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8回复:22喜欢:28
$微创医疗(00853)$ 2022年微创医疗业绩电话会2023.3.31(第一部分: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李荷介绍全年经营情况。本文据电话会录音编辑整理,若有不确之处,敬请海涵。后续部分正在整理之中,敬请关注)

主持人:昨天晚上,我们已经看到公司把年报公告在联交所的网站上发布了,今天我们也是很荣幸地邀请到公司高管给大家解读一下2022年的业绩情况,以及对今年做出一个展望。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线上的参会领导,首席财务官孙洪斌孙总,首席技术官罗七一罗博士,首席国际业务官jonathan chen陈总,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李荷总。接下来,我就把时间交给公司这边,之后会有一个问答环节,那么也提醒各位投资人修改一下姓名和机构,方便我们进行提问的环节。首先,就请李荷总帮我们做一下去年业务的介绍,谢谢。

李荷:好的,谢谢于波。首先欢迎各位投资者和分析师朋友参加微创医疗2022年的业绩发布会,我是董事会秘书李荷。接下来,我先介绍一下集团2022年全年的业绩概览,之后,我们会请首席财务官孙总分析一下22年的财务状况,以及对22年23年的一个展望,最后是问答环节。这里,先提请大家注意,对于我将要提到的数字,除非另外有特别的指出,本次业绩发布中间提到的增长率均是与上一年同期比较的数据,并且已经剔除了汇率的影响。我就先进入2022年业绩概览的介绍。
首先,2022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大家应该都有深刻的感触。国际上,地缘政治、美联储加息、还有通胀的高企,国内,新冠疫情带来的业务停滞、供应短缺,都给我们的增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作为全面覆盖医疗器械行业各细分领域的集团型的企业,二季度,在我们总部所在地上海施行的静态管理,对我们的生产供应链以及销售产生了多重的打击。在四季度,疫情管控政策的调整,也导致了全国医疗资源的一个短期集中式的不足,影响到了院端常规手术的开展,这对我们的业务也造成了一个一过性的冲击。
当然,随着去年年末疫情防控转入新的阶段,门诊量和手术量也在快速地恢复,尤其是择期手术加速修复,我们期待各大业务板块在今年能够回归一个快速稳健的增长。
总的来说,在2022年,我们虽然受到了上述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仍然是实现了全球的销售收入8.41亿美元,同比增长是15.6%。其中,手术机器人的增长是提升了九倍;受益于新产品的上市和持续进行的市场推广,我们脑科学的神经介入业务的提升比率达到了43%;心脉的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的收入同比提升了31%;心通的瓣膜业务的收入同比是提升了25%;集团内的其他主要业务收入均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增长,骨科心律管理和心血管介入业务分别是实现了同比10%、4%和2%的增长;新兴业务板块这边录得的是一个指数型的收入增长,同比提升1284%。
第二部分,我跟各位汇报一下22年的研发成果。集团和联营公司在22年共有25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三类首次注册证,7款产品获得了欧盟的CE认证,7款产品获得了美国的FDA的认证。此外,集团共有5款创新产品进入了绿色通道。截至目前,我们共拥有30款绿通产品,是连续8年位列行业第一。
下面,我再跟大家综述一下集团各个业务板块取得的业务和研发的进展,后续会分板块跟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首先,大家都比较关注集团在国际化方面的进展,我就先把22年集团多个板块在这里做一个综述。这一年,海外的业绩和业务都取得了双重的突破。
从集团整体层面来看,我们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区域,在伊米尔地区,包括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以及在北美地区,我们分别实现了收入同比约20%、13%和6%的增速。22年,集团有多个业务板块在海外收入也是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
神经介入业务和心脏瓣膜业务分别实现了海外收入的35倍和6倍的增长。
大动脉和外周业务的海外部分,实现了超过74%的增速。
冠脉业务方面,通过持续深耕这些成熟的市场,并且不断地开拓新兴市场,我们的海外收入同比是大幅增长了60%,在伊米尔和南美地区收入分别增长143%和59%。
在印度地区,我们自火鹰支架转产以来,依托合资公司建立的本土化销售团队,结合持续的多支架业务的组合,我们微创品牌冠脉支架的销售,取得了稳步增长,提升25%。
