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本高不是大问题 解决方法宜疏不宜堵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人投资子女,说明中国人有共识:财富分配尚未固化,资产上升竞争靠知识。这反映着中国还在创富,阶级有流通且有明确的游戏规则,是好事;反映着智力、资本密集型薪资高,相关产业生产力高,中国正在向高附加值产业进军,是好事。

要是哪天中国人跟欧美部分家长一样开始快乐教育,那才大事不妙!更不妙的是退回古代以人多为利,人力密集型产业大行其道社会中,则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大倒退。

但育儿成本高并不值得称赞!怎么改进?原则是:宜疏不宜堵。不可能让中国人放弃发财、守财的愿望,而是让这股洪流导向各种干涸之地。

(一)育儿成本高的抱怨

近期,人口数据再次刷屏网络。不少人对人口表示担忧,担心中国未富先老,甚至步韩日之后尘。看到问题之后,自然有人想要改造当前环境:提出政府应该着重降低育儿成本,因此提高生育率。

育儿成本高的抱怨已有些时日。2010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也显示,当前“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家庭生活面临的三大困难之首;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表示,根据卫计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5%、61.1%、60.5%。照料压力、养育成本、女性职业发展;2022年,育儿成本似乎也没有降低,下图为社交网络截图。

(网站截图,侵删)

但是细思之下,似乎育儿成本“高”并不是全部。生理上养活一个孩子绝对不贵,且公立教育的存在,使得基础教育便宜。可以说,大多数父母育儿成本,特别是教育成本是一种可选消费,是“自找的”。

(二)中国家长“自讨苦吃”是何故?

教育上花的钱,之所以不称之为消费而是投资,是因为家长花在教辅上的时间与钱,当期收获是快乐较少,痛苦较多的。要想孩子快乐,不如直接给他买一个iPHONE;但是你让他多背单词,那是对孩子、父母的至少一方的折磨。孩子愿意学、父母愿意教且善于教学者,凤毛麟角。大多数情况下,双方皆头疼是多数。

中国人不傻,也没有自虐倾向,为什么不采用快乐教育?费雪说,投资是换取未来更多消费,换取什么?

①消费换幸福说

排除极端不负责任者,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幸福。孩子幸福,父母也幸福。这奇妙的利他以自利关系是亲子关系的本质。

幸福这个词很模糊,我倾向于认为是脑内的多巴胺奖励机制。那么如何获得多巴胺?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间,靠消费(外在);极少数人,极少时间靠精神(内在)。

对于很多人来说,箪瓢陋巷是一种折磨,宝马、汤臣一品才是向往。因此,多赚钱,多消费就能带来快乐,是一些家长的观点。高考的存在,使得投资大量于文化课的家长确实获得了这个目标:985211的毕业生薪资水平总体上显著高于非重点学校本科毕业生,遑论大专、中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②保护财富说

但是仅仅幸福这个词很难完全解释中国家长的行为。穷人也有穷开心,富人也有富人的烦恼;另外,欧洲、日韩就没有消费主义了?但是这些地区父母普遍管的较少。这说明中国家长在投资于一个当今发达国家没有的东西:阶级流动的入场券。

投资于子女教育,说明中国人大多数意识到:自己身后,阶级不至于滑落,资产甚至还有增值空间;若知道自己身后核战争,谁还会生孩子!资产也别留了,直接花天酒地去也。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可以看看遗产税较重的国家,身后资产少了许多,对子女教育要求自然减弱。阶级固化(未来资产变化可能性小)社会的快乐教育多,阶级流动频繁者(未来资产变化可能性大)则要当心虎妈出没。大多数中国人对未来有信心,认为阶级有可能上升,资产是有机会增值的。有信心,好事也。

另外有论文数据显示:富人更愿意花钱在子女教育上,在保护财富说的语境中则能得到很好的解释:财富越多者,保护财富不流失甚至增值能力就越高,需要更大的投入。作为一个中产,继承几套房子,不乱动即可;但是大富者怎能不做投资?投资就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格局了。同为富二代,王思聪比大多数二代要难做的多,王健林对思聪教育肯定也更头疼!

(图源: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状况与群体差异比较,刘保中,2020年3月)

前段为家庭如何向上获取,竞争策略中也含有把向下道路封死的方法。我们可以见微知著:败家子是一个贬义词。即中国人文化上认为,儿女辈善待前辈的资产是一个道德义务。何也?有些人肯定会吐槽:怎么中国人死后还要管这么多!?我猜想:应该是在中国大地上,财富累计非常困难;而子女将遗产全部花光,而不作为进一步向上的原始积累,向下锁死竞争者的护城河,总体上是不值得的。

三:方向和机会

育儿成本高,本质上是对自己身后的投资,希望孩子守住自己资产甚至增值;至于如何实现,具体做什么,则取决于当下时空的社会人才竞争规则。在清朝科举时代,孩子就在私塾里摇头晃脑之乎者也;在当今中国高考制度下,则是作也做不完的题目不断刷,夏令营一个个跑;在美国,除了成绩优秀之外,你还需要苦思冥想如何拿到一份推荐信,最好是有名的教授!

守住当前财富,往上攀登更高阶级,何其难也!

教育投资根源于人类守住当前财富的渴望,不可能让人类放弃发财、守财的愿望。如此旺盛之势能,政府哪有能量长期打压之? 但是育儿成本高并不值得称赞,因此如何改进?原则是:宜疏不宜堵。

具体来说,政策的重心应该是百花齐放,使更多行业获得好的收入:生化环材,什么时候爬出“天坑专业”的坑?高级蓝领能不能赚的比白领还多?能不能多出几个J·K·罗琳,这样的全球畅销书作者?在中国踢足球能不能赚的比C罗还多?能不能多出几个像MJ一样的世界巨星?家长看到这些,自然会减少在文化课(特别是理科)方面的投入。那么在这方面成本压力自然就减小了。

看清了方向,挖黄金就不再是随机游戏了。

$中国科培(01890)$ $中教控股(00839)$ $中国东方教育(0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