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喜欢:0
$长春高新(SZ000661)$ 全球药械同步下跌不是个例。

转载

2022年的上半年已经过去了,对业内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忘记的6个月。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生物制药公司的市值蒸发2000亿美元,与第一季度的2000亿美元的蒸发值相当。

在过去6个月里,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全球医疗器械企业中,除了一家以外,其他所有企业的股价都出现了下跌,整个企业的市值蒸发了惊人的4500亿美元。

我们是已经触底了?还是会在下半年进一步下跌?

生物制药领域:

在跟踪的660家全球药物开发商中,只有1/5的公司在6月底业绩良好。对新冠肺炎的疲劳导致新冠玩家的市值继续下降。今年第二季度,IPO市场跌至10年低点;风险投资缩紧。不过并购终于重现,令人振奋。

医疗器械领域:

新冠肺炎和整体市场低迷的共同作用,导致了20多年来最少的并购数量,IPO数量也仅有3家。好消息是,医械领域的风投相对保持稳定。

01


生物制药领域:并购复苏

并购:Q2金额复苏至250亿美元,数量为近年最少

生物制药行业第二季度的并购额达到了可观的250亿美元。

最大的一笔交易是辉瑞斥资116亿美元收购Biohaven,辉瑞预计后者的偏头痛专营权在峰值时可能带来60亿美元的收入。116亿美元的数字目前似乎很高,但从其新冠肺炎的成功中受益匪浅的辉瑞很容易达成这项收购。
假如41亿美元的价格仅仅是基于Turning Point的主要资产repotrectinib,BMS收购Turning Point的交易看起来也很昂贵,
葛兰素史克对于Sierra Oncology公司的收购(19亿美元)也被认为价格过高。
从“出价过高”的评论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制药公司仍然乐于在理想的资产上花大价钱。这个结论让小型制药公司的投资者感到安心。
不过,上述收购都不属于真正的大型并购领域(指金额超300亿美元的并购)。而市场信心的回归可能还是需要大型并购来提升。
ADC药物开发商Seagen的并购是大型并购诞生的希望之一。据报道,默沙东正在以每股200美元以上的价格收购Seagen进行深入谈判。此项交易估值约400亿美元或更多。Seagen目前的市值为330亿美元,因此如果这笔交易达成,不仅会创造今年最大的交易记录,也将使今年迄今为止的并购支出总额增加一倍以上。
就交易数量而言,该季度是生物制药行业近年来交易数量最少的季度之一。不过根据历年的数据,第二季度通常是一年中最为平静的三个月,所以2022年并购活跃的Q2,可能代表着经济可能正在好转。


还有一些让人乐观的因素:

首先,第二季度并购主要是公司的完全收购,而不像Q1那样其他类型的交易(如多数和少数股权收购和业务部门收购)的贡献很大。

第二季度出现的上市公司被收购可能有助于吸引潜在投资者重返生物技术领域。一些标的公司似乎已经接受了新的现实——被低价购买。

IPO数量跌至10年来最低点,13家企业中8家低于发行价

自2012年以来,生物科技行业IPO从未经历过如此低迷的时期。


Renaissance Capital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是自2009年以来美国所有行业上市最慢的一个季度。难怪高风险的生物技术领域遭遇困境。

今年上市的13家制药公司中,有8家低于发行价。

在欧洲,情况更加糟糕,今年2月,只有一家开发商Aelis Farma在泛欧交易所成功上市。

希望IPO的人将紧张地注视着下一个勇敢的生物技术公司来挑战这些市场。目前,至少有9家公司已经向纳斯达克提交了文件。在更广泛的市场萎靡之际,这种“复苏”仍在勉强维持。


风险投资开始紧缩

第二季度,风投融资轮数和融资金额都大幅下降。

与2020年前的数据相比,这些数字看起来并不那么糟糕。但是,由于目前的经济低迷还没有见底的迹象,大家的问题是,对于这些年轻的私营企业来说,情况将会有多糟糕。



对于医药研发企业来说,上个季度1亿美元以上的巨额融资的发生率下降到了流行病爆发前的水平。私募市场和公开市场的估值正在被压缩,也是造成此次下跌的原因之一。

事情变得多糟糕?Stat News最近描绘了一幅可怕的画面:私营企业无法上市,急需现金,不得不接受融资下降的现实,即以低于上一轮的估值融资。

一些风险投资家则比较乐观,强调,尽管目前的融资市场“紧张不安”,但私人生物技术领域仍“充斥着”资本。这是真的,美国风投Arch Venture Partners最近完成了一只30亿美元的基金,这些钱需要投入使用。但似乎几乎不可避免的是,这些资金将被吸引到生物制药领域中相对安全的地方。


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市值:上半年下跌4000亿美元

第二季度的股价走势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市场的可怕状态: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生物制药公司的市值又下降了2000亿美元,与今年头三个月的2000亿美元亏损相当。大型制药公司第二季度估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罗氏、诺华和艾伯维这三家公司的市值大幅下降


辉瑞、ModernaBioNtechNovavaxCurevac在各自的市值等级中成为跌幅最大的Top3之一。新冠肺炎远未结束,但疫苗和其他治疗方法收入的持久性问题,正促使投资者寻找新的增长故事。





从大型生物技术公司的角度来看,第二季度的目标是遏制第一季度的亏损,而不是获得巨额收益。新冠疫苗生产商Moderna和Biontech就说明了这一点,在Q1,它们的市值蒸发了33%和34%,而在Q2,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分别“仅”下降了18%和12%。



市场已经触底的希望可能正在上升。

网页链接


期待新的开始。

全部讨论

2022-09-08 17:59

生物药和器械的下跌,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态。应该全面的看。


在海外,资金撤出的环境应该是担忧地区冲突,这些。在这些面前重要的不是医药。是军工能源之类的。

资金撤出医药和器械,应该是今年全球性趋势,不是个例。


而对长春高新高新来说只是被牵连而已,至于假新闻做空的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因素。

结合海外今年动乱的局势,和我们国内安定的局面,是容易出现认知偏差的。



海外的动荡比我们预估的更严重,希望这种全球性的动荡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