骨科业务方面,我们的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远超行业的平均增速,行业平均增速大概是一个低单位数的增长。这意味着集团的骨科业务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应该是在持续提升,其中伊米尔地区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整体收入的提升,该地区的收入同比大幅提高33%。
注册方面,我们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获得了FDA和CE的双重认证,成为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获得上述权威监管机构批准上市的中国手术机器人。
此外,我们的心脏瓣膜、大动脉和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还有新兴业务板块都有很多的重磅产品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南美这些海外市场获批,或者已经递交了CE和FDA的认证。
未来,我们将继续夯实全球化的布局,采取的模式,是集团加上子公司协同出海的这样的一个战略,依托现有成熟的商业化渠道,高效推进各个板块的海外业务的扩面和下沉。未来五年,剔除骨科和心律这两个本来已经在海外成熟的业务,我们希望海外整体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能够继续维持在高双位数增长的一个区间。
下面,我为各位介绍一下各个板块的业务情况。
首先是心血管介入业务,2022年,国家相关部门完成了冠脉支架协议期满后的接续性采购,集团三款产品,我们通过阶梯报价实现了中标,其中迭代的产品火鸟plus是以最高价中标,另外两款既往中标的产品的终端价格也都有了一定的提升。23年,续约价格的执行将会给集团的冠脉板块利润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同时集团的支架类目的市场份额也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球囊产品这边,22年,我们录得了一个快速增长,同比提升28%,在通路方面的话,我们的Beyond Prefer导引导丝是在22年12月是获批上市了。微导管和导引导管,还有锚定球囊是已经递交了国家药监局的注册申请。棘突球囊已经完成了注册临床首例患者入组。与此同时,我们的雷帕霉素药物球囊也已经于2022年10月完成了全部受试者入组。在有源接入方面的话,集团自主开发的临床阶段的国产冠脉旋磨系统是于23年年初进入了创新绿色通道,它的注册临床研究也在持续稳步地推进当中,该产品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中的重度钙化的病变,这个大概约占到PCI手术量的30%。这款产品有望填补国产的空白,进一步为心血管介入领域提供整体化的解决方案。
2022年冠脉的海外板块,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它是实现了同比60%的超高速的增长,其中支架的收入增长约60%,我们在土耳其、阿根廷的冠脉支架的市场份额均达到了当地市场的第一。球囊的海外收入的增长也达到了81%。
在研发方面,我们的firehawk支架的全球大规模临床是在去年的11月份已经完成了全部受试者入组,计划是25年在FDA拿证,并且实现商业化的投放。Firesorb可吸收支架已经完成了注册临床的全部随访,将于近期递交NMK的注册申请。
骨科业务方面,报告期内我们的国际业务收入同比提升10%,其中伊米尔地区的收入增长高达33%。集团独创的内轴型全膝关节系统,凭借着它的治疗理念和长期的经过验证的优异临床证据,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地攀升。2022年集团膝关节产品的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了20%以上,显著高于行业水平。2022年,我们充分发挥集团业务间的协同性,推进了海外骨科业务与集团机器人板块的合作,在五家医院实现了入院,并于美国完成了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在中国,我们的骨科业务在22年二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受到了疫情反复的冲击,上半年上海地区的静态管理对我们的发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是下半年风控解控之后,我们仍然是实现了国内骨科环比将近200%的增长,也是显示了这个板块有超强增长的潜力。进入23年,随着春节之后各地手术量的快速恢复,我们看到在2月单月的植入量就已经同比实现了约200%的提升,我们还是非常看好国内骨科板块在今年的修复行情。
