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的试运行争议,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试运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目前主要形成三派意见:一是对自动驾驶抢夺底层百姓的饭碗表达了极度的不满,甚至觉得现在无人驾驶的低价策略就是当初共享经济、滴滴模式的复制。当市场形成垄断之后,价格就会涨上来,而那时候的出租车司机已经被迫另谋出路,不再有竞争了。二是对科技进步的支持,认为自动驾驶的出现没有了拒载、绕道等问题的出现,而且现在价格还便宜,出行者得到了实惠,何乐而不为?三是看热闹心态,尤其以爆萝卜快跑在路上遭遇的各种“尴尬笑料”等为切入点,比如和警察叔叔“对峙”,占用多条通道,“遇阻”无法前行等等。

此外,还有很多短视频和评论对萝卜快跑没有牌照问题表示质疑,觉得这样出了问题如何处罚?其实这一点无需担忧,现在只是少量投放的试运行,每一部“萝卜车”相信都有详细的监控和录像回放,真有问题根本不用怕找不到证据和处罚依据。如果将来真的开始正规投放了,相应的牌照也是必然会给予的,估计现在只是试运行阶段,因此不急于上牌,或者究竟怎么上牌也不好界定。显然蓝牌和绿牌都不适合,因为是自动驾驶,相信未来的牌照要体现Auto的特色。

萝卜快跑的鲶鱼效应是如何治理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担心抢饭碗的问题。当初滴滴和快的竞争的时候,人们就担心出租车市场要完蛋了,但即使滴滴收购了快的,市场形成新的闭环,最终也没有消灭了巡游出租车。当ofo、摩拜、小蓝单车、小鸣单车、永安行、哈罗单车、优拜单车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的时候,人们又担心市场又会进入全新时代,有的行业又会倒下去了。结果即使ofo、摩拜先后被更大的巨头吞并,如今的市场依旧是各自相安无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能够快速带来一种泛消费理念的盛行和转变,也确实改变了我们很多的生活习惯,但从根源上还是有利于发展的。

无人驾驶的出现,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有的问题,只有在运行中才会暴露出来,比如目前在上路运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于企业改变技术背后的场景控制,以及应对各种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才是最直接的,而且也是可以快速带来应用场景转换的一种迭代效应,以及技术落地的最直接验证。这种场景的模式只有在运行中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去完善技术,如何去升级和调整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是技术进步的最快捷方式。

谁都知道自动驾驶早晚会来,但是没想到先来抢夺底层打工者的饭碗,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普及,未来受到冲击的工作岗位会更多,AIGC的发展本身就有一定的掠夺性,就是对现有工作场景的一种再梳理。我们人人都可能会成为受到冲击和影响的一代,只是如何去适应和不断地转换着我们的应对策略。

有很多岗位随着社会的变迁早已经成为历史的尘埃,这就是发展的必然结果。有时候,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改变正在加快改变我们的认知和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当然,也会滋生新的机会和场景需求。在问题出现之后,主动适应和做出政策决策的调整,都会变得非常重要,而改变的策略必然也会经历试运行之后的调理,变得逐渐清晰化。

可以预计的是,这种模式会在更多的城市试运行和尝试。在更大的范畴内的应用会加速一个行业的发展,也会快速发现问题,在产生裂变之前完成修缮,进而不断完善技术的应用驱动。这对于行业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的Robotaxi模式仍然是一种探索,技术和道路通行的一种全方面探索,商业跑通也是在验证未来无人出租的可行性,包括成本、交通秩序、安全、数据管理等各方面的验证。基于成本的巨大优势,未来十年Robotaxi商业化进程会进一步加速,中国的市场规模会超过万亿级别。

可以说,Robotaxi一旦商业模式跑通,容易复制,加上这块本身就是很大的细分市场,特别是在一线城市,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很高,业务可以增长很快。未来的拓展和应用会变得更加多元,也会滋生一条全新的产业链,虽然对一些行业会造成冲击,但也会滋生新的应用需求。只是对需求的适应会变得更加高端化,对于低端的就业人士或许并不友好。

有商家也表示,自己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目前已经打通了全无人商业化的商业模式闭环,包括无人驾驶公交车领域,这些技术的迭代必然会让城市交通的治理进入到一个全新模式。在国内企业纷纷布局的时候,我们也关注到特斯拉也在行动。有分析也认为,特斯拉一定会抢先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本土的自动驾驶场景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对传统出租和网约车也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带来新的职业和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