顶峰时乐观,在市场跌到谷底时悲观,显然这是不对的。因此,为了获利,我们必须对顶峰时普遍的乐观和谷底时盛行的悲观持怀疑态度。

全部讨论

有个说法:不要接下跌的飞刀。到底谁对?

05-17 19:44

写的真好:想付费跟您学习

05-18 06:23

赛斯卡拉曼也有类似的说法,安全边际书中就提到买入破产中的公司债券,从收益率15%直到50%。最近1年的地产股就是这种情况,雪球上这么多的价投信口开河,市场弥漫着破产、信用危机等等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