心律管理业务这一块,我们去年继续拓展业务,在中东和拉美的收入都录得了一个快速的提升,分别达到3倍和2.5倍的一个增速。受益于新产品的密集获批,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地区的收入也实现了快速增长。目前我们新一代的蓝牙起搏器产品已在多个地区上市销售,我们的销售团队,也正在加速推进渗透与推广。
另外,在22年,随着具备MRI兼容功能的Invicta除颤导线获得CE认证,我们在海外的高端除颤类产品的布局也持续完善。随着产量的增加,将充分发挥我们在心律管理业务方面的优势,为未来的盈利增长贡献更大的动能。在中国市场,尽管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业务仍然是保持了7%的增速,集团各类的双腔起搏器凭借差异化的组合,报告期内成功中标了省级和省级联盟的带量采购,市场份额和渗透率也不断地在稳步提升,年内,我们的团队顺利推动了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MRI兼容的国产起搏器在国内获证上市,并且实现了量产。我们已经全面展开对该产品的销售推广,这个获批也标志着我们在国产品牌的领先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下面是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也就是心脉业务22年的情况。首先,收入实现了31%的同比增长,核心产品Castor 胸主动脉支架、Minos 腹主动脉支架以及Reewarm外周药物球囊的销售收入分别是同比提升了32%、85%和60%。截至目前,该业务板块的收入和净利润已经连续六年维持了较快增长,主动脉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也是连续多年保持国产品牌的第一。
在研发方面,2022年Reewarm? PTX完成了重要的注册变更,随着0.035系列顺利获得市场的批准,患者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提升,有望打开产品的第二增长曲线。Fishhawk机械血栓切除导管,我们在报告期内也是进入了创新绿色通道,目前在国内的注册临床已经完成了多例入组。另外,绿色通道中间的一款产品Vflower静脉支架系统,已经完成了全部的临床随访工作。
国际业务方面,海外业务收入心脉是同比大幅提升74%,截至2022年底,我们的产品已经累计覆盖了海外的22个国家和地区,多款产品在多个国家都迎来了注册实质性的进展。
脑科学的神经业务方面,22年是实现了收入同比增长43%,在利润端,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连续十年盈利神经介入公司,经营利润率也始终维持在20%以上。渠道方面,我们持续推进基层的下沉,已经实现了对近600家基层医院的全面覆盖。
在产品方面,我们的Tubridge密网支架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我们的友商,实现了国内市场份额的第一。得益于各个省级联盟集采的中标,我们的弹簧圈也快速推进,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随着Neurohawk的上市以及后续产品的陆续提交注册,我们的急性缺血性产品也得到了持续补齐,将持续贡献我们的销售增量。
22年我们神经业务的国际收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收入同比提升了近35倍,尤其是弹簧圈这边,凭借着不亚于欧美厂商的品质,在海外包括美国上市并迅速推广,目前我们的海外销售已经覆盖了四大洲。依托渠道的优势,我们将持续推动管线类核心产品的出海。Apollo颅内动脉支架也已经实现了巴西的首批销售,有望持续地贡献海外的收入增量。
心通的心脏瓣膜业务,22年是实现了同比增长25%,植入量这边,是提升了31%,达到了2562台,超出行业增速14个百分点。得益于多项降本增效的举措扎实的推进,毛利率方面是提升了六个百分点,到达了65%。截至目前,集团的TAVI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近440家医院,超过260家医院是拥有了领先的市场份额。
海外市场,我们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同比提升了六倍。截至目前,vita flow的系列产品已经在阿根廷和哥伦比亚完成了近百例的商业化植入,覆盖了近40家中心。我们也正在积极推进该产品在印度、巴西、韩国等多个市场的注册工作,将为该板块增长提供新的动能。
