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打赏能撑起Kimi的春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Kimi开启了打赏收费模式,探索AI大模型应用的商业化新路径。众所周知,AI大模型的发展是如火如荼,但是“烧钱”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如何实现盈利或者如何变现,都是各大巨头在积极探索的方式,包括OpenAI都要推出GPT-4o来探索新收费模式。对于普通用户的免费,是为了更多的商业化变现机会。

在国内市场而言,Kimi一度也非常火爆和热络,如何变现自然也是一个无法回避和忽略的问题。或许是看到直播打赏以及公众号打赏模式的可取之处,如今,Kimi也在探索起打赏模式了。

Kimi推出的打赏功能,用户可通过支付购买5.20元至399元不等的礼物,获取不同的高峰期优先使用时长。对此,月之暗面方面表示,该业务目前在小范围灰度测试阶段,后续会对Kimi持续扩容和优化。同时,对于其他商业化模式的探索,月之暗面保持开放的态度。

由于大模型的训练成本高昂且还在急剧攀升,商业化如何落地必然是每个大模型公司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这也是必然的一个结果。目前,ChatGPT、文心一言等国内外大模型产品都采用了类似的订阅付费制,月之暗面尝试打赏模式,也是希望能够有多种收益模式。

对于外界的探寻,月之暗面表示,“我们收到很多用户反馈,他们日常会依靠Kimi辅助完成一些工作和任务,想了解有什么付费方案,可以在服务高峰期也能稳定使用产品。为了给这些用户在服务高峰期提供更多选择,我们目前在小范围灰度测试一项打赏功能,打赏后可在高峰期获得优先使用权。”很显然,这是对深度用户的一种黏性测试,如果经过使用的用户,自然希望有一个稳定的输出,也就是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但是Kimi本身的承载达不到这种需求,只有在小范围内满足付费用户的需求,这样双方也是各取所需,基本能够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如果深度用户多,那么这种模式也不失为一种尝试。

Kimi认为,使用自己平台的年轻用户居多,而年轻人对打赏的接受度比较高,也容易尝试。不过,对于小额的打赏行为或许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大额的类似于订阅金额的价格是不是也能得到用户的认可,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在面向终端用户时,如何满足需求,同时还能带来收益,对于大模型提供方来说就会变得非常慎重,一方面是价格的制定,产品的服务延伸,以及用户需求。

目前,在国内to C的大模型产品上想要获得较好的营收去打平token的成本,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有业内人士如是说。目前能跑到PMF(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度)的一个是要在非常垂直的细分赛道,例如AI PPT或者在原有业务上增加AI功能来提高整体订阅费用。对于一种尝试来说无可厚非,但是想成为一种营收模式,估计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