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分红却被ST,百亿国企周末暴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海闻社讯 5月19日晚间,中泰化学发布公告称,公司因信披违规、虚增收入等原因收到新疆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公司股票将于5月20日停牌一天,5月21日开市起复牌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中泰化学”变更为“ST中泰”,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国企也造假

国企的滤镜,是时候被打破了。周末,中泰化学暴雷更加加深了股民这一印象。

中泰化学属生产基本化工原料的氯碱行业,是全国大型氯碱化工企业之一。中泰化学控股股东为中泰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新疆国资委。

公司每年营收高达几百亿,虽然作为周期性企业公司市值常年在100亿到400亿级别波动,但连续多年分红,在2021、2022年分别每十股派息1.2元、1元,近十年分红总额高达15.69亿元,年股息大于2%,是许多投资者眼中不可多得的优质低估值顺周期企业。

然而,看上去的“好学生”,实际上干尽坏事。

5月19日,中泰化学发布关于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新疆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更正后)。

公告称,中泰化学2022年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为完成控股股东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达的营业收入目标,中泰化学2022年合计虚增收入42.48亿元、虚增成本42.48亿元,分别占《2022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营业总收入及营业总成本的7.60%及7.75%。

中泰化学未在2021年、2022年定期报告及临时公告中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关联交易,总发生额为77.18亿元。其中,2021年发生额21.54元,占2021年经审计净资产的8.54%;2022年发生额55.64亿元,占2022年经审计净资产的21.61%。截至目前,上述年度资金占用本金已归还。

且案涉公司债券及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披露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相关债券募集说明书信息披露不准确。

公告披露后,公司宣告停牌,前一个交易日,作为市场认可的顺周期化工板块的优质国企,中泰化学收盘大涨5.12%,成交2.71亿元,总市值127.69亿元。11万股东面对消息猝不及防,有投资者哀叹:“万万没有想到白马国企也会暴雷。不知道复牌后有几个跌停?”

阴跌三年无止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泰化学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分红水平,但公司的业绩却呈现出下滑趋势。根据公开数据,中泰化学2022年实现营收559.11亿元,同比下降11.10%;净利润10.9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4.34%。随后的2023年营收甚至降至400亿以下的371亿元,净利润更是一落千丈,下降469.07%,巨亏28.65亿元。

公司在2021年周期高点,股价最高达到过18元,经过三年的一路阴跌,市值已经萎缩了高达70%。

对投资者来说,如果三年来持仓不动,损失可谓惨重,就算一路加仓,在下跌趋势中,也是跌到“让人绝望”。

机构也踩雷

作为在此前就被立案调查的公司,结合近日同样因被立案信披错误被ST的两家国企海峡创新和特发信息,市场对中泰化学的踩雷已经有一定预期。但是被ST的消息传开后,股票论坛依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虽然被ST了但是作为大型国企非法占用已经被还回,等摘帽时估计会有估值修复行情。也有人认为,即使公司质地没那么差。但是公募机构对于风控的管理相对严格,此前配置了中泰化学的机构将不得不面临被动卖出。

中泰化学曾受到机构青睐。据了解,2023年底,机构持股合计1.1亿股,持股比例高达42.88%,直到今年一季度,公开信息显示公募的持股占比下降至37.16%,但仍然居于高位。

公司作为中盘企业,是中证500的成分股,截止日前,中证500ETF持股比例为0.91%,为第7大流通股东,作为险资的第九大流通股东中国人寿传统险有所减持,但仍然没有躲过踩雷。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募基金可能注意到了立案风险已经做了规避,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林庆管理的富国兴远优选在今年一季度均已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消失。

显然,在这场“红转黑”的风波中,中泰化学的投资者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曾经信任公司的管理层,相信公司能够稳健发展并带来丰厚的回报。然而,现在他们却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和经济损失。

在业界专家的眼中,新“国九条”等严格监管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一大批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将被标记为ST或面临ST风险,这无疑是对其退市风险的直接预警。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避免涉足具有退市风险的公司,显得尤为重要。

【声明】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