手术机器人业务方面,我们的商业化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各项研发和注册项目也都平稳地推进,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在中国正式获批以来,已经实现了首台销售及多台中标,成功地打通对外销售的全流程。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镜正式开启规模化销售的新征程,销售额实现了指数级的增长,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随之显著提升。我们的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在国内实现了中标。截至目前,我们已在全国范围内累计建立超过40家培训中心,为后续大规模的商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册方面,机器人管线内多款产品顺利进入了注册阶段。图迈成为了全球第二个、国产首个全面覆盖胸腔、腹腔、盆腔领域临床应用的腔镜手术机器人。目前集团已就新增适应症的注册申请递交了NMPA的审批。集团合作开发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和前列腺穿刺手术机器人均已经提交了NMPA的注册申请。集团自研的经支气管手术机器人也已经开始了注册临床入组。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22年年内连续在中、美、欧三地获批上市。
外科业务方面,2022年,集团自主开发的首款国产高度集成化的膜式氧合器获得了NMPA的批准上市,并于23年2月实现了商业化植入。
在集团各板块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通过子公司或者联营公司积极布局了医疗器械的各个细分领域,接下来,我就跟大家重点介绍一下联营公司和新兴业务板块的一些最新的进展情况。
首先是介入影像业务方面。在这个块领域的话呢,我们的OCT系统及中国唯一的一款免冲洗一次性成像导管,自2021年获批以来,依托我们冠脉业务的优势渠道资源快速入院,在商业化元年就实现了千万级人民币的销售收入。我们跟西门子合作开发的DIC设备,也在报告期内成功签约了三家医院。
非血管介入业务方面。在泌尿、呼吸、消化、妇科领域布局了诸多一次性和复用型的医用内窥镜,还有无源的耗材以及一系列有源的产品。2022年,集团两款一次性电子内窥镜产品获批上市。同时,前列腺提拉系统也进入了绿色通道,并且已经开始注册临床入组。
在电生理业务方面,周二晚上集团的上市联营公司微创电生理也已经发布了业绩公告,在全年的营收方面是增长了37%,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扭亏为盈。
国际化方面,2022年初至今,微创电生理获得了四项FDA认证,累计拥有四项CE认证,产品也已经打入了海外30个市场。
研发方面,两款三维导管——星型磁电定位标测导管以及压力监测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于2022年成功获批上市,冷冻消融系统也已经提交了NMPA的注册。集团积极布局了平台型的业务,打通了上下游的产业链。报告期内,智能制造、灭菌、原料药板块的收入快速提升,同比分别增加37%、268%和330%。与此同时,集团在产品端的布局进一步扩展,部分业务收入已快速提升。2022年,集团在皮肤管理以及辅助生殖这两个板块的收入均录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比分别提升314%和724%。
在运动医学方面,2022年以来产品密集获批,截至目前,共有9款产品新近上市。全球首款长期植入式肩袖球囊系统也已经完成了多中心注册临床实验,提交了CE注册,并进入FDA申请前的准备阶段。
好的,2022年全年的经营情况,我就先介绍到这里,下面有请首席财务官孙总为大家介绍公司的财务状况,有请孙总。(第一部分到此结束)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3-04-01 15:48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来点这个更直接明了

2023-04-01 16:14

看汇报 YYDS,看财报 Wo !@#$%^&*...

听起来热血沸腾

集团高级副总裁除了长篇大论,还会耍心机,剔除骨科和心律海外保持增长,骨科心律占了8亿营收的一半,营销费用2021年已经2亿美金了,你怎么不把自己剔除了高级副总裁he li一个已经润了的高管,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微创医疗(00853)$

脑科学的神经业务方面,22年是实现了收入同比增长43%,在利润端,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连续十年盈利神经介入公司,经营利润率也始终维持在20%以上。渠道方面,我们持续推进基层的下沉,已经实现了对近600家基层医院的全面覆盖。



创新很难,上市也很不容易,但最难的,还是持续盈利,并不是科学家清高、不屑短期利益,是他们真的做不到。

$微创医疗(00853)$

2023-04-01 23:16

感谢分享

2023-04-01 19:13

谢谢,辛苦

2023-04-01 19:06

2023-04-01 15:30

如果公司是国家拨款,做慈善。那非常好

2023-04-01 14